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 喬
近期熱播的都市情感劇《流金歲月》,由著名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說改編。該劇集合了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衆多幕後制作團隊成員,劇中人物朱鎖鎖和蔣南孫在成長路上的故事引發熱議。
都市裡的亦舒女郎
說到《流金歲月》,就不能不提到作家亦舒。也許許多人不知道她是誰,但說到喜寶、唐晶、羅子君這些有趣的劇中人物,人們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她們的原型正是亦舒小說中的女主角。
有人說,亦舒是繼張愛玲之後最懂女人的女人。她筆下的女人,特别是那些沉浮于都市中、美麗又孤獨的女人,總有着她們獨特的魅力。
“謀生”與“謀愛”交織在一起的掙紮,是亦舒筆下許多女性人物經曆的現實生活。她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女主”,也不是偶像劇裡那些“苦情女”,視愛情為生命的全部。亦舒筆下的女人,一切都是“剛剛好”。喜寶如此,唐晶與羅子君如此,《流金歲月》裡的朱鎖鎖和蔣南孫,亦是如此。
不得不說,《流金歲月》裡的朱鎖鎖太搶眼了。倪妮的确非常适合飾演這種既性感又聰明的都市女性。她出場時的一襲紅裙,讓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個美豔動人的朱鎖鎖。朱鎖鎖身邊從來不缺乏追求者,卻從未真正找到可以令她全情投入的愛人。
作為“雙女主”的劇作,《流金歲月》裡的男性,或成功多金,或風流倜傥。他們是女主成長過程中的“綠葉”,在她們的世界裡恰到好處地觀望着,見證了朱鎖鎖和蔣南孫的生命軌迹。鳳凰男、理想主義者、地産大亨、懦弱的富二代……這些形形色色的男性,與朱鎖鎖和蔣南孫相遇,更像是她們成長過程中的導師。
《流金歲月》有趣的地方在于,透過愛情,我們看到了女性的成長,看到這條成長之路上的坎坷、無奈、孤獨甚至悲哀,也能看到屬于女性的堅強和韌性。這個世界的底色是繁華的,除去“流金”都市的外衣,我們看到了生活在都市裡的自己。
聚焦新時代女性成長
電視劇《流金歲月》試圖從多個維度來展現當代都市女性的全新面貌。張曼玉、鐘楚紅曾在1988年出演過電影版《流金歲月》。時隔30餘年,這個故事又一次被搬上熒屏。
亦舒的同名小說,聚焦新時代女性成長故事,為電視劇《流金歲月》提供了都市情感劇中應有盡有的元素:職場中的争名逐利、愛情的忠誠與背叛、家庭的變故和主角的成長,甚至還有理想的田園烏托邦生活的對照。先天優勢讓它在開播之時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這是天賦,卻也是挑戰。能否精彩地呈現原著故事,是亦舒留給《流金歲月》導演沈嚴的考題。
平心而論,直到朱鎖鎖遇上謝宏祖前,這道題目的答案還是令很多人滿意的。蔣南孫由于家庭的變故,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富二代蛻變成獨立堅強的都市女性;靈動聰慧的朱鎖鎖,則在職場一路披荊斬棘,活成了自己理想的“自由”模樣。上半場的精彩,讓《流金歲月》的後半程難免顯得有些無力。似乎在一瞬間,朱鎖鎖的聰慧和蔣南孫的矜持被某個轉折點吞噬了。她們的光芒消失,在命運的捉弄下成了平凡路人。
也許這個轉折,就是從朱鎖鎖選擇嫁給謝宏祖開始的,或是從蔣南孫決定挖走對手公司的主力設計師開始的。無論如何,這個轉折後,鎖鎖和南孫的生命開始走入無奈。就像女神突然失去了翅膀和光環,淹沒在茫茫人海中。
略顯遺憾的是,這個轉折來得有些倉促。見過兩位女主面對巨額債務時的勇氣和堅韌後,你或許很難接受,那個在職場上披荊斬棘的朱鎖鎖會将她在職場上學到的本事,用來對付出身豪門的婆婆;一直向往在設計界嶄露頭角的蔣南孫,會因為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多次自亂陣腳。
不過,從劇情來看,鎖鎖和南孫的友情仍是全劇的主線。她們經曆了親情、愛情、事業、婚姻的種種考驗,最終仍然互相扶持、同甘共苦的故事,令人感動。
庸碌生活中的夢想
近年來,從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開始,亦舒的故事又頻頻闖入人們的視線,電影《喜寶》、電視劇《流金歲月》接連上映。如前所述,亦舒的作品是非常适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她太了解女人和都市了。在她的筆下,都市生活被一一具象化,那些在都市的“流金歲月”裡掙紮浮沉、希望獲得愛和歸宿的女人們顯得那麼動人。
“海派小說”鼻祖張愛玲,透過都市女性的命運窺探人性。亦舒的故事,也離不開紙醉金迷的都市。在她的筆下,女性是主角,男性則成了那些美麗、聰慧、時尚女性的陪襯。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設置。《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與賀涵如此;《喜寶》中喜寶和勖先生如此;《流金歲月》裡,朱鎖鎖和葉謹言,亦是如此。看似男強女弱的權力結構,被神奇地翻轉過來卻毫不違和。
亦舒小說及其改編的影視劇俘獲了大批讀者和觀衆。我們從中除了看到都市生活和愛情故事,還看到了自由的靈魂,以及使我們從庸碌的日常生活中脫離的英雄夢想。(丁 喬)
來源: 海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