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讀《論語·裡仁篇》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說:“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孤獨,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這句話其實可以和“裡仁為美”放在一起理解。“以德為鄰”也就是樹立一個督促自己上進的标杆。
孟子的一句話其實可以更加深刻的解釋這句話“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孟子所要表達的是:隻要你是個優秀的人、有德的君子。不管是在一個村還是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國家總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德行所指,人心所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遊說:“侍奉君主過于頻繁,就會遭受侮辱;對待朋友過于殷勤,反而會被疏遠。”
在這說兩點:
數:是多次、頻繁、沒完沒了的意思。
子遊我們以前說過。姓言,名偃,字子遊,亦稱“言遊”、“叔氏”,春秋末吳國人,與子夏、子張齊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受顔氏之儒曾子排擠,由于祭禮意見不合于曾子師弟。而被迫離開魯國,是南方之孔子學說的傳播者。子遊的儒學思想曾為曆代人們所推崇,元代翰林學士張起岩稱:“夫以周之季世,列國争雄,功私是尚,以吳人乃能獨悅周公之道。
這句話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一樣,都講的是一個分寸的問題。不論是侍奉君主還是與朋友交往,都要保持一定距離和一定的界限。否則最終會事與願違,反而讓人感覺自己有所圖謀。
在子遊看來,人與人之間太過親密或是太過疏遠都不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應有着屬于自己的私密空間,若是雙方太過親密,沒有一點秘密的話,時間久了肯定會産生厭煩的情緒,對雙方的發展都不利。若是雙方過于疏遠的話,就會産生冷淡,也不利于雙方的交往。也就是說,雙方隻有在适當的距離内,才能奏響最和諧的音符。
《裡仁篇》的解讀到此結束,按照慣例我把這一篇裡貢獻出的成語及其解釋放在下面
觀過知仁: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
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或清貧。
一以貫之: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個道理,從一而終。
見賢思齊:意思是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齊。
讷言敏行: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