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英雄虎膽評書

英雄虎膽評書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21:37:54

英雄虎膽評書(如臨大敵)1

英雄虎膽評書(如臨大敵)2

成語“如臨大敵”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到了撫院,又碰上止轅,衙門裡紮了許多兵,如臨大敵。”

成語基本含義為:好像面對着強大的敵人;多用來形容把本來不是很緊迫的形勢看得十分嚴重。

英雄虎膽評書(如臨大敵)3

唐朝末年,黃巢率軍起義,攻占了京城長安,唐僖宗倉惶出逃,任命進士出身的鄭畋(tián)為鳳翔節度使,讓他堅守鳳翔。鄭畋到鳳翔後加緊進行軍事鬥争準備,修造戰車、擴充軍隊、加固城牆,并把自己的家産分給士兵,軍隊日夜都如臨大敵,終于打敗了尚讓率領的5萬大軍。

“敵”(dí)字是個有聲會意字,繁體寫作敵,金文寫作,從攴從啇,“攴”甲骨文寫作,形義為手持棍棒(兵器);“啇”(dí)表聲兼表意,金文寫作,同啻,從口從帝,“口”表示嘴巴、言說、命令,“帝”表示手持兵器帶兵作戰的部落首領,後來由部落頭領引申為帝王、上帝等。口與帝兩形會意,“啻”字本義為部落頭領命令衆多将士奮力攻殺以阻止其它部落的侵略行為。故“啻”字有衆多、制止、停止、正義、正确等義,如不啻、匪啻、何啻、奚啻等。

許慎《說文解字》“啻,語時不啻也。一曰諟也。從口帝聲。”即不停地呼喊。一說正确的語言。《集韻》《韻會》“啻,過多也。”

英雄虎膽評書(如臨大敵)4

“啻”在“敵”字中表義為衆多、命令、停止、正義。啻與攴兩形會意,“敵”字本義為衆多将士執行命令永不停止地進行抵抗外來侵略者的正義戰争。後來簡寫作,隻好打口水仗了。

許慎《說文解字》“敵(敵),仇也。從攴啻聲。”即仇敵、仇恨。《爾雅》“敵,匹也。當也。”即匹敵、相當。《玉篇》“敵,對也。”即敵對。《博雅》“敵,輩也。”即對等。《增韻》“敵,拒抵也。”即抵抗、抗拒。《書·微子》“相為敵仇。”即互為仇敵。《戰國策·秦策》“四國之兵敵。”《注》“強弱等也。”賈誼《過秦論》“秦人開關延敵。”這裡“敵”字表示敵人。(第169講)

作者:範登生,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

責編:恬恬

播音:楊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