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2022年3月1日起,個人收款碼禁止商用”,以及“禁止個人靜态收款碼被用于遠程非面對面收款”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一些網友吃瓜吃到一半,就驚呼道:微信、支付寶收款碼以後不能收款了?這是要變天?
然而,這是誤讀。這兩天,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對此進行澄清。
事實上,不是個人收款碼不能用了,而是不能用于經營活動。依據央行10月發布的《通知》文件,明年3月1日起,若商戶還想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平台的收款碼進行交易,就必須向收款服務機構申請商戶收款碼。此外,個人靜态收款條碼原則上禁止用于遠程非面對面收款。
至于《通知》中“經營活動”的範疇,目前央行還未給出明确說明。但目前來看,沒有營業執照的個體商戶、街邊流動的小攤小販等,也包括在這一範疇内。
為什麼要約束個人收款碼?禁止個人收款碼商用的主要目的是預防犯罪。央行介入收款碼的管理,可以避免個人收款碼通道被非法交易平台利用,更好保障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賬戶資金。
此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個人收款碼進行資金轉移,來從事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由于資金從一個支付寶賬号轉移到另一個是不需要通過網聯的,因此銀行無法做到有效監管。
除此之外,将個人碼轉為商戶碼也能減少逃稅漏稅的現象,更好地規範市場。
按照目前國稅局的政策,商戶月銷售額未超過15萬元的,免征增值稅。一些大商戶會利用個人收款碼收錢,來躲避稅收。未來,當所有商戶的收款二維碼都轉為商戶碼後,大數據便能更好監管商戶收款情況,從而降低逃稅概率。
除了以上兩點,收款碼新規也能間接推動數字人民币的發展。
随着移動支付方式日益普及,數字貨币的推廣自然也乘勢而上。為了統籌國内支付市場的壟斷地位,從去年開始,我國在深圳等地率先開啟了數字人民币試點。截至今年10月8日,我國數字人民币試點場景已超過350萬個,累計開立試點場景1.23億個,交易金額約560億元。目前,數字人民币試點涵蓋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等多個領域。
不難預測,當國家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政策逐漸收緊,由央行認證的、價值等同于紙币的數字人民币将會更廣泛地應用于消費者與商戶之間。
小攤小販該何去何從?既然《通知》規定個人收款碼不能再商用,那麼小商戶們除非重回紙币交易模式,否則入網就成了必然選擇。
但是,已經感受過移動支付便利的小商戶們,面對突如其來的“規範”與“約束”,一下子很難适應。而在“換碼”的過程中,他們也面臨一些問題。
首先,大部分小攤販、小商戶都沒有營業執照,他們想要申請商戶碼就是個難題。
支付寶官方規定,營業執照是申請商戶收款碼的必要材料,特殊行業還需要提供特許經營資質。而微信官方雖然推出了無需營業執照的小微商戶收款碼,但申請過程比較麻煩。對些那些需要依靠子女、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中老年商販來說,申請實屬不易。
此外,個人收款碼轉為商戶收款碼後,會增加一筆手續費。這對小本經營的商戶來說,會是額外的負擔。
支付寶的商家收款碼要收取0.55%的手續費,減去官方推出0.2%的次月補貼,還有0.35%的手續費。而微信商家收款碼則要收0.6%的手續費,隻有部分活動時間費率會降至0.38%。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某位做早餐生意的商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每天店鋪90%的流水都來自移動支付,如果轉為商戶碼後要增加服務費,會讓原本就微薄的利潤雪上加霜。
這些現實問題确然增加了小商戶們的經營成本,但長遠來看,小商戶入網有利于從源頭防範外包機構挪用資金、大商戶“二清”等風險,可以更好地保障小商戶的資金安全和服務體驗。因此,小商戶入網是大趨勢。
出于對成本的考量,小商戶們接受“轉碼”會是個過程,國家需要出台相應政策,引導其走上規範化道路。此前,央行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也表示,為确保新規有效落地,《通知》設置了過渡期,要求支付服務主體制定配套服務解決方案。
随着移動支付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監管隻會越發嚴格。未來,當數字人民币布局完成,國家在支付領域的監管也會更加細分
對此網友有什麼看法呢?你們覺得商戶收款碼對你們有利還是有弊呢?說出你的看法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