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大家好,我是青史回聲,解讀千年曆史。今天我要講述的是西域古國——樓蘭王國。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系列的其中一首。裡面有一名句,深深刻在世人的腦海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而樓蘭也成為了世人常常觸景傷情的對象。
千百年來,樓蘭這座古城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謎團。時至今天,我們依然對它魂牽夢萦。
樓蘭古城
樓蘭,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裡處。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可以說是一個西域的樞紐。據史料的記載,當年的樓蘭王國,其疆域東起古陽關,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
在漢朝時期,可以說是一座繁華而又喧嚣的城市,而如今留給世人的卻是一片廢墟,讓人無限遐想。
曆史文明樓蘭,最早見西漢史籍。
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樓蘭的描述。
在公元前176年,當時的西域三十六國大半都是屬于匈奴之手,包括樓蘭,他們都是匈奴的附庸國。後來張骞出使西域,目的就是為了拉攏西域諸國,而樓蘭國正是重中之重,它剛好處于西域的最東邊,是中原去往西域乃至中亞、歐洲的必經之路,因此漢朝和匈奴都為争奪西域而欲控制樓蘭。公元前77年,西漢著名外交家傅介子受大将軍霍光派遣,殺樓蘭王,另立其弟為王并更其國名為鄯善,至此,樓蘭就在西漢王朝的控制之下。等到公元前60面,西域都護府成立,樓蘭正式在西域都護府歸屬下。
傅介子
公元4世紀以後,北魏滅鄯善國,大約公元630年,樓蘭國滅亡。此後到了唐朝,有人曾經前往西域尋找樓蘭,可是毫無發現。這時大家才明白,樓蘭已經消失了。曾經繁華多年的樓蘭國僅僅持續了800多年,而對于它的神秘消失,卻沒有留下任何的記載,仿佛在一夜之間就從人間蒸發了,隻留下了一片廢墟,這不禁讓人唏噓。
一千年後的發現樓蘭古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的探險家斯文·赫定。那是在1900年,赫定帶領着他的探險隊沿着幹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想尋找行蹤不定的羅布泊。不過在穿越一處沙漠時,發現沒有水了。在沙漠中沒有水就意味着死亡,于是他們去尋找水源,在尋找過程中發展鐵鏟落在了營地,沒有鐵鏟,如何尋找水源,于是斯文·赫定讓他的助手原路返回尋找,斯文·赫定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隻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在回營地的途中,他遇到了風沙,不得不躲避,風沙過後,令認難以置信的事發生了,一座古城出現在眼前。他進入古城,揀回幾件木雕殘片和幾枚古币,然後回去告訴斯文·赫定。赫定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片廢墟。
但由于沒有水源,他和他的探險隊不得不離開這裡,決定第二年再來。
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斯文·赫定又和他的探險隊來到了這個地方。并開始進行挖掘。在這裡,他們發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錢币、絲織品、糧食、陶器、36張寫有漢字的紙片,120片竹簡和幾支毛筆。并且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铢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随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斯文·赫定回到瑞典後,經專家鑒定,這才知道這座被挖掘的古城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域古國——樓蘭。此消息一傳,整個世界的探險家、考古學家震驚了!随之,許多國家的探險隊和考古隊也來到這個地方。
80年後,中國新疆科學工作者對它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發掘,經過兩年多的時間,終于揭開了這個被風沙湮沒1600多年古城的神秘面紗。曾經輝煌的樓蘭古國,至此重見天日:
樓蘭古城占地面積為10萬8千多平方米。城東、城西殘留的城牆,高約4米,寬約8米。城牆用黃土夯築;居民區院牆,是将蘆葦紮成束或把柳條編織起來,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楊木的柱子,房屋的門、窗仍清晰可辯;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築,牆厚1.1米,殘高2米,座北朝南,似為古樓蘭統治者的住所;城東的土丘原是居民們拜佛的佛塔。城裡還發掘了大量的文書及木簡;既有漢代的五铢錢,也有貴霜帝國的銅币;既有漢代的絲織品、絹網,也有波斯的壁畫,甚至希臘、羅馬以雅典娜為圖案的工藝品;還有各國的陶器和漆器。
樓蘭古國遺址
可以看出樓蘭國在曆史上的重要地位:處于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連接中西商貿文化交流的樞紐。相當于現在的國際化都市上海。來自中原的漢人,可以從這裡出發,選擇不同的路到達世界各地,中亞、南亞,甚至是歐洲。而世界各地的商人、遊者四面八方雲集在樓蘭,然後從這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中原。
消失之謎,衆說紛纭借着古絲綢之路火了一把的樓蘭,為什麼後來就突然見消失呢?
說法一:破壞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關系。由于地處要道,惹來各方争奪。為了利益,各方在樓蘭大肆開墾,導緻植被破壞。久而久之,流入羅布泊的塔裡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塞,改道南流。缺少水源的城市,自然來得人越來越少,甚至是本地居民,也不得不遷移,尋找适宜之所。
古絲綢之路和樓蘭古國
說法二:有人認為和頻繁的戰争有關。樓蘭出現最後的史料記載時代是在五胡亂華時期,那是個政局混亂、金戈鐵馬時期,當時北方一片大亂,相繼出現了十六個國家,他們相互之間發生戰争。而樓蘭又是處于軍事要沖,自然就會遭到各方争奪。頻繁的戰争和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人越來越少,戰争越來越多,本靠商貿繁榮的城市,一旦失去優勢,自然不可能再生存下去,隻能逐漸沒落,甚至是消失。
說法三:也有人說,樓蘭被是被瘟疫毀滅。在某一年,一場瘟疫,迅速奪去了樓蘭城内一大半居民的生命,剩下僥幸存活的人,自然不能待在了樓蘭,于是紛紛逃離,遠避他鄉,尋找适合之地。
雖然有各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或許是多種原因結合,但自始自終,樓蘭的消失還是個未解之謎,目前為止,還未能發現。
參考資料:
《史記》·司馬遷著
《漢書·西域傳》·班固著
《古樓蘭》·百度百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