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葉鴻基一旦休,猖狂不聽直臣謀。甘心萬裡為降奴,故國悲涼玉殿秋。”
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奪得宋朝半壁江山,占領北宋都城。這是宋徽宗在被金俘虜後所作的詩,從中不難看出他内心的無限自責與悔恨之意。
統治集團締結“海上之盟”,引狼入室導緻靖康之變
南宋抗金名将嶽飛一首《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道出了多少宋人的亡國之恨。
那段不堪回首的恥辱曆史,也成為北宋走向滅亡的直接推手。從“海上之盟”到靖康之恥,完全是由北宋統治集團一手促成的。
五代十國之後,北方的燕雲十六州一直被遼所占,未能收複。宋徽宗及身邊的大臣見遼國逐漸沒落,想趁此機會奪回燕雲十六州。
一幫迂腐傲慢的烏合之衆被功利千秋萬代、名垂青史沖昏了頭腦,竟然無視國内尖銳的社會矛盾,真的開始着手準備攻打遼國。
北宋自知軍力不足,即便大勢已去,也難保周邊國家不會前去支援,為保萬無一失,宋徽宗采取了童貫和遼國叛賊馬植提出的“聯金抗遼”之策,想利用金拿下遼國。
此時的北宋皇帝還做着建立“萬世功業”的白日夢,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入了圈套。
雙方約定共同夾擊遼國,功成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宋将每年向遼國繳納的錢轉給金,就這樣結成了“海上之盟”。
雖說是兩國一同攻打遼國,但由于北宋軍事力量薄弱,出盡洋相,能夠攻下遼國基本全靠金,将本國的短闆和弱點全部暴露。
金在得到遼國土地後,并沒有按照約定将燕雲十六州拱手相讓,而是挑出各種北宋違反條約的行為。
其實金已經在醞釀伐宋之事,通過之前一戰,金對宋朝的軍事實力了若指掌,一直推托拒絕執行合約,隻是在等待時機。
公元1125年八月,金率兵由河北南下攻打北宋城池,北宋軍隊絲毫無抵抗之力。到第二年正月,金兵已經渡過黃河,到達開封,開封守軍苦苦抵抗,最終還是難敵金的鐵騎。
金太宗俘虜了宋徽宗和他的兒子,逼迫他們退位,随後将宮内洗劫一空,北宋宣告滅亡。
宋徽宗及其妃嫔、皇子公主、皇室貴族全部被押往金國,宋徽宗被囚禁起來,其餘等人淪為金人的奴隸。
宋徽宗被囚禁期間,遭到狠狠的羞辱,受盡精神與身體的折磨,最終因病去世。
由于統治集團的錯誤決定,直接導緻了北宋的滅亡。如果當初宋徽宗能夠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恐怕也就不會踏出這錯誤的一步。
可惜宋徽宗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國家,他在位期間沉迷酒色、隻顧貪圖享樂、重用奸臣,完全不關心民間疾苦。
比起治國,他更喜歡占蔔問卦,還自封“教主道君皇帝”,讓人不禁想起那句“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守舊派官僚當道統治腐朽,借戰争轉移矛盾
事物的變化發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決定的,北宋之所以滅亡,與内部的腐朽統治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官僚階層的腐敗。
宋徽宗登基後,以太後為首的守舊派把持朝政。皇帝對于朝堂之事的了解,還不如名畫古玩,隻能任由他們擺布。
守舊派的代表蔡京被推舉為相,受到宋徽宗的重用,蔡京及其黨羽大權在握,也無人管束,便開始胡作非為。除了貪污受賄,還想盡各種辦法壓榨百姓,加重民間的賦稅徭役,從中牟利。從百姓身上搜刮的錢财,幾乎全部進了他們的口袋中。
蔡京一手遮天,宋徽宗對他也聽之任之,自己忙着吟詩作賦、左擁右抱。
得到皇帝的允許後,他又大興土木,建造極其奢華的宮殿,這些全部取之于民,用之于貪官昏君。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宋百姓被逼得難以生存下去,全國各地開始出現農民起義。《水浒傳》就是講述了北宋末年,一群好漢被逼上梁山,共同反抗腐敗的官僚統治的故事然而面對此消彼長的農民起義,官僚階級并沒有進行任何改革,反而加重了對民間的索取。
此時的統治集團内部,竟然想要通過收複失地,來掩蓋自己的過錯,實在是無恥至極。腐敗的官僚機構,就像北宋的蛀蟲一樣,将其蛀食一空,隻剩空殼。
如果沒有後來金國的入侵,北宋也将會被揭竿而起的廣大農民推翻,因為沒人能夠曆史前進的大趨勢,統治者不失仁政、置天下蒼生于不顧,必将會被推翻。
西北方部落政權實力過強,北宋積累财富疏于國防比起曆朝曆代,北宋面臨的外部環境可能更加複雜惡劣,西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政權,吐蕃、西夏、遼等國,将北宋團團包圍。
每一個國家的實力都和北宋相當,甚至遠遠超過北宋。僅拿遼國來說,就能夠看出差距。
北宋成立之初,曾多次派兵攻打遼,以奪回燕雲十六州,結果一直未能攻下,失敗後隻能與其握手言和,割地賠款,維系邊境的和平局勢。
雖然北宋經濟發達,但所獲财富并沒有用于國防安全和惠民,而是用來向周邊國家納貢。
如此惡性循環,導緻國防力量不斷下降,人民壓力增加,根本是得不償失的愚蠢舉措。
這種舍本逐末的行為,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周邊國家的發展,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導緻北宋滅亡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治制度的弊端和軍事力量薄弱。
北宋成立之初,為加強皇權,收回将領的兵權,直接導緻了北宋軍隊的衰落,令外敵有可乘之機。此外官僚階級的腐敗,也是最要命的因素,他們的存在不僅引起社會矛盾,還左右了皇帝的決策,使國家陷入死循環,根本無法通過變革來改善政治制度。
宋徽宗自然要對北宋的滅亡負責,但并非所有的錯都在他一人身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宋徽宗隻不過在北宋搖搖欲墜時,推了它最後一把。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内與本号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文章隻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