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學說,即黃老思想,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種哲學思想,屬道家流派。道家尊上古時期的黃帝和春秋時期的老子為創始人,特别是莊子等人特别喜歡借黃帝的口吻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有了“黃老”的叫法。
其實細究起來,“黃老”一詞的含義,還要更深刻複雜點,與一夥篡位的亂臣賊子有關。
時間倒推到商朝末年,周武王牧野之戰一舉克商,新的周朝建立後,功臣姜子牙被封在魯地以北的齊地,為侯爵,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因為姜子牙姓姜,是炎帝的後代,所以此時的齊國被稱為姜齊,在姬姓統治的天下,有着特殊的意義。
到了東周春秋時期,在名相管仲輔佐之下,姜齊第十六任國君齊桓公扛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九合諸侯,戡定宋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開創了不朽霸業,姜齊到達了一個巅峰,齊桓公本人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齊桓公晚年昏庸,尤其是管仲死後,奸臣當道,齊國走上了下坡路。其死後,更是五子争位,齊國大亂,連着整個中原也失了重心,為外患内憂所擾。後世的齊君,多無齊桓公之勇,一代不如一代,齊國竟不複昔日榮光,從此泯然已。
而齊國國内,一個田氏家族卻悄然崛起。從第八任首領田恒開始,田氏家族靠各種手段收買人心,與昏庸無道的齊君形成鮮明對比,再通過參與或主導廢殺齊悼公、齊簡公,使姜齊政權逐步落入田氏手中。以至于到了齊康公時期,田恒的曾孫、齊國大夫田和幹脆把齊康公放逐到海島上,自己則被周安王冊封為齊侯,在齊康公死後,正式取而代之成為新的國君,史稱“田氏代齊”。因國号仍為齊,新的齊國被稱為田齊。
姜齊變為田齊,篡位的強盜受封為合法的國君,這種可笑又可悲的事情,凸顯周天子的羸弱,和禮崩樂壞的窘境。這種新興勢力對舊有勢力的開戰,隻是開始,遠沒有結束。
田氏雖坐上了君位,但自知得國不正,因此很擔心天下人批評,于是總希望通過某種方法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在潛移默化中讓天下人相信他們是替天行事,是合情合理的,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而接下來他們做的,就是采用宣傳的方法,依靠思想的力量。
田齊的第四代君主齊威王,在齊國國都臨淄的稷門附近創立了一個特殊的學術機構——稷下學宮。他禮賢下士,廣開言路,盡招天下學術人才在稷下學宮議政講學、思辨交流,既是為學術發展做貢獻,也隐藏着齊君的“小心思”——在這裡設計一套為“田氏代齊”辯護的說法,并從此地傳播至全天下。
這套說法,中心思想就是“黃老學說”。
第一,為什麼選擇老子。因為老子是陳國人,而田氏的先祖田完也是陳國人,而且是在春秋齊桓公時期,從陳國避亂逃到齊國的,田氏與老子有天然的親近關系。
第二,為什麼選擇黃帝。因為儒家倡導堯、舜、禹,搬出更早的黃帝來,可一舉壓倒儒家等一衆流派。
第三,如何開展辯護。田氏認黃帝為始祖,玄妙的是,姜齊的姜姓,是炎帝的姓,而曆史上炎帝在阪泉之戰中敗于黃帝,因而田氏取代姜氏,似乎也是命運使然,合理合法。
在這樣處心積慮的謀劃下,“黃老之學”成為稷下學宮的主流思想,更成為齊國的國學,從這裡走向了全天下。也難怪,郭沫若就說過:“黃老之術……事實上是培植于齊、發育于齊,而昌盛于齊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