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有那麼好的人緣,為什麼會被下獄呢?而且還是因為一篇文得罪,這倒底是什麼文章呢?而蘇東坡又會怎麼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呢?
蘇轼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寫在定慧院,那是蘇轼在黃州的第一處住所。在這首詞裡,隻寫了一人一鳥。上阕寫孤鴻見幽人,下阕寫幽人見孤鴻。大概隻有蘇轼自己了解寫作此詞時的處境,才能明白,那詞中人就是飛鴻,飛鴻就是人,那就是他自己。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烏台詩案
在那場後來被稱為“烏台詩案”的文字獄中,李定、舒亶等新黨摘取蘇轼一封謝恩表和衆多詩詞中的語句,以诽謗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轼。
那麼《湖州謝上表》是一篇什麼樣的文章呢?蘇轼從徐州移知湖州時,依慣例向神宗上表緻謝,這本是官樣文章,可蘇轼一向疾惡如仇,遇有不平不吐不快,于是表中出現了這樣的牢騷:“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意思是說:我自知生不逢時,無緣跟你們這些新進的政治暴發戶共事;朝廷大概是看我年紀大了,在下面也興不起什麼風浪,才派我去管管小民。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譏諷朝廷”的帽子就這樣被扣上了。
烏台詩案
那些新黨人羅織罪名,他們要置這位常令他們如芒在背的輿論領袖于死地。原來蘇轼一貫反對新法,但此時新黨炙手可熱,原來的反對派都已退居各地,唯有蘇轼仍然不時發出反對之聲,屢屢在詩文中對所見新法弊端表達不滿。衆人裝睡,一人獨醒,醒着就是罪過。
蘇轼在湖州太守任上被逮捕。很快他被押解到了京城,被投入禦史台審判。蘇轼的詩詞、文章、書信統統成了罪證。其中有些确屬譏刺時政,有些則是政敵無中生有、穿鑿附會。那些人勸神宗皇帝違背“與士大夫共天下”、“不殺士大夫”的祖宗家訓,處死蘇轼而後快。
在這件大案中牽涉了蘇轼39位親友,一時風雨凄凄、人心惶惶。幸好神宗皇帝尚存愛才之意,以及正義之士的救援,蘇轼逃過一死。最後皇帝下诏,蘇轼被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但不準擅離該地。
這場突如其來的牢獄之災,把恐懼打入了蘇轼的意識。黃州之前的蘇轼,就像一隻黃鹂,時時唱着動聽的歌,為此引來無數贊賞,也無形中招來嫉妒和忿恨。而這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洗刷出這世界原本的殘酷面目。等待命運判決時的無助和風吹雨淋的切膚之痛,終于讓他懂得了隐藏和沉默才是求全之道。
蘇轼
寫作此詞時,已是蘇轼到黃州的第二年。恐懼孤獨依然占據他的心。
“缺月挂疏桐”,一句将人帶入靜谧幽深的夜裡。漏已斷、人已靜,心思沉重之人獨自在月下樹影裡徘徊。他此時孤寂、凄苦。他還沒有學會如何與黃州安然相處。他内心的驚悸驚得起孤鴻。回想那噩夢發生的地方,宛如安靜的枝頭上藏着一顆驚雷。得罪皇帝,貶谪黃州“親友絕交”、“郡中無一人識者”,卻又禍不單行疾病連年。
有恨,卻無人清楚明白自己的心。
隻見那隻孤鴻在焦灼中來回飛動,希望找到一個适合自己的枝丫來栖息。但它揀盡所有的寒枝也不肯栖落,最後甯肯決絕地在冰冷的沙洲上獨自飛行,也不願降低格調,與衆多凡鳥沆瀣為伍。“良禽擇木而居”,這是多麼一隻好鳥呀!
在黃州
在監獄中度過的四個月讓蘇轼驚吓不已,但與牢獄之禍相比,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放棄自己的品格。事實上,出獄當天,“以詩得罪”的他就又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明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貶谪黃州可以打消蘇轼“緻君堯舜”的念頭,讓他成為不羁的塞上野馬,但他絕不會與靠投機取巧赢得君王寵愛的小人為伍。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黃州的艱苦絲毫無損蘇轼的高潔,隻是把他的生命和詩詞推向了另一個軌道。
在黃州
這就是蘇轼,在黃州他感受到了從來沒有的孤獨寂寞,那麼他還像以前那樣慢慢習慣這裡,還會在這裡找到樂趣嗎?請大家關注我們明天說蘇轼,蘇轼在黃州的日子!謝謝大家,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