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冬天一道亮麗的風景,灑落大地,霎時間,山川、田野、村落,一片銀白,一片潔淨。
古代文人墨客鐘情于雪景,愛雪中之景,他們看雪、吟雪、畫雪,留下了不少精彩絕倫的詩詞文畫。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曾說:“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筆作山水以自娛,然多寫雪景者,蓋欲假此以寄其歲寒明潔之意耳”。
雪在文化中有不少美麗的典故。東晉名士謝安跟家人講論詩文,忽然天降大雪,他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女謝道韫答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赢得謝安的大為贊賞,也有了“詠絮之才”這一成語;詩人孟浩然為尋找創作靈感,常冒雪騎驢尋梅,便有了踏雪尋梅這一家佳話。
唐代是詩的盛世,吟雪的詩作很多,佳作亦不少,但祖詠的這首《終南望餘雪》無疑是當中的翹楚。寥寥二十字,卻寫出了冬日最美的雪景,意猶未盡。
《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詠生活在盛唐時期,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有詩一卷,傳于世。盛唐,詩人輩出,群星璀璨,有李白、王維、孟浩然、杜甫等一批傑出的詩人。相比較而言,祖詠的名氣就小多了,關于他的記載亦非常的少,字、号均不詳,有的隻是短短的生平簡介。但祖詠的詩寫得很好,這首《終南望餘雪》是其代表作之一,入選《唐詩三百首》,是吟雪中的佳作。
這是一首應試詩,也就是考試時所作的詩。那時候祖詠赴長安應考,考題是“終南望餘雪”,要求寫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但祖詠思來想去,寫了這四句就擱筆了,考官勸他再寫寫,他拒絕了,認為多寫就是畫蛇添足。由于不符合命題要求,祖詠未被錄用,但這首詩卻流傳千古,被人們津津樂道。
詩的題目中的“望”字點明了觀賞景色的角度,應是從遠距離向高處看。終南山距離長安不遠,風景秀美,是唐代文人墨客常去的景點,在李白、王維、孟郊等人的詩句中多次提及。
古人把山之南稱為“陽”,能被陽光照射,而山之北稱為“陰”,處于陽光不易照到的地方。“陰嶺”二字既寫出了詩人遠望所見之景,亦為下文描寫餘雪做好鋪墊,因為處在”陰面”,所以才有餘雪。而“秀”是詩人望終南山的感受,贊頌終南山景色的秀美。
“積雪浮雲端”雲是白的,雪也是白的,遠遠望去山上皚皚的白雪似乎浮于雲上,這個“浮”字用的生動自然,寫出了積雪的厚與多,也展現出終南山的高聳入雲。“林表明霁色”是整首詩最有意境的一句,雪後天氣放晴,一抹夕陽映射過來,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染紅了林梢,夕陽、白雪、高山和林木構成一幅美不勝收的夕陽雪景畫。
“城中增暮寒”寫的是一種感受,雪後,天氣放晴,雪在逐漸融化,這一過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天氣也更寒冷些,加上又是傍晚,令人更增寒意。
祖詠的這首《終南望餘雪》被不少文人評為詠雪的“最佳”詩作之一,短短二十字,寫出了夕陽下終南山雪景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