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内容讓人震撼。
有個小夥子晚飯後陪着懷孕五六個月的老婆在小區裡散步。
有個熊孩子抱着籃球,跑過來朝孕婦的肚子上扔過去,小夥子沒反應過來,他老婆本能的拿手一擋,但還是砸中了。
他老婆當時有點疼,就坐下了。這時熊孩子的奶奶過來了,說小孩子不懂事,就要拉着熊孩子走。
小夥子剛要發作,熊孩子突然掙開奶奶的手,又抱起籃球朝孕婦扔了過去。
這次小夥子有準備,一手空中搶斷,順勢把籃球甩回去,命中小孩腦袋。熊孩子倒地大哭。
這位奶奶拉起來熊孩子,指責小夥子怎麼欺負小孩子。
看到事情的走向,安全君不禁想說:這樣護短不講理的長輩,怎麼教育得出懂事的孩子?!
今天,你覺得他隻是個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懂事了;明天,社會就會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之前有這樣一則新聞,在四川遂甯的一輛公交車上,一個7歲的男孩站在車廂裡,對着旁邊一個年輕人連續踢了三腳。
年輕人冷眼看着他踢這三下,突然站起來揪住男童的衣領,一把将其摔到地上,最後還狠狠地踩了幾腳。
男孩的動作,就像在不斷試探年輕人的底線。
踢了第一腳,他沒理我?第二腳,還是不理我。那就再踢一腳吧,反正踢了也沒事。
三腳下去,年輕人怒氣積滿,把男孩摔倒在地。
單看年輕人的動作,下手的确很重。但是網上的評價,并不全都是指責年輕人。
甚至有一半的人說,年輕人雖然下手重,但是小孩的動作也确實招人煩。
事後,記者采訪這個熊孩子的父母,父親表現得十分憤怒:“那個人太暴力”。
這個年輕人或許暴力,但男孩的父母更應該反思一下,平時對孩子的管教是不是太放縱了一點,不然也不會對一個陌生人進行“三連擊”。
說到底,還是父母對孩子平時的管教不多, 孩子的教養不夠。
有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小,别人不能拿孩子怎麼樣,的确如此,當你總用“他還是個孩子”的論調來包庇孩子,孩子就會更加無法無天,不辨是非。
但是他卻忘了,早晚有一天,他會成年,到時候他所要承擔的後果一定比你想象得要多,這不是幫孩子,而是害孩子,占夠小便宜了,社會一定會狠狠地教訓他。
人生沒有溫室,越早讓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越是最高級的關愛。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父母的說話方式、做事方法和思維方式,都直接影響着孩子,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塑造着自己的孩子。
所以,為了不讓孩子被社會狠狠的教育,父母就應該好好的教育孩子。
今年6月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家商場内,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打翻了手中的粥,雖然商鋪的人表示保潔員會來打掃,但是孩子媽媽表示:
兒子自己犯的錯,要承擔打掃責任。
拍攝者說:小男孩看上去并沒有覺得委屈,而是蹲在地上把粥擦幹淨扔到垃圾桶後,和媽媽一起離開了。
這個小小的舉動,引來一衆網友的點贊:言傳身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品格決定孩子的一生,家庭的教育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時候,孩子調皮,确實是天性。但是家長必須知道,調皮和“熊”并不是一個概念。
孩子犯錯時,如果我們一直選擇做他的保護傘,理直氣壯的告訴别人“他還是個孩子”,那麼對他将來的人生毫無益處。
面對熊孩子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 及時糾正錯誤
教育熊孩子時,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這麼做。
行為本身不是重點,他們可能隻是通過行為傳達某些觀點。
搞清楚動機,才能更好地教育。
當然,我們千萬不要認為“他還是個孩子”而不在意,要及時地告訴他,哪些習慣是不好的,該怎麼改正。
孩子知道了錯誤,才會糾正不好的習慣。
2. 适當給予表揚和獎勵
小孩子畢竟還小,很多時候他們都希望獲得鼓勵和誇獎,所以父母在孩子們改正壞習慣或做好事時,應該在精神上有所表示。
這樣孩子們才會更積極努力的改正錯誤,然後做得更好!
3. 學會溝通,尊重孩子
和孩子溝通時,我們要注意說話的技巧,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們的意願。
切忌居高臨下的态度,否則他們會認為爸爸媽媽一點都不理解自己。
隻有我們走進孩子的内心,對他們進行引導的效果才會更好。
每個孩子不盡相同,因材施教才是“育兒根本”。
(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衆号【小荷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