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二天,一位媽媽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問老師:“老師,我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很挑食?她在家裡就是這樣,很多菜都不吃的。”班上的老師回答是會挑食,并說昨天就吃了白飯。我在旁邊問到:“那你孩子喜歡吃什麼菜呢?”媽媽說:“她就喜歡吃蝦和牛肉,就是口味重的東西才會吃兩口。其他都不吃的。”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孩子這樣挑食的,隻吃兩種菜,其他菜都不吃。
班上的老師說:“昨天吃胡蘿蔔和雞腿。有的孩子把雞腿吃了,胡蘿蔔一口都不吃。很多孩子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如果長期這樣,營養會不均衡的。幼兒園裡每周都會制訂适合孩子的食譜,食譜是葷素搭配的。在烹饪時也是少鹽,比較清淡,不會像家裡那樣做重口味的菜。孩子媽媽連忙說:“她不想吃就算了,就讓她吃白飯吧!”
在幼兒園裡,愛挑食的孩子并不少。孩子有幾樣菜不吃也沒多大關系,如果挑食行為太嚴重,孩子長期吃白飯,是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的。因此,父母要逐漸培養孩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讓孩子認識到營養全面的重要性。
一、培養孩子良好進餐習慣的意義
1.均衡的營養能促進孩子的身體健康。
3~6歲的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是很快的,而且,孩子的運動量也很大,他們每天都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的生長發育。除了肉類中需要的蛋白質和脂肪外,也需要蔬菜中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良好的飲食習慣不但會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還可能影響他們成年後的健康狀況。膳食纖維能保持腸道正常的功能,提高免疫力。還能減少肥胖的發生。所以,均衡的營養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2.能掌握基本的進餐技能。
2歲的孩子,就能獨立進餐了。父母可以教會孩子掌握基本的進餐技能,讓孩子學會用小勺自己進餐,培養孩子主動進餐的習慣。父母不要擔心孩子會吃得到處都是,而給孩子喂飯。當孩子自己使用小勺的時候,也鍛煉了孩子小肌肉的發展。這使他們的動作會越來越協調。當孩子能獨立進餐後,會樂于嘗試不同的食物。經常鼓勵孩子,還會強化孩子的進餐行為。
3.能促進孩子感官的發展。
孩子在進餐時,會通過視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不同的感官去了解食物。他們會觀察食物的外形、用舌頭感知食物的味道、辨别食物是軟的還是硬的,對食物進行全面的了解。能發展孩子的多種感官,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多孩子的繪畫能力非常好,是因為他們的觀察能力很強,他們會調動各種感官去認識一樣物品。
二、如何減少孩子的挑食行為。
孩子在餐前20分鐘,不要讓孩子做劇烈的運動,要讓孩子安靜下來。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進餐環境。在幼兒園,孩子進餐前,老師會給孩子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提醒孩子飯前洗手、安靜用餐。如果孩子有不想吃的菜,可以告訴成人。老師會想辦法哄着孩子吃一點。如果孩子在家,父母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幫助孩子減少挑食行為。:
1.讓孩子參與菜譜的制訂和食物的采購。
父母不用把每天吃什麼菜當成是自己的責任,可以邀請孩子參與進來,一起讨論一下,明天家裡吃什麼菜好?如果孩子能參與進來,他們在吃自己選擇的菜時,會更願意合作。這也讓孩子感到被尊重了。
父母可以在周末帶孩子一起去超市參與購買食物的過程。孩子在參與購買食物的過程中,他還會對食物進行觀察、對比、選擇。買回來的菜,孩子可以與爸爸媽媽一起來做簡單的準備。比如:剝豌豆、洗西紅柿等等。孩子參與了勞動就會更珍惜勞動成果。
有些孩子愛挑食,但是并不嚴重。他們隻是暫時性的,或者不愛吃的食物很少,對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不過,對一些體質較差的兒童來說,如果過于挑食,會缺乏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甚至會出現發育遲緩的現象,或者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因此,家長有必要進行一些行為的幹預。
2.使用消退法。
消退是指消除或降低某一個行為或一類行為的發生概率。消退法是指不對孩子的不當行為進行任何反饋,也就是忽略他們的行為,以達到消除該行為的目的。
比如:有的3歲的孩子很愛喝奶,在喝完大量的奶後就不願意吃正餐了。這樣孩子的營養攝入是不夠的。父母可以重新調整孩子的飲食。不要開始就給孩子提供奶,無論孩子怎麼哭鬧也不給他。而是和善與堅定地告訴孩子,如果你餓了可以吃正餐。媽媽相信你會堅持到晚餐的。
不要主動跟孩子談喝奶的事,忽略這件事。如果孩子想吃零食,也不要給孩子吃零食。隻跟他談吃飯的事情。以後孩子就知道了,再哭都沒有奶喝的。餓了就要吃飯。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慢慢減少喝奶的想法,而是把注意力放到吃飯上面。當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後,再适當地讓孩子喝奶。
3.運用遊戲法。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方式。運用遊戲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飲食習慣的教育勝過說教。孩子們大量的知識和體驗就是在遊戲中獲得的。遊戲也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通過遊戲獲得的感受也會讓孩子印象更深。孩子往往會在遊戲中習得一些新的行為。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父母扮演孩子,讓孩子做父母。當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媽媽可以說:“我是好寶寶,我會自己吃飯,我愛吃胡蘿蔔。吃了胡蘿蔔眼睛就很明亮。”然後,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再對着“媽媽”眨眨眼睛。
孩子扮演的“媽媽”在看到“孩子”吃飯的樣子後,會在大腦中形成記憶。以後,孩子在吃飯時,大腦中會自動提取這個記憶,也會模仿媽媽吃飯的樣子,嘗試着吃一點蔬菜。
4.運用普雷馬克原理
在父母對孩子使用消退法時,同時可以運用普雷馬克原理,來減少孩子的挑食行為。
普雷馬克原理的心理學依據源于行為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斯金納提出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是指用高頻行為(喜歡的行為)作為低頻行為(不喜歡的行為)的有效強化物。
有家長告訴我,說孩子不愛吃西紅柿,因為西紅柿很酸。西紅柿的營養價值比較高,所以,媽媽很希望孩子能多吃一點。但每次孩子都會把頭撇過去。當媽媽做了西紅柿炒蛋的菜後,可以再做一道孩子喜歡吃的大蝦,然後在吃飯時告訴孩子:“寶貝,你先吃兩口西紅柿,然後你就可以吃大蝦了。”
也就是先讓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歡做的事情,然後再允許他做喜歡的事情。一般來說,孩子為了能吃到他喜歡的大蝦,就會吃一點點他不喜歡的西紅柿。讓孩子慢慢接受他不喜歡的食物,逐漸減少挑食行為。
有的孩子甯願不吃蝦,也不願吃一小口西紅柿。如果孩子非常讨厭吃一種食物,成人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吃他不喜愛的食物。而是可以改變一下烹饪方式或做法,讓孩子接受這種食物。比如:把胡蘿蔔剁成泥與瘦肉揉在一起做成肉丸。或者在西紅柿上放點糖涼拌吃。有時,改變一下食物的做法,孩子就愛吃了。
幼兒園裡的菜沒有家裡那麼多,因此,老師會很有耐心地想辦法哄孩子吃,告訴孩子再吃一點,吃完了就帶孩子去玩一玩。老師不希望孩子吃白飯。家長在家,也可以嘗試運用以上方法減少孩子的挑食行為,讓孩子健康成長!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鼓勵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持幼兒園園長資格,有娃家長學校個案咨詢師、緻力于家庭教育,感謝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