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21 13:54:29

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于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彙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睡覺枕磚塊、唱戲吼起來等。

一、面條像腰帶 “扯面寬得像褲帶”。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1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2

“乾縣有三寶,鍋盔、叉酥、豆腐腦。”說起鍋盔漠來,還有段傳說哩。

相傳,唐朝時,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的陵址最初選中乾縣東北五十裡的五峰山。後因穴位風水不吉利。而改選在乾縣城北六裡的梁山上。梁山風景優美,松柏常青,是當年秦始皇、隋文帝巡幸遊覽之所。位于長安西北八十公裡,屬于八卦“乾”位,故陵墓稱為“乾陵”。它與東鄰禮泉縣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東西對峙,遙遙相望。

傳說在修建乾陵日寸,唐王朝為炫宗耀祖,不惜人力物力,征用了全國數萬名匠工和民工。當時,有個叫東娃的小夥子,剛滿十六歲,從小失去母親,和父親兩人相依為命。他生性聰明勤勞樸實,很受鄰居的稱贊。誰料後來父親卧病在床,年幼的小東娃每日除了上山打柴外,回來還要給父親炒菜做飯,這樣幹,天長日久,練就了一手烹調技術。修建乾陵征用民工時,他不忍讓父親受此勞累,便替父做工。小東娃随着衆民工餐風宿露,日夜辛勞。因活路繁重,不少民工累死、餓死在路上。年幼的小東娃更是被饑餓疲勞折磨得少氣無力,困苦不堪。有一天,他肚子饑得實在撐不住了,就躲過監工的耳目,悄悄地在路邊挖了一個窩窩,架上自己的頭盔,把面揉勻放在盔内,然後在盔下燒着柴禾。過了一陣,他從盔内取出烙馍一嘗,酥脆可口。他高興極了,就把這個辦法告訴給同伴,讓大家改用鐵鍋去烙了結果吃起酥,聞起香。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鍋盔馍。

自此後。築陵工地上香氣彌漫,總監嘗到這種其味異香的馍後,忙派專人送京。因此,後來唐朝廷每年就要乾縣進貢鍋盔馍。因為這是用盔和鍋烙制出來的馍,所以就叫盔鍋馍。後來人們不用盔,而多用鍋烙制,就成了現在的名字——鍋盔馍。這種烙馍的方法,也就逐漸流傳在民間。由于曆代勞動人民不斷改進制作方法,鍋盔馍的質量越來越好,樣式愈來愈多。現在,乾縣的鍋盔馍,用兩鏊輪番烤烙。經過三翻六轉,——個圓直徑八寸,厚六公分的菊花型毛邊的鍋盔馍便烙成了。其特點是:膘厚皮薄,酥脆味香,能煮耐嚼,存放期長。

三、辣子是道菜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3

至于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隻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油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肴。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挂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着紅、聞着香、吃着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馍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biang biang 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 碗盆難分開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4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産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無論是春夏秋冬,到了吃飯時節,各家各戶的大人小孩們都端着大老碗,會聚在一起,邊吃邊谝閑纏,夏天就到樹蔭下,冬天就在牆角一旮旯,邊吃邊聊邊曬太陽。這便形成了關中農村吃飯時節的一大奇特景觀。

五、帕帕頭上戴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5

陝西人所稱的“帕帕”就是“手帕”、“手巾”。通常是農村婦女的必備物件。它既可以遮陽避風,又能擋土護發,還可以擦汗擦手。

六、房子半邊蓋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6

陝西曆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房子半邊蓋,是遠祖的時候就流傳下來的,至于其中的緣由,我并沒有去考證、深究,房子半邊蓋,對陝西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而對外地人來說,竟成了一大怪,那它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你要去仔細分析,也有蓋大房(陝西人将兩邊蓋的房子稱其為大房,相對于半邊蓋的房子)的,不過那都是有錢人住的,這樣的房在農村是很少的。從這一點看,“半邊房”的确經濟、實惠。它用料少、小,自然省錢。要說實惠,比起“兩邊蓋”,它堅固、耐用,符合力學原理。它的進間小,縱深不足一丈,因而透光性好,比起“兩邊蓋”的亮堂多了。從美學角度看,當然它沒有“兩邊蓋”的氣魄了,這樣的房子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名副其實的經濟适用房了。

七、姑娘不對外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7

“姑娘不對外”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人的戀鄉,進而戀家的觀念,折射出一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心态,總認為一切都是自家的好,自我封閉,盲目自信,固步自封,拒絕外來文化的影響,孰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典型的“大皇朝”思想的劣根性。難怪素有“八百裡秦川”之美譽的陝西還處于落後的不發達地區。看來,更新觀念念,與時俱進,走出去,請進來,不失為陝西父老鄉親奮發圖強的一大良策。

八、不坐蹲起來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8

說來也怪,有着凳椅它就是不坐,甯可蹲在上面,就想畫中人一樣。有人說這是一種習慣,我看也不盡然。從生理學角度看,坐有坐的不适,蹲就自然有蹲的道理。坐久了屁股疼,換一種姿勢,比如蹲起來,你自然就感覺舒服多了,當然蹲久了,血流不暢,下肢缺氧,這時候你再站起來,伸伸臂,彎彎腰,你就會覺得精神大振。看來陝西人找到了蹲的精髓,“他說這樣很自在”,一語道破天機。

九、睡覺枕磚塊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9

三伏天,吃過午飯,房子裡是睡不成了,但還是有好去處,那就是大樹底下。來到大樹底下,跟小夥伴們添方、頂四,一陣涼風吹過,好惬意啊。玩乏了,各自找一塊陰涼(找陰涼還得動腦子,不然,你剛睡一會兒,毒辣的秋老虎就曬到你的屁股上了),折幾片大桐葉鋪在身下,信手拿來一塊磚枕在頭下,聽着樹上的知了的鳴叫,不知不覺就安然入睡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比神仙還牛鄙。

十、唱戲吼起來

陝西省有哪些最特色的東西(陝西十大怪-咱老陝人的獨特生活)10

秦腔是在古代陝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基礎上形成的。秦腔大約是在明中葉形成的,至明末秦腔已十分成熟,開始向各地流傳。到清朝中葉,已在整個中國演出過,廣東的“西秦戲”還流向了海外。秦腔進京演出後,曾一度使統治北京舞台的京腔甘拜下風,直接影響到京劇的形成,也影響到各個梆子腔劇種的形成與發展。秦腔把陝西人那種粗曠、豪邁展現的淋漓盡緻,是最能體現陝西人性格的一門藝術,如果你不了解陝西人,那就看一折秦腔戲吧。

(PS: 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氣洋洋,沒撮辣子嘟嘟囔囔!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