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為大家分享精細化到底在講什麼的内容。下面我們看看标簽是什麼?
作為客戶洞察的工具,标簽到底是什麼?我們先來個直觀的觸覺,我把前面的一些關鍵詞拿過來大家辨識一下哪些是标簽。
終端渠道商朝流通新用戶老用戶高級用戶品類?
如何判斷這裡面誰是标簽,有一個簡單方法就是易懂性,“終端”在你的業務中單純指代門店就很易懂,“渠道”專指二批,“商超”專指ka賣場,“流通”專指農貿市場,這些都很明确,很易懂,那麼他們算是标簽,可以放到某個客戶身上。但是“新用戶”如果不加一個限定,很難明白指誰,我們就需要給新用戶标簽加一個标簽值,即首月用戶為新客戶,是不是易懂了,這裡“新用戶”是标簽名,“一個月”是标簽值,這是一個擁有标簽值的标簽。同理老用戶與新用戶可以反向适用,“高級用戶”與“品類”則可能分解為多個标簽與标簽值,比如“金卡用戶” “銀卡用戶” “飲料” “生鮮”等,這裡不再詳細說明,我們還是從基本标簽向複雜标簽來做一個演進。
我們看到了,标簽實際都來自于我們業務的原始數據,包括用戶基本情況,持有商品,曆史交易,退貨訂單,用戶類型等,如果本身很容易理解,可直接歸入事實标簽,但有一些則要使用标簽值才能理解。比如,我們都有訂單數據,如果把訂單時間與訂單個數的值加一個限定,就能定義出兩個标簽,“高頻客戶”與“低頻客戶”。我們想知道交易額趨勢,就可以定義兩個标簽“交易額上升” “交易額下降”,利潤率我們總是關心的是銷售利潤率,就可以定兩個标簽,“銷售利潤率上升” “銷售利潤率下降”,貢獻率就可以定義成“80%貢獻率客戶”,大家看到了,事實标簽就是将我們關心的數據以可以理解的方式匹配到我們關心的客戶身上。
比事實标簽都進一步的是模型标簽,模型标簽是在事實标簽的前提下,依賴業務判斷,進行一定的複雜計算而形成的。模型标簽穩定性一般,經常需要根據産品周期和客群的演變調整,來方便我們的使用。我們常接觸的模型标簽有用戶狀态模型,這個模型主要使用事實标簽的頻次來描述。還有用戶忠誠度模型,用戶價值模型。我們找一個模型簡單說明一下。
這裡我們使用用戶價值模型的一種叫rfm模型來做比,rfm分别對應了三個原始數據,Recency: 最近一次消費時間
Frequency:消費頻率
Monetary:消費金額,以下是三個數據的整理表格,這些表格我們的經銷商朋友都應該可以拿到
這三組數據将決定用戶價值的客戶分群标準,而需要分幾個客戶群取決于我們的運營策略。如果大家還沒想好,不妨參照一個著名的二八法則,即80%的銷售由20%的群體貢獻,20%的銷售由80%的長尾群體貢獻,來将每組數據按二八比例切一刀,最多可以将客戶劃分為八個群組,分别對待。這就實現了群劃分,再輔以一個易懂的名稱就得到了群标簽。
群标簽是客戶标簽化的最終目的,有了群标簽就可以用個性化的商品去滿足門店覆蓋人群的差異化,即每個門店代表了其周邊的一類群體特性。我們要清楚認識到,群标簽的劃分根源實際上來自于三個方面,分别是銷售能力,周轉天數,品類差異。群标簽具有時效性,周期性,并且要與活動挂鈎。也不一定剛建立的群就是符合業務的,需要随時修改甚至重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