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9 07:43:46

有人說,青磚茶是中國茶葉生産和貿易中的一個奇迹。它有着特殊的形狀,有着漫長的演變過程,有獨特的飲用功效,更有神奇社會功能。所以,一塊青磚茶,它已經不是一種純粹的茶葉,而是通過曆史的沉澱,賦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1946年《邊疆建設》[第1卷,第1期]上刊登冰潔撰寫的《漫談茶磚》記述:“所謂磚茶,就是把普通茶葉用強力的壓縮器,壓成像磚那樣的堅硬薄闆,但是并不像磚那樣脆弱,其硬度除非用鋸以外簡直無他法切開,因為普通的茶葉蓬蓬松松,搬運至感不便,于是把它壓成茶磚自可免去這種麻煩。”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1

赤壁生産青磚茶的曆史有多久呢?按一般通常的說法,隻有數百年。這種說法既正确,也不正确。說它正确,是因為這種長方體的茶磚,确實在赤壁出現才幾百年。說它不正确,是因為磚茶的形狀和工藝經曆了漫長演變過程。它的曆史傳承,絕不是僅有幾百年。

1939年《茶訊》雜志第3期上登載的一篇文章《磚茶貿易今昔談》(作者王先環),也說到磚茶的曆史。文中說:“磚茶的生産,始于唐、宋時代,古名餅茶。宋時的茶馬政策,就是以中土的茶,換塞外的馬,當時所稱的茶,便是磚茶,其産地多在長江流域。近代的青磚茶以鄂南崇陽、通山、蒲圻及湘北的臨湘等縣之老青茶為原料,多集中在羊樓洞制造”。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2

《宋史·食貨志·下五·茶上》載:“茶葉主要品種有二類:‘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實卷模中串之’。”這裡所謂的“片茶”,系将茶葉蒸後壓成餅狀,即今青磚茶之雛形。

著名茶文化專家傅宏鎮先生(1901—1966),1921年畢業于安徽省茶務講習所,1923年曾在安徽秋浦、祁門茶場任職,他也曾經是吳覺農先生的朋友和同事。1935年《農村複興委員會會報》 [第2卷,第11期]刊登有傅宏鎮先生的一篇力作《兩湖茶業之史的研究》。他在其著作中開篇提到:“兩湖名茶,自惜馳譽,紅茶、磚茶,為其精品。輸出海外,年達數十萬擔,其運入俄者,占華茶出口額二分之一。宋元豐年間,西戎馬市,尤以磚茶為主,而此種磚茶之制造,以湖廣福建為策源地,即宋代宮中貢品之龍鳳茶”。

傅宏鎮先生還以宋代陶殻《清異録》中“景德初,大理徐恪,有贻卿信铤子茶,茶面印文,曰玉蟬膏。又一種曰清風使。”為證指出,“抟茶為錠,即今磚茶也”。

由此可見,赤壁青磚茶是由唐、宋時代的餅茶演變而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知名的雛形,那就是明代的“帽盒茶”。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2

青磚茶的鼻祖在赤壁

帽盒茶,是指外形酷似圓柱狀之茶,每塊重約3.5千克。該茶産生于明代中葉,是青磚茶的前身。

河北《萬全縣志》記載,宋朝景德年中葉(1006年左右),官府以兩湖餅茶與蒙古進行茶馬交易,并以張家口為蒙漢“互市之所”。到明朝中期(公元1400年左右),羊樓洞的制茶業已相當發達,改進了制茶工藝,初制後的茶葉還要經過揀篩、蒸汽加熱,再壓制成圓柱形狀的帽盒茶,呈現出青磚茶的雛形。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4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羊樓洞茶區出産的茶葉為了降低運費、減少損耗和便于長途運輸,于是改變了宋代以來用米漿将茶葉粘合成餅狀的辦法。采用先将茶葉揀篩幹淨,再蒸汽加熱,然後用腳踩制成圓柱形狀的“帽盒茶”。羊樓洞因此也成為鄂湘贛三省交界處茶葉産銷集散中心。到乾隆年間,蒲圻羊樓洞一帶,每年已可生産邊銷“帽盒茶”十萬盒、八十萬斤。後來由于長途運輸和儲存的需要,“帽盒茶”被進一步改進為現在的磚茶。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5

1939年《貿易半月刊》第1卷第4期《羊樓洞之磚茶制造與運銷(陳國漢)》載:“最初在羊樓洞通行簍裝之茶,用腳踐壓,每簍重七斤半,合三簍為一串,以驢馬裝運至張家口、綏遠一帶,轉裝駱駝,運銷外蒙等地。惟當時因壓力不足,茶身松散,體積膨大,不特運輸困難,且對遊牧為生之蒙人,攜帶頗感不便,後經茶商逐漸改進,始成今日之磚茶。”

據《茶業通史》(中國農業出版社)記載:“青磚茶最初不叫磚茶,而叫帽盒茶。經人工用腳踩制成橢圓形的茶塊,形狀與舊時的帽盒一樣。每盒重量正料7斤11兩至8斤不等,每3盒一串。經營這種茶的山西人,叫盒茶幫。”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6

《湖北省志資料選編》第1輯中王藝撰《羊樓洞青磚茶》中也寫道:“羊樓洞茶葉加工曆史可以上溯到明代中葉,當時銷售的圓柱形“帽盒茶”即為今日的磚茶的前身。清代,羊樓洞茶業由于有山西商人的介入,誘導與扶持而日漸繁盛。康熙年間,磚茶生産正式出現。”

清中後期,随着制茶技術的改進,羊樓洞的磚茶生産日趨成熟。“聞自康熙年間,有山西沽客購茶邑西鄉芙蓉山,洞人迎之,代收茶,取行傭。……所買皆老茶,最粗者踩作茶磚,仍号‘芙蓉仙茶’。”這是清人葉瑞延在他的《純蒲随筆》中對晉商來羊樓洞制作磚茶的記載。嘉慶二十年(1815年)蒲圻貢生周順倜也在他所作的《莼川竹枝詞》以詩詞的方式介紹了赤壁羊樓洞制作磚茶的細節:“茶鄉生計即山農,壓作方磚白紙封。别有紅箋書小字,西商監制自芙蓉。”可見至少在嘉慶年間就有成型的磚茶出現。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7

同治年間修訂的《崇陽縣志》記載:“今四山俱種(茶),山民借以為業。往年山西商人購于蒲圻羊樓洞,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粗葉,入鍋火炒,置布袋中,揉成,再粗者,入甑蒸軟,取稍細葉灑面,壓做磚。竹藏貯之。販往西北口外,名黑茶。道光季年,歲商麇集,采細葉曝日中,揉之不用火。陰雨則以炭焙幹。”

磚茶之制磚方法,是“置茶于蒸籠上,架鍋上蒸之,蒸畢傾入鬥模内,置壓榨器中,借杠杆之力,壓成磚形,随即脫模置放室内,任其自幹,數日後即可裝箱起運。”後來,磚茶壓制設備由杠杆壓榨器改為螺旋式壓榨機,制成之磚茶,較為緊密而結實。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8

雖然磚茶是由帽盒茶演變而來,但有了磚茶之後,帽盒茶并非完全消失。在很長一段時間,晉商的茶葉采辦清單上,帽盒茶甚至與磚茶并存。據《劉坤一選集》(奏疏稿,卷一)中的《王先謙複議華商運茶、華船運貨出洋片》載:“中國紅茶、磚茶、帽盒茶均為俄國人所需,運銷甚巨,此三種茶,湘鄂産居多,閩贛較少,向為晉商所運。”

1920年 《銀行周報》[第4卷 第2期]《羊樓洞茶葉之調查》記載:“若此類茶磚,考察銷場習慣,不合用最強壓力,使茶葉粘結不可複開,故仍以木機制作為适當”。應該說,帽盒茶與磚茶并存的原因,還與蒙藏地區的牧民消費習慣有關。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9

1861年,漢口開放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俄國人在羊樓洞建立了磚茶工廠。從那時起,青磚茶主要在羊樓洞加工生産,米磚茶則同時在漢口和羊樓洞生産。

青磚茶,亦稱“洞磚”、“黑晉茶”。《中國茶葉大辭典》(陳宗懋主編)載:“以老青茶為原料,經篩分、壓制、幹燥制成。長方磚形,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滋味尚濃無青氣,湯色紅黃尚明,葉底暗黑粗老。”

在曆史上,赤壁青磚茶還有一些别稱。據内蒙古文史資料第十二輯《旅蒙商大盛魁》載:“桶子茶,又作‘筒子茶’或‘洞磚茶’,是指其造型酷似桶子狀之茶,大都為湖北蒲圻縣羊樓洞等地所産。因磚茶外面常印有‘川’字商标,故又有‘川’字茶之稱,向有‘二七’、‘三九’(每片2公斤)、‘二四’、‘三六’(每片1.5公斤)四種規格。”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10

《甘肅通志·茶法》也記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附十一案茶葉課銀疏所雲,“阿拉善王因蒙人喜食黃、黑晉茶(山西不産茶,山西茶商販運湖北羊樓洞磚茶,西北習慣叫晉茶),不食湖茶(湖南安化黑茶),咨商改辦前來。……且蒙古向為甘私引地,既不願食湖茶,亦以援照南商運銷伊塔晉茶章程,責成甯商改辦川字黃、黑二茶,俾順蒙情,而保引額。”《茶業通史》對黃、黑二茶作了解釋,這裡所說的黃茶和黑茶不是現時的黃茶和黑茶,而是湖北羊樓洞的老青茶壓制的青磚茶和紅茶末壓制的米磚茶。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11

除了青、米磚茶,羊樓洞還生産一種小京磚,亦稱“觔磚”,深受俄國人喜愛。1898年《集成報》[第30期]《磚茶暢銷》載:“中國運赴俄國之磚茶,去年另設新法,以上品名茶制成小塊,運至俄國約有一百萬斤,此等茶磚專備軍營既客商遠行所用,取其便于攜帶也。”

青磚茶,誕生于赤壁市的羊樓洞。近代的青磚茶多集中在羊樓洞制造。羊樓洞及其周邊地區是青磚茶的原産地,已被國際茶界公認。所以赤壁市也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青磚茶之鄉”和“中國米磚茶之鄉”。

(馮曉光)

湖北赤壁青磚茶怎樣(赤壁青磚茶的前世今生)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