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對華強硬的看法?來源:環球時報最近,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釋放出“希望改善對華關系”的信号,這是值得注意的動向這兩個“五眼聯盟”的成員國,在2018年前後莫名其妙地充當起華盛頓的“地緣政治打手”,而使得對華關系就此急轉直下,陷入困難境地這種非正常狀況至今已持續三四年時間,的确也該調整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澳洲對華強硬的看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環球時報
最近,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釋放出“希望改善對華關系”的信号,這是值得注意的動向。這兩個“五眼聯盟”的成員國,在2018年前後莫名其妙地充當起華盛頓的“地緣政治打手”,而使得對華關系就此急轉直下,陷入困難境地。這種非正常狀況至今已持續三四年時間,的确也該調整了。
加澳兩國的工商界表現得尤為急切,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他們代表了這兩國社會裡在對華交往中最務實理性的群體,經貿合作在中加和中澳關系中都是最積極、最活躍的推動力量。
然而,在過去幾年,加澳兩國工商界的聲音被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态論調擠到一邊,他們的切身利益以及兩國對華經貿合作都受到對華政治關系惡化的波及和損害。這不僅是工商界一個群體的損失,更是加澳兩國的集體損失。換言之,兩國的老百姓實際上都為其政客偏執、錯誤的對華認知和決策不同程度地埋了單。從這個層面上說,改善、修複對華關系,客觀上也是對這兩國民衆利益的一種止損和彌補。
現在,加澳兩國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重啟”對華關系的意願,這是值得歡迎的,我們從中也看到了對華理性的某種回歸。但人們都知道,從意願到現實有時會有很長的距離。中國有一句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短時間裡解凍絕非易事。加澳兩國精英在對華政策的公開讨論中也大多提到這一點,“開頭是最容易的”,接下來就會有一個又一個的難題需要去切實解決。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從沒得罪過加澳,是它們盲從于華盛頓,一次次挑釁中國,然後不斷發現自己踢到了鐵闆上。對加澳來說,緩和對華關系在于能否跳出美國設定的大框架。這個導緻兩國對華關系惡化的關鍵因素,今天不但沒有消失,可能還有所強化,它必然對加澳緩和對華關系的試探性努力形成幹擾和阻礙。此外,在與中國交惡的這段時間,加澳兩國社會的對華認知遭到很大程度的扭曲和毒化,對此的糾偏和校正同樣需要久久為功。
“難”是可想而知的,但要說容易也很容易,隻要加澳對華決策者繞過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那道心理關。如果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積極客觀看待中國,奉行穩健務實的對華政策;二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不給兩國關系設置新的障礙;三是堅持獨立自主,排除不必要的外部幹擾。需要強調的是,這三點完全不存在要讓加澳在所謂的價值觀上做出妥協的意思,和而不同是中國的外交哲學基礎之一。
加澳都曾在對華關系上釘進一些釘子,現在需要它們自己先把釘子拔出來,再治愈創口。如果加澳兩國的軍艦和軍機仍然高頻次地跟着美軍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還能指望中國人改變對它們“為虎作伥”的觀感嗎?再比如,澳方既想要中國取消對澳貿易“制裁”,同時又打着“價值觀”的旗号抹黑中國,對中國的尊重體現在哪裡呢?如果真想改善對華關系,兩國必須要以實際行動來重獲中國人的信任。
中國不急,先晾一晾也好。這是戰略定力,也是實踐經驗。以澳大利亞為例,在這四年裡,澳大利亞經曆了三任政府總理,其間也做出過“友好”姿态,但最終都未能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其對華政策的真正調整始終未出現。現在渥太華和堪培拉對中國露出微笑,我們不會還以怒目,但也不至于天真到“一笑盡釋前嫌”。誰都知道,行動才是修補互信的真正良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