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寒食課堂實錄稿

寒食課堂實錄稿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9 17:28:06

寒食課堂實錄稿? 小學語文六下 《寒食》課堂實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寒食課堂實錄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寒食課堂實錄稿(寒食教學設計及教學實錄)1

寒食課堂實錄稿

小學語文六下

《寒食》課堂實錄

執教:湖北省赤壁市赤馬港辦事處營裡小學 馬江山

一、課前暖場,增加互信

師:同學們好!

生(齊):老師好!

師:對,馬老師好,再來一遍!同學們好!

生(齊):馬老師好!

師:真是太好了,我見到你們這些人真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因為我昨天坐了一整天的火車,因為我們湖北離江蘇感覺很近,地圖上就那麼幾厘米的距離,但是走啊走啊,一走,我的天啦!我怎麼跨四個區,我還走到上海去了,繞道再到江蘇來的,遠不遠?

生(齊):遠!

師:那麼這節課,把老師和大家的距離縮小一些,好不好,願不願意?

生(齊):好!願意!

師:我們知道學校名字叫程開甲小學,是吧?程開甲大家應該非常熟悉。“程開甲”是什麼人?能不能告訴老師?

生(齊):科學家!

師:對了!程開甲是非常著名的科學家,是人民功臣,是我們盛澤人的驕傲,對不對?其實我們盛澤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不僅僅隻有我們程開甲老師,更有我們可愛的誰?

生(齊):同學!

師:可愛的你們!是不是?好,我們開始上課了。

師:好,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齊):老師您好。

師:請坐。

生:謝謝老師!

評析:開課伊始,教者首先介紹了自己是哪裡人,然後通過“地圖”和實際距離之間的比較,引出人民功臣程開甲先生的事迹,這樣一下子就拉進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生面對陌生老師上課不慌張,使師生配合更融洽,課堂氣氛更溫馨自如。】

二、引出詩句,知曉風俗

師:大家知道我們中國什麼最美好嗎?最久遠又美好,知道是什麼嗎?

生:古詩!

師:對,古詩。那麼大家平時願不願意讀古詩?

生:願意!

師:真的願意啊?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讀下古詩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一起來看到這首詩,學過沒有?(PPT呈現王安石的《元日》)

生(齊):學過!

師:我們一起來讀下好不好?

生:好!

師:元日,讀。

生(齊):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入暖送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師:咦,問題來了,誰能告訴老師這首詩寫的什麼時候?

生1:新年!

師:那你從這首詩歌中能夠看出新年應該做什麼?有哪些風俗習慣?

生1:放炮竹,“新桃換舊符”。

師:“新桃”是什麼?“桃符”是什麼?

生1:春聯!

師:非常棒!還有沒有?“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是一種酒。

生1:要喝屠蘇酒。

師:非常好!請坐。我們再來看到這首古詩,學過沒有?(PPT呈現杜牧的《清明》)

生:學過!

師:一起讀,清明,讀。

生(齊):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師:很明顯這首詩描寫的什麼時候,什麼節?

生:清明節!

師:對了,清明節。那這首詩有沒有學過呢?(此時PPT呈現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生(齊):學過了!

師:好,那麼大家一起把這首詩讀一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

生(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這首詩寫的什麼時候?

生(齊):重陽節!

師:重陽節要幹嘛?

生:登高。

師:還有插茱萸,對不對?

師:非常好,剛剛我們接觸到這三首古詩都是與我們的什麼有關?

生(齊):節日!

師:對,節日。并且老師還問到在這些傳統節日中還有什麼東西?

生(齊):習俗。

師:風俗習慣,對不對?那麼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一首古詩,這首詩也寫到了很多風俗習慣。大家已經都拿到了課文紙,大家一起說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詩叫什麼?

生:寒食!

(闆書:寒食)

師:詩歌的作者是誰?

生:韓竑!

師:這個字怎麼讀?

生:hóng

師:我們課文上有注音,跟着老師一起讀,hóng,hóng,韓竑。

生:hóng 韓竑。

評析:本單元的單元主題為“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選擇中國傳統的節日入手,讓學生明白隐藏在詩歌中的傳統節日的風俗,這樣就能夠順勢進入單元所設定的主題方向,與詩歌中傳統節日的習俗進行巧妙對接,這樣就能夠更好讓學生明白這堂課學習的主要的内容以及要點,從而落實部編版教材的單元主題。】

三、讀好詩歌,品韻味

師:這首詩歌的作者是韓竑,我們先來把詩歌讀一遍,大家自由讀,開始讀。

生自由讀

師:這首詩哪個願意站起來為大家讀一遍?(PPT呈現本堂課要學習的古詩《寒食》)

生2:(站起來): 寒食 唐 韓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xi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hòu)家。

師:請坐。

師:剛剛這首詩在讀的時候,有沒有字音讀的不對的地方,有沒有?

生:沒有。

師:沒有啊?

生:有。

師:我們一起來看這一句,如果讓你讀的話,怎麼讀?(PPT呈現“寒食東風禦柳斜”以及斜的兩種讀音xié、xiá)

生3:xiá

師:把這句詩讀一遍。

生3:寒食東風禦柳斜(xiá)

師:你讀xiá,為什麼?那老師讀xié行不行?

生3:不行。

師:老師讀錯了嗎,是老師讀錯了嗎?沒有。那怎麼不行呢?

生4:不押韻。(PPT呈現寒食全文和韻腳讀音)

師:那讀xié對不對?

生4:對。

師:為什麼對?因為這個字字典上讀xié。那你剛剛說讀xiá是為了什麼?

生4:押韻。

師:非常好,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押的什麼韻?

生:a

師:a韻是不是?你看花、斜、家,押的是a韻。我們再看這一首,學過沒有?是不是很像?非常熟悉對不對?這首詩也是押的什麼韻?(PPT呈現杜牧的《山行》)

生:a。

師:a韻,所以這個字,無論你是讀xiá,還是讀xié,都對。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舞台你做主,所以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嗎?

生:可以。

師:好,我們來看到這個字(PPT呈現“輕煙散入五侯家”以及“散”字的兩種讀音sàn、sǎn和它們各自的注釋),我們一起來讀一遍,一起讀。

生(齊):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诶,老師剛聽到一個奇怪的讀音,讀到了什麼,“輕煙sàn入五侯家”,還是sǎn入?

生:sàn入。

師:為什麼讀sàn,這是一個多音字,對不對?那我們一起來看怎麼對的。這裡面怎麼讀的呢?我們看到課文,這首詩中是什麼意思,我們聯系這首詩來讀,好不好?輕煙什麼入五侯家,我們一起看到,什麼入?

生:sàn入。

師:為什麼是sàn入?這裡面說的是什麼?

生:煙。

師:煙是怎麼的?它來幹嘛呢?噢,蠟燭點燃了,煙在怎麼?飄散。我們來看到注釋,看到散裡面,由聚集而分離,所以這個字讀散(四聲)有沒有疑問?

生:沒有。

師:好,我們一起讀一遍,讀。

生(齊):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很好,我們再看到,還是這一句,我們再讀一遍。

生(齊):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我剛請這位同學讀的時候,你把它讀成了五什麼?你剛剛讀的什麼,hòu,為什麼讀hòu,你告訴老師你覺得你讀的對還是錯。

生2:對。

師:對啦,好,咱們這個問題先留着好不好,我們馬上來解決,到底是不是對的呢?我們一起來看(PPT呈現侯字的演變過程),你看,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它是一把箭,是的吧,一把箭,要射向哪兒去呢?要射向箭靶,我們後來就變成了這個字,看到沒有。那麼我們古人,他用一種什麼方式呢,他有一種射侯,一個男子,如果射中箭靶,那麼他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人。我們來看到,這個字到底讀什麼呢?

生:hóu。

師:這是老師截取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的一個注釋,我們看到課本上,這裡有一個注釋,看到沒有?(PPT呈現侯字的注釋)

生:第六點。

師:第六點,我們一起讀一下第六點。

生(齊):侯,這裡指天子寵信之臣。

師:指天子寵信之臣,我們再來看到這個屏幕上,這裡面有幾個解釋。

生:三個。

師:三個解釋,與哪一個有關?

生:第一個、第二個。

師:與第一個、第二個有關,所以這個字讀什麼?

生(齊):hóu。

師:來,你再讀一遍。

生2:hóu。

師:你剛剛說有一個hòu對不對?我們來看一下,到底什麼時候讀hòu呢,老師在這裡教大家一個非常好的識記小妙招。侯中間有沒有一豎?(PPT呈現老師精心準備的識記小貼士)

生(齊):沒有。

師:那沒有一豎它與其他的偏旁組成新字的時候,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把它讀侯(二聲)。而候字有沒有一豎?有沒有?

生:有。

師:候字是不能與其他偏旁組成新字的。你們看有哪些,咽喉、喉嚨,箜篌知不知道,箜篌是一種樂器,那猕猴桃知不知道?

生:知道。

師:知道是吧,一種水果。那麼這些紅色的字(喉、篌、猴)都是與什麼組成的新字?

生:侯。

師:這中間有沒有一豎?老師告訴大家,凡是與侯字加上一個偏旁組成的新字,都讀hóu,那麼候字能不能組成呢?能不能?所以我們要區分候字是絕對不能組成的。來,我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寒食,讀。(屏幕上再次呈現寒食全文)

生(齊):寒食 唐 韓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這首詩讀到這兒會了嗎?會讀了嗎?那我請一個學生來讀一下好不好,誰願意讀?

生5:寒食 唐 韓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好,老師問你一句,你覺得你讀的好嗎?

生5:中等。

師:好,請坐。你覺得他讀的怎麼樣?(問其他學生)

生6:他每個字音都讀出來了。

師:還有什麼?

生6:還有節奏。

師:很有什麼,很有節奏感。她說,他讀的非常的有什麼,有節奏感,但是,他這個節奏感到底有沒有讀出來?哪位同學聽出來沒有?有沒有讀出這個節奏感?我們在讀出節奏感的時候,要在每一個字有一個停頓。讀好詩的時候,你僅僅讀準了字音還不夠,還要讀出節奏,是吧。那我們怎樣才能讀出節奏感,我請一個同學來讀好不好,誰願意讀?

學生7:舉手

師:真棒,來。

生7:寒食 唐 韓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你覺得你這個節奏有沒有讀出來?

生7:還行。

師:還行吧,你看他多自信。他讀的到底好不好呢,有沒有将我們要求的節奏感讀出來呢,有沒有,有還是沒有?

生(齊):有。

師:他怎樣讀的?“春城無處不飛花”,是這樣讀的吧?這樣我們才能讀出節奏,我們一起來把這種節奏讀出來好不好,來我們一起讀,老師起頭,寒食,來。

生(齊):寒食 唐 韓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這種節奏有沒有讀出來,老師告訴大家,這首詩每句有幾個字?

生:七個

師:有七個字,那麼後面三個我們要連着讀是不是,那麼這一首詩七個字,五個字的時候也是如此。這個結構叫什麼呢,叫三字結構(師闆書),什麼叫做三字結構呢?也就是說,我們這一首詩後面三個字要怎麼樣讀,要連着讀。老師再請一位同學把這種節奏讀好,有哪位同學願意讀?

生8: 寒食 唐 韓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我請個同學來點評一下好不好,誰來點評?有沒有願意來點評他的,你來點評一下好不好?

生9:他把每個停頓都停出來了,字音也讀對了。

師:停頓都停了,那是不是缺點什麼呢?

生9:缺一點情感。

師:哎呦,男生最愛談情感,我們這裡不空談感情,感情我們放最後面好不好?其實你們讀的有問題的是什麼呢,老師來範讀一下,你們看老師讀的跟他是不是一樣。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邊讀邊用手打節拍)

師:他是不是這樣讀的,這讀的美不美呀,那我們在讀詩的時候,除了讀出停頓之外,還要把什麼讀出來?每一句要優美,優美就要把它連起來讀,是不是,這叫停連,我們來一起看到,這種方式叫什麼呢,停連(闆書)。怎樣才能把它讀美呢?剛有同學說要連起來讀,你來讀一下。(示意學生)

生10: 寒食 唐 韓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師:有沒有連起來呀,但是有沒有停頓了呢?好像又差了一點是不是,夠不夠,老師來讀好不好?

師開始讀

師:這樣讀是不是要好一些,我們一起來找一下這種感覺,行不行,一起來讀。寒食讀。

生齊讀古詩

師:請個同學來說一下,那麼到底讀的好不好,讀的好不好,是好還是不好?

生:好!

師:好在哪兒呢?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生:好!

師:哎喲,你真是會說,你來代表全班來點評一下。

生11:該停的停了,該頓的頓了。

師:該頓的頓了,該停的停了,但是就是讀的有點什麼呢,一般般,有點單調。老師覺得大家讀的一般般,讀的還可以,但是讀的好不好呢,美不美呢?那麼大家想不想通過一種新的讀詩的方式,把這種美的感覺、美的狀态讀出來呢?想不想?

生:想!

師:聲音太小了,我們聽不到,想不想?(示意學生大聲回答)

生:想!(大聲)

師:那我們就開始了,好不好?

生:好!

師:這種方法叫做什麼呢(師闆書平仄),叫做平仄,這有沒有學過,有沒有聽說過?

生:聽說過。

師:那麼誰能告訴我什麼叫做平仄,平是指什麼,仄又是指什麼?誰能說,舉手(示意學生舉手)。不是聽說過嗎,怎麼這麼少人舉手,太不給老師面子了。老師大老遠從湖北跑到蘇州來,多少給點面子好不好?就你了,好不好,行不行?

生12:好。

師:那你告訴我。

生12:平是陰陽。

師:陰陽?那你就用最通俗的話告訴老師。

生12:一聲二聲。

師:對,多好,真好。(拍拍學生肩膀示意做下)那仄呢,誰能猜一下?好,你來猜一下。

生13:三聲和四聲。

師:哎喲,你猜的真準,請坐。第三聲和第四聲,那麼老師說,這個有什麼規律呢?這老師來教平仄,就是說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是平仄就完了嗎?沒有。那麼古人寫詩讀詩的時候他是有規則的。平聲的時候要讀的稍微長一點,仄聲,大家猜讀的要什麼?

生(齊):短。

師:對,要短一些,看到沒有。那麼,這連起來讀叫做平長仄短,一起說。

生(齊):平長仄短。

師:對,這叫做平長仄短。那麼這一首詩老師已經把它的平仄給标出來了,有沒有見過這種标示的方法,有沒有見過,之前學過沒,之前有沒有學習過,見過沒,有沒有哇?(PPT呈現這首詩的平仄規律)

生:沒有。

師:沒有哇,真沒有嗎?

生:真沒有。

師:哦真沒有,沒有就沒有嘛,為什麼不做聲呢。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大聲告訴老師。(示意學生大聲回答)

生(齊):沒有(大聲)

師:那我們今天就有啦,好不好?

生:好。

師:那麼我們看,我們先練習一下平長仄短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做一下這個手勢,來伸出大家的手,當我們讀到平聲的時候,我們的手要張開(師做張開的動作),那讀到仄聲的時候,我們的手應該怎樣做?對,像這樣一刀切下去(師做收攏向下的動作)。那麼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平仄,好不好的?

師:那開始了。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師邊讀邊做手勢)好根據這個規則,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好不好?我來做手勢大家來讀好不好?大家也可以一起做手勢。(師開始帶領大家做手勢)

生齊讀(一邊讀一邊做手勢)

師:這種方式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是不是?怎樣才能把它讀規則,我請一個同學上來讀好不好,誰願意讀?哎,就你了。(跑到生1面前)

生1開始邊做動作邊讀詩。

師:他讀的好不好?

生:好。

師:真好還是假好?

生:真好!

師:真好哇,那來點掌聲啊。(同學鼓掌)有沒有同學做的更好的,有沒有?我們這麼聰明這麼好看的孩子,沒有嗎?班長是誰,我隻問一個,誰是班長?

班長起立

師:那沒辦法,誰讓你是班長,來。(走到班長面前,請班長上台演繹)

班長邊讀邊做手勢。

師:給他掌聲,我們再來看到,這裡面這種平仄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種方式來演唱(放音樂)。(PPT呈現一幅春意盎然的畫卷)

師:聽完沒?老師想問大家,美不美?

生(齊):美。

師:真的很美,這種方式是一種通俗的演唱方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有一檔節目叫做經典詠流傳,看過沒有?

生:看過。

師:看過,對吧,它就是用這種方式将我們傳統的古詩詞進行演唱。那麼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我們再來聽一下。(PPT呈現小篆體《寒食》)

生靜聽

師:聽完沒有,好不好聽,好聽嗎?

生:好聽。

師:這是用什麼方式演作出來的,有人說什麼?

生:戲劇。

師:戲劇是吧,非常好,這是用京韻的表達方式來進行呈現的。有沒有哪位同學詠唱一下,有沒有,就聽一遍能不能把它唱出來?沒有啊。那你們不唱我唱的啦。

生:好!

師:那我唱啦,我真的唱了的,那我開始了。

生:好。

師:那我唱完了你們唱不唱?

生:唱。

師:誰說的唱?好,我期待着。那聽好了,老師來唱了,給點掌聲吧。

學生鼓掌

師聲情并茂唱讀。

學生鼓掌

師:唱完啦,我唱完了,有沒有哪位同學上來唱一下?

班長舉手

師伸手示意班長上台唱讀

班長上台用心唱讀

評析:教者的教學機智在這一環節可以說體現得淋漓盡緻,真正意義上展現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當學生思維不活躍時,教者自己沒有慌亂,而是用極為幽默的語言呈現出具體的方式,使得不同形式的内容得以呈現,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自然也就敢于表達了。】

師:他唱的好不好?

生:好!(鼓掌)

師:真的太棒了,掌聲不夠。我聽到了大家的笑聲,我看到了大家的笑語,這笑代表着什麼呢,代表一種鼓勵,一種自信,對不對?這是給他的一種贊賞。老師真的太喜歡他了。我以為咱們班的優秀班長,剛剛隻唱了一遍,老師也隻唱了一遍,隻聽了兩遍,他就會什麼?(示意學生接)

生:會唱。

師:唱的如此之美。老師可是在家裡練了大半個月啊,才唱成這樣,他唱的好不好?

生:好!

師:可見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對不對?我們都要像班長學習,好不好?我們一起來看到這種方式的一種吟誦,同學們用自己的話,用普通話把它吟誦出來,好不好?注意它的形式,有的同學可能看的不習慣,但沒關系,我們肯定認識,是不是?好,來,寒食讀。(PPT呈現豎版《寒食》)

生齊讀

評析:詩歌重在朗讀,如何教學生朗讀,方法非常重要,朗讀的時候要由淺入深,首先教會學生讀通詩歌内容,将詩歌中的難讀字音、特殊音節的法,如押韻的字如何讀,多音字如何讀,解決了這些内容,就能夠為後面的讀好詩歌,讀出詩歌的節奏、停頓、輕重音做好鋪墊,這是一種鋪陳的方式,這非常的重要,教會了學生讀出詩歌的節奏、停頓,能夠為讀出詩歌的平仄,進一步讀好詩歌、讀美詩歌奠定具體的基礎。教會學生詩歌平仄的朗讀,這是一種美的藝術體現,符合古人作詩吟詩的基本特點,這樣,就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淵遠的文化内涵,展現古人細膩的情感,豐富的思想情趣。】

四、再讀詩歌,品味詩境

師:好,我們剛這一遍是不是已經說完了,那麼我們說了這麼久,唱了這麼久,這首詩到底寫的是什麼,有沒有哪位同學願意站起來說一下?根據你的理解,這首詩寫了什麼。誰願意啊,又沒人舉手?

生1舉手

師:哎呦,好。(走到生1面前)

生1起立

師:用自己的話說。

生1:寫的是寒食節的一些習俗,一些景觀,還有一些風俗。

師:那有一些什麼風俗呢?

生1:寒食節不能點火。

師:對,就是說寒食節這一天能不能點火啊?不能。但是這首詩中有沒有出現火呢?有沒有?沒有火。同學們知不知道寒食節為什麼不能點火,知不知道?

生:知道。

師:為什麼?這與什麼有關?與一個傳說有關,與什麼有關?

生:與曆史有關。

師:你從哪兒看到的?看過了嗎,好不好看?

生:好看。

師:那能不能講給我們聽一下,能不能?誰講,誰講,誰願意講?你來講好不好。

生14開始講述:在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有個妃子骊姬,她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然後把太子申生殺了。然後他的弟弟重耳就去逃亡,然後有一些大臣就跟他一起逃亡。然後呢,過了許多年,有的大臣離去了,僅剩一些忠心耿耿

的大臣追随于他。有一天重耳餓得不行了,然後有一個随行大臣叫介子推,他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吃了。然後19年後重耳成為了皇帝,他把當初忠心于他,随行于他的人都獎賞了一番,但唯獨忘記了介子推。有人就提醒了重耳,然後重耳就去太原請介子推到宮中來,他不來。然後重耳親自去請,得知他已經背着老母去綿山了。然後重耳就派兵到山上去找,結果沒有找到。然後有人提議将山的三面放火,留出一面,介子推自然會出來,結果火燒了三天三夜都沒有出來。然後他們進到山上一看,發現介子推和她的母親抱在一顆燒掉的大樹下,已經去世了。重耳就把他們母子倆安葬,然後從此視放火的這一天為寒食節。

師:視為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生14:紀念介子推。

師:這位同學不但講清楚了完整的故事内容,還關注了人物,關注了情節,并且将具體的意義進行了呈現,非常好,大家給他掌聲(學生鼓掌),故事講得多麼棒。那老師想問一下,寒食節這天的風俗主要是什麼,主要就是禁火對不對?那麼這一首詩歌中,到底有沒有出現火啊,有沒有,再仔細看一下,是有還是沒有?

生:有。

師:有什麼?來,你說(走到一位學生面前)。

生14:蠟燭。

師:除了蠟燭還有什麼?

生14:還有輕煙。

師:回答的很好,請坐(拍拍學生的肩膀),老師要給你點獎勵,要不要獎勵?

生14:要。

師:好,待會等老師寫完四個字之後。(師闆書“蠟燭”、“輕煙”)

師:(師走到生14前面)老師給你送獎勵來了,你知不知道獎勵是什麼,知不知道?是回答問題。這個獎勵好不好?老師想問你,寒食節這一天是禁火的,但是在詩歌中出現了蠟燭,出現了輕煙,這說明這個火已經怎麼了?

生14:滅了。

師:滅了?這個火是不是已經點燃了,那怎麼滅掉了呢。這個火是誰制造出來的,從詩歌中看,是誰制造出來的?

生14:五侯家。

師:誰發的蠟燭?

生14:漢宮裡的人。

師:誰發的,朝廷裡的人對不對?朝廷裝的蠟燭給了誰?

生14:五侯家。

師:五侯家是誰?都是什麼樣的人?

生14:天子寵信之臣。

師:對,天子寵信之臣。那麼老師再給你一個獎勵好不好,那麼這個五侯家裡面點了火,老百姓家裡有沒有?

生14:沒有。

師:沒有,那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生14:古代的時候階級分明。

師:那韓竑寫這首詩主要想表達點什麼?

生14:底層百姓的貧窮。

師:底層百姓的貧窮,還有什麼?

生14:對介子推的想念。

師:對介子推的紀念,其實就是表達内心的什麼?

生14:悲傷。

師:除了悲傷還有什麼?

生14:憂愁。

師:還有什麼?

生14:還有不滿。

師:不滿,不滿誰?

生14:不滿朝廷。

師:不滿朝廷,老百姓幾千年來都是在遵循着這樣一種規則,但是王公大臣有沒有遵守?

生14:沒有。

師:所以就表達了這一種不滿。這個獎勵真好,請坐。

評析:教者在理解詩意的時候,沒有串講,而是通過“質疑—還原”的形式呈現出詩歌的主體内容,在讀詩中感受詩歌表達的情感,抛棄單一的理解,進而轉向富有探究味道的陳述,這種方式非常巧妙,很是直觀,真正意義上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教學藝術。】

師:所以這一首詩就表達了一種什麼之情呢?不滿之情。我們現在看到,我們之前開始的時候,講到了這麼多詩歌中的風俗,對不對?那麼我們這一首詩裡面還有什麼呢,還有很多風俗,與寒食節有關的風俗還有很多。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王禹偁筆下的一首詩,大家肯定沒讀過,對不對?但是老師可以告訴大家,這一首寒食中寫出了不一樣的景色,我請一個同學來說一下,這首詩中的風俗是什麼?誰來說?(PPT呈現王禹偁的《寒食》,拈蛱蝶、系秋千用紅色标記)

生15:捉蝴蝶和坐秋千。

師:再說一遍。

生15:捉蝴蝶和坐秋千。

師:捉蝴蝶和幹嘛?

生15:坐秋千。

師:捉蝴蝶和坐秋千是不是?要玩樂一番對不對?好,這是這一首詩裡面的。那麼還有一首詩,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這裡面寫了什麼?什麼風俗?(PPT呈現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裡用紅色标記)

生15:蹴鞠。

師:蹴鞠是什麼?

生15:踢足球。

師:要玩足球、踢足球,還有呢?

生15:蕩秋千。

師:诶,蕩秋千。其實在不同的詩歌中,不同的載體中,它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來,這首詩讀過沒?(PPT呈現蘇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用紅色标記)

生15:沒有。

師:沒讀過,但是有一個人你肯定認識。

生15:蘇轼。

師:蘇轼是誰啊?出不出名?

生15:出名。

師:是非常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對不對?

生15:對。

師:那看到這裡有一句話,讀一下。

生15: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師:那你告訴老師,寒食節這一天,在蘇轼的筆下,他們做了什麼?

生15:喝酒。

師:除了喝酒還有什麼?

生15:還有喝茶。

師:還有什麼?

生15:試新茶。

師:還有什麼?

生15:作詩。

師:作詩,對不對?

生15:對。

評析:教者在這一環節的教學非常的又代表意義,介紹寒食節的風俗,從課内延伸到課外,真正意義上豐富了整堂課的内涵,使得課堂内容極為豐滿,極富情趣,引入的内容為不同形式的載體,既有詩,又有詞,且都為名家大師寫的與寒食節有關的内容,寒食節的風俗極其豐富,在不同的載體中得到了呈現,且對接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真正意義上的落實了語文要素。】

五、品讀寒食,體味文化

師:其實,寒食節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事物,多麼美妙的節日。這一天所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寒食節,之所以偉大,它不僅僅隻是一個節日,在遠古的年代,它是由三個節日合成的一個節日,哪三個節日呢?一個是清明節、上巳節、再一個是寒食節。它怎麼形成的呢?在遠古時代,在三月,農曆三月,它正是季節交替的時候,一下子熱,一下子冷,人們就容易患上什麼?患上什麼?患上什麼?感冒是吧,容易得病。

師:那麼天一晴了,人們要幹嘛呢?我們要幹嘛?要幹嘛?要到外面去走走,曬會兒太陽,洗洗衣物,把身體上的一些污穢、病毒給什麼呢?洗掉是不是?但是寒食節、清明節、上巳節這幾個節日都在三月,在三月這一天又有什麼?節日太多了。于是到了宋代的時候呢,掃墓這一天能不能完成?一天能不能完成掃墓?我們現在的清明節。(PPT呈現三個節日的演變融合、文化傳承)

生:不能。

師:不能,所以把這三個節日合成一個節日,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的什麼節?

生:清明。

師:清明節。所以它這個節日内涵是極其豐富的,也是非常有一定的文化意趣。所以,無論是今天我們寒食節要去掃墓,祭掃親人,還是我們的寒食節要去什麼呢,禁火,紀念忠臣介子推,或者是蕩秋千,或者是去踢下小足球,它都是非常有文化趣味的。那麼,我們在讀一首詩歌的時候,不能僅僅隻讀一下詩歌表面的東西,還要去讀什麼呢?還應該去讀什麼?詩歌的什麼?

生:内涵,文化。

師:對,就是内涵,就是文化。那麼我們接下來,我們就下去之後我們一起,多讀詩歌,多做經典的傳承人,好不好。那希望大家都能夠做堂堂正正的中國文化人。

師:好,下課!

生(齊):謝謝老師,各位老師辛苦了!(向老師鞠躬緻謝)

評析:詩歌傳情,更傳遞文化内涵,傳遞中國人千百年來恪守的文化美德,這是一份繼承,學生學習這首詩歌,從教材安排的意圖可知,這是為了了解寒食節這一節日的風俗,教者選擇了三首與寒食節有關的詩歌,了解寒食節的不同的風俗習慣,從課内走向課外,從課堂走入生活,讓學生更能接受傳統的文化。另一方面,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詩歌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财富,是中國人應該傳承的精神,學習詩歌,了解詩歌文化,了解蘊藏在詩歌背後的内涵,是新時代中國人的需要,六年級的孩子應該肩負起這一曆史責任,教者的這一設計符合時代文化自信的需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