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相信不少人都有過。心跳“咯噔、咯噔”的,脈搏摸起來不整齊、有漏跳。其實,最經典的症狀,是“嗓子眼兒”一緊一緊的。那八成是有了心髒早搏。
心髒早搏,顧名思義,就是提早出現的心髒搏動,心跳提前了。
我們正常的心跳都是随着心髒“窦房結”下達的指令進行的,所以,正常的心髒節律叫做“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什麼心律?)。
早搏就不一樣了,發出指令的心肌細胞可以來自心髒的各個部位。心房、心室,房室交界的區域、房室結,房室結下面的希氏束,甚至窦房結自己也會提前發信号。關鍵是發出的信号奪獲了領導權,指揮了心髒收縮,于是,早搏發生了(心髒“早搏”是個什麼“鬼”?)。
根據發出指令的部位不同,早搏也分成了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等等。房早、室早最常見。
早搏一般都是單個出現的,最多連續2次,成對,要是3個連在一起,那就是心動過速了。
心髒有了早搏,算是得了心髒病嗎?
還不算,要看引起早搏的是什麼病。雖說早搏本身也算是一種病,心律失常,但不代表心髒就是有了心髒病。
因為醫學上說的這個心髒病,是指“器質性心髒病”。就是說心髒、心肌有了實質性的損害。而早搏本身,并不一定就是心肌細胞發生了損害,而可能是由于神經内分泌調節的影響、其他疾病或者代謝紊亂。因此,單是早搏,還不能算心髒有了器質性病變。當然,早搏的原因是要查一查的。
所以,有心髒病的人可以有早搏,沒有“器質性心髒病”的人也可以有早搏。
有心髒病的人發早搏可以理解,心肌缺血、心肌壞死、心肌有了炎症、心肌肥厚了、心髒擴大了,心力衰竭了,都可以發早搏,可是沒有心髒病的人呢?
沒有心髒病的人,其他疾病、身體裡神經内分泌、内環境的紊亂,都有可以引發早搏。比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就可以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就是發個燒,身體裡有了感染、炎症,也可以發早搏;要是有個缺氧、酸中毒、堿中毒的,高血鉀、低血鉀這些電解質紊亂的,也都可以引起早搏。還有一些生活方式,比如吸煙、吃冷飲、喝咖啡、熬夜、緊張焦慮,也都可以各種方式刺激到心髒,引起早搏。
在那些沒有器質性心髒病患者引起早搏的原因中,交感神經異常興奮是很重要的原因,尤其女性患者。因此,β受體阻滞劑就成為治療早搏的基礎用藥。
提前出現的心髒早搏,對心髒和身體有什麼影響?
早搏本身對于心肌供血和心髒排血是有些影響的(心髒早搏是怎樣影響我們的?)。
本來,心髒每跳一次、也就是收縮一次之後,是心髒舒張、休息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冠狀動脈給心肌供血,心髒接收回流的血液。這樣,在下一次心跳、心髒收縮時又有了力量,有了足夠的血液。
可早搏呢?心髒提前收縮了,舒張期縮短了,心肌供血的時間短了,回到心髒的血液也少了。于是早搏這一下的收縮,心髒射血是會減少的。
早搏對心髒和射血的影響,也要看早搏是從哪裡發出來的,提前的時間多少。
發出早搏信号的部位越高,提前的時間越少,就和正常的狀态越接近,影響就小。
比如,心房發出來的早搏,心房和心室還是順序收縮的,這樣對心髒排血量的影響就少一些;如果是心室發出來的室早,前面沒了心房收縮那一擠,對心髒排血量的影響就大一些。心室發出的早搏,會使得心室收縮的順序、方向都發生改變,也會影響心髒功能。
早搏要是提前得多,心髒舒張時間更短,影響就大些;反之影響就小一些。
還有,早搏的時候,因為心髒還在舒張,房室間的瓣膜都是大開的,提前收縮,心髒的瓣膜猛地關閉,就像大開着的房門一下子被撞上,動靜就比較大,這一下的心跳就重,患者就感到不舒服。很多患者就是因為這種不舒服來就診的。
早搏對心髒和身體的影響,也和早搏的多少有關。
正常情況下,沒有病的人,也會有些早搏。你想啊,24小時要跳10萬次左右的心跳,難免有個不齊的時候。就像齊步走,還有邁錯腿的時候。所以,24小時内有300次以下的早搏,屬于正常現象。
再說了,正常情況下,每分鐘50~60次的心跳就可以滿足身體的一般需要。早搏那一跳,雖然減少些心髒射血,但如果發生得少,對心髒和身體影響并不大。所以,早搏不多時并不需要治療,尤其是沒有器質性心髒病的人。早先的觀點是24小時4000次以下不需要治,現在有認為7000次以下、甚至1萬次以下也可以不治。有些患者之所以治療,是因為不能耐受早搏的症狀(心髒早搏,治,還是不治?)。
所以,早搏治不治,是根據引起早搏的疾病和誘因、早搏對心髒和全身的影響、以及患者對早搏的耐受情況來決定的。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心血管内科侯曉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