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亂花錢了。。。
這是京東購買鍊接:
保溫罐倒是不大,但那個湊單的筷子好長啊,所以收到個大紙箱,裡面還用了氣泡減震袋。
上下左右看下包裝:
頂上還有個防僞刮層。
繼續開:
看到罐子了,這種黃銅色還挺漂亮的,感覺像炮彈外殼一下。蓋子的質感像是金屬的,彈了下,應該是塑料的。
罐子底,銅印刻着膳魔師的标,還有中國制造。
打開外面的蓋子,裡面還有一個内蓋,上面嵌着一把折疊勺子。
撕掉塑料薄膜,蓋子最下端是一圈矽膠,與罐子内層的突出部位接觸。設計的思路應該是由于罐口螺旋部分導熱,通過下壓内蓋,繞過這部分,這樣使保溫效果更好。
這是罐子的内部圖,金屬面,有一定反光性,也是保溫的一個方面。
内蓋上還設計了凸起,方便旋紐。
外蓋可以充當小碗使用。
最喜歡這個折疊勺子了,很方便。
380克的重量,拿手上還是挺有感覺的。
使用說明書,多國語言的,中文有簡繁體。
下面就來試試這款小罐子的功力吧。首先是保溫性能,對比的分别是玻璃杯、多樣屋(n年前的了,型号未知)、象印SJ-SD10、膳魔師FFR-804WF。
準備就緒,開水伺候。
以下是各個杯子外殼最高升溫點的測量數據,膳魔師焖燒罐的高溫點在罐身與罐蓋縫隙下方。
多樣屋的高溫點位置與罐子一樣。
象印的這款由于蓋子結構有所不同,高溫點在蓋子頂端。
而這款膳魔師杯子有兩種蓋子,我裝的是這種易開型,所以高溫點自然也是在頂端壓口處,而且非常高,達到了五十多度。
降溫曲線圖:
别為圖糾結,不是降溫不均勻,是我測的時距不一樣,分别是1、2、4、6、16小時。多樣屋的數據這麼差的原因是因為這杯子确實使用時間夠長的了,應該有8年了吧,杯蓋的密封圈已經殘缺。但是膳魔師與象印的差距這麼大還是沒想到的。特别是16小時後,當膳魔師兩個杯罐的水隻有40攝氏度的時候,象印的居然還有56攝氏度,确實贊!這不能不讓我懷疑膳魔師這罐子效果一般,是不是因為是昆山産的?網上也有一說馬來西亞産的質量要好些,後悔沒有直接從日亞買了。
好像用這個做銀耳羹的很多,那咱也來試試。總覺得做銀耳羹麻煩,煮的時候不在旁邊看着,很容易就溢鍋,弄得一片狼籍。用這密封罐子應該不會溢了。先将銀耳泡發。
擰成小塊,清洗幹淨。
下開水鍋煮5分鐘。把幹銀耳直接放罐裡倒上開水然後就吃上銀耳羹了?我估計那樣十之八九做不出來吧。
罐子先用開水預熱一下,将煮沸的銀耳湯倒入罐中,放入一小塊冰糖,加點枸杞,蓋緊蓋子。
3小時後,一罐銀耳羹就好啦!比在爐子上煮方便多了。
口感還不錯喲!關鍵是省事,不用在爐子前擔心溢鍋或燒底了。
再來試試煮粥。抓一把米,淘幹淨,放入開水煮開。
煮至米粒變白。
預熱罐子後,倒入。
3小時後,粥好啦!
米粒已經開花,但口感不怎麼樣啊,就和剩飯加水煮成的稀飯差不多。
看來嘗試就這麼着吧。不是焖出來的食物不好吃,而是這種無加熱的被動焖法,溫度隻能說夠嗆。對于工作不是那麼忙,有時間去做點美食的人來說,還是親自下廚更适合。這個保溫罐的優點是開口大,實際用起來還是以密封保溫為主,例如外出時給閨女裝點水果什麼的,或者客串一下當回飯盒都是未嘗不可的。
如果真想當焖鍋用,還是建議大家買個真正的焖鍋吧。
本文著作權歸作者本人和什麼值得買共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對文中觀點有不同見解,值客原創歡迎您的投稿。點此投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