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電動車是個非常不錯的代步工具,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非常認同,但是要說電動車是一個比較安全的交通工具,就會有不少人會搖頭,電動車的安全性一直飽受争議,其實客觀分析,電動車速度低、随意性好、制動力也很強,它本并符合高風險的交通工具的特質,但是從事故數據上看到,每年因為它發生的事故又是真實存在的。
經過專家的分析,電動車事故的發生,主要認定為2方面原因,第一個是因為車輛本身原因,因為在之前沒有新國标的實施,電動車的生産并不規範,各種體積、速度的都有,所以專家出台了新國标,對電動車速度、動力、體積等等都做了規範,從車自身就降低了行駛風險。
另一方面就是電動車騎行行為,一些不遵守交規的行為成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專家提議,電動車需要參考摩托車考取駕照,讓駕駛者能夠學習到系統的交通知識,增加駕駛的安全意識,于是電動車分類制度出現,超過25公裡/小時的電動車都需要持證駕駛。
而在條條框框的限制下,如今已經有一些電動車在面臨嚴查整治,上路已經是“寸步難行”,今天小行家就來帶大家看看,已經或即将被重點打擊對象的幾類車。
第一種是改裝的電動車
衆所周知,我國很多地方都實施了“禁摩”管理,而一些追逐個性的車主,摩托車不能騎,就把電動車改裝成“炫酷”的個性電動車,不僅外觀會改動,還會對速度做很大的調整,甚至能跑到時速150公裡以上,讓電動車極具危險性,所以這類成為重點嚴查。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外賣小哥會把電動車改裝成“混動”,在電動車加“増程器”混動裝置,外觀是電動車,其實是燃油車,這樣的行為查到也會進行扣車罰款。
第二種是無證騎行的電摩
自電動車新國标實施以後,電動車就有了分級制度,而電摩成為允許超速25公裡的電動車,但是代價就是要駕駛人考取駕照,但實際上,現在騎行電摩持證的駕駛人并不多,考取駕照不僅費錢還費時間,在沒有嚴查的基礎上,車主積極性并不高。
但是,2021年已經是新國标實施2周年,這樣的規定不會一直都隻在“公告上”,現在已經有多地要加強管理電摩的騎行亂象,所以無證上路行駛的電摩也成為嚴查對象之一。
第三種是超速的電動自行車
什麼是電動自行車,首先就是外觀上要和自行車很類似,最典型的規定就是需要腳踏裝置,其次就是速度不能太快,自行車的平均時速在20公裡左右,而電動自行車限速是在25公裡,如果一旦速度超速,就不屬于合格的電動自行車,這類車輛還是會帶來安全隐患,而且放置車主都去提速,所以對于超速的電動自行車是會進行嚴查。
很多人覺得,電動自行車超速又不能識别,其實,随着科技的發達,現在很多道路上都有了測速裝置,沒有查不了,隻有想不想查的問題。
随着電動車的規範化的落實,這幾種不符合上路規範的電動車,大家需要自查,專家認為,這些都是電動車的事故的主要原因,将會和闖紅燈、逆行等違章行為一樣,成為交警執勤的常态化查處項目,所以各位車主要牢記心中,行駛要的并不一定全是方便快捷,安全才是第一位。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交流,關注電動車小行家,每天分享電動車相關資訊和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