近日,共享充電寶漲價的話題沖上熱搜。記者看到,目前多數充電寶價格在每小時3-4元,最高的達一小時10元,充一次最高花40元。消費者表示,租借前并不能看到價格,希望廠商可以增加價格透明度。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6881億元,同比增長約9.2%,繼續呈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作為共享經濟“家族”的主要成員,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共享産品,也為共享經濟較快增長做出巨大貢獻。
然而,最近,部分共享産品卻與“價格刺客”發生聯系。不少網友吐槽,比“雪糕刺客”更狡猾的“共享刺客”出現了。不論是共享單車還是共享充電寶,它們常以“免押金”為開場白,揚言給人們提供便捷和幫助,實則緊盯你的零錢餘額,随時“刺你一刀”,這主要緣于集體漲價。
最初,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以“低價”亮相,這主要源于商家低價補貼、培育市場,随後的“漲價”被認為是取消價格補貼後回歸正常。但近來再次漲價,這又是為什麼呢?以共享充電寶漲價為例,記者通過深入調查,或許為我們提供了共享“家族”部分成員的生存樣本和“密碼”。
從收費看,用戶使用共享充電寶充一次電,少則數元,多則高達40元,比買部分充電寶價格還要貴。從效率看,不少用戶還表示共享充電寶充電慢。那麼,共享充電寶的性價比肯定不高,對用戶而言越來越不劃算,部分用戶或選擇放棄共享充電寶,這是運營企業和共享經濟的損失。
再觀察運營企業,雖然有的企業新注冊用戶數保持增長态勢,累計注冊用戶數也多達數億,但财報顯示卻是虧損的。究其原因是,平台企業仍在“燒錢換市場”,而且盈利模式比較單一。這反映出共享充電寶經營過度依賴于渠道,而且經營模式缺乏創新,隻能依賴漲價來減虧增收。
但用戶對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一旦漲價超過用戶的預期,讓用戶覺得極不劃算,結果将會變成,運營企業好不容易積累的用戶,部分将會因為漲價而流失。這也意味着當初“燒錢換客戶”的投入部分打了水漂。而且,運營企業未來的業績增長也将面臨更多不确定性。
尤其是,當漲價與價格不透明相疊加,共享充電寶就被視為“價格刺客”,對用戶的傷害會更深,這很可能會加速部分用戶選擇替代産品,放棄共享充電寶。雖然說漲價是一種市場行為,并沒有違法,但價格不透明顯然違反了《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必須要糾正的行為。
因此,相關運營企業要意識到,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産品,一旦淪落為“價格刺客”,不僅背離共享經濟初衷,很難最大化發揮共享的神奇作用,而且阻礙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因為沒有用戶願意遇到“漲價 價格不透明”帶來的“價格刺客”,誰也不願意被“刺傷”。
針對價格不透明問題,有關部門應該主動進行治理,既要通過市場抽查糾正違規行為,也要拿出價格公示标準,使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産品在收費方面透明化、規範化,這既是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也是促進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總之,别讓“共享刺客”成為“共享經濟”發展的障礙。
須指出的是,運營企業不能通過價格不透明“宰客”、盈利,否則适得其反。
◎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号文章,請您訂閱并批評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