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大最好吃的蝦

十大最好吃的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03 10:56:44

十大最好吃的蝦(武漢人一季吃蝦百億元)1

圖為:蝦店門前排長隊已是常态 (記者萬多攝)

十大最好吃的蝦(武漢人一季吃蝦百億元)2

圖為:精品大蝦,批發價比普通蝦要貴很多

□文/記者戴輝 魏甯菲 圖/記者萬多 實習生吳智鵬

一條路上連開三分店

有圈子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武漢小龍蝦餐飲更是各派掌門聚居之地。經過10年的競争,武漢小龍蝦特色餐飲已今非昔比,從味型上衍生出本地派、潛江派和四川派三大派系,在全國的江湖上名頭都很大,其中本地派的代表是巴厘龍蝦、靓靓蒸蝦和小亮蒸蝦,潛江派的代表是蝦皇、小李子,川派代表是肥仔。

而在多年幫派比拼後,也湧現出業内公認的四大蝦王:巴厘龍蝦、靓靓蒸蝦、小亮蒸蝦和潛江蝦皇,今年他們紛紛在熱門地段争開新店,單店數量達到30餘家,似乎也預示着新一輪蝦戰暗潮湧動。“我們選新店,主要地段就是商業綜合體、美食街。”昨日,小亮蒸蝦執總柳學厚對記者說。4月18日小亮蒸蝦在沙湖美食街開的新店讓人耳目一新。柳學厚表示,近期還将在菱角湖萬達、廣埠屯開4家分店,使得小亮蒸蝦總店增加9家。

而外來的潛江派也不甘示弱。5月7日,蝦皇萬松園店開業,在雪松路巴厘龍蝦、靓靓蒸蝦雲集的美食街參與競争。昨晚7時許,記者在該店看到,坐在門口闆凳上等着叫号的食客多達20多人。在旁邊的靓靓和巴厘店,也是食客雲集排長隊等号。而靓靓蒸蝦更是在雪松路一口氣開了三家店還大排長龍。靓靓蒸蝦餐飲品牌負責人蔣文江對記者說:“為了減少客戶的排隊等候時間,所以才這樣密集地開店。”

而不遠處的巴厘龍蝦一期店近期剛剛開業,巴厘龍蝦負責人方總介紹,二期店将馬上跟上。“網紅”8号蝦館沙湖店也将在12日開門迎客,緊跟業内大佬擴張步伐。

雪松路上巴厘、靓靓、蝦皇門口還聚集着一批黃牛,拿前面的号換後面的号,賣插隊機會,換一個号15元,一天下來能有三四百的收入,就坐在那兒,每個月可以收入上萬。一個黃牛說,他以前是在醫院賣号,現在改在小龍蝦店門口開工。

600萬元裝修一個店

提起“四大蝦王”,發家史背後都有段傳奇經曆。“我們蝦皇老闆的創業史可以寫本書。”提起表哥潘紅羽,90後蝦皇萬松園路店老總楊智鈞一臉崇拜。記者了解到,80後帥哥潘紅羽原來在潛江做服裝生意,上世紀90年代和他人一起開了家小龍蝦店,結果生意好了,卻被股東合謀“黑”出局,失落的潘紅羽淪落到街頭擺地攤。幾年後,他東山再起,創辦蝦皇小龍蝦品牌,很快超越了老字号、小李子等品牌,成為老大。

而巴厘龍蝦的方總告訴記者:“10多年前,我在萬松園一帶開大排檔,生活很窘迫,生意也不好,那時幾個年輕人都向往能去巴厘島旅遊,所以注冊了這個品牌,那個年代巴厘島還是個蠻洋氣的地方,想賺了錢去巴厘島旅遊。結果十年過去了,太忙了,巴厘島還是沒去成。”

記者了解到,“四大蝦王”其實大多沾親帶故,有着很深淵源,他們占據了武漢蝦店消費的七成。不過,在利益面前,暗戰不可避免。

簡陋的桌椅,破敗的頂棚,油膩的地闆,這種簡易大排檔風格的小龍蝦店已逐漸被高大上的時尚餐廳所取代。柳學厚說,新開的小亮蒸蝦沙湖店面積達1400平方米,裝修突出英倫風格,連蝦盆都被精緻的瓷盤所替代,耗資600多萬。而萬松園路上新開的蝦皇店也極盡精緻複古工業風,有紅磚文化牆、博古架。楊智鈞笑稱,這樣可以吸引80後的白領女性。

顯而易見,豪華裝修熱也折射出江城小龍蝦群體變化,十年前路邊攤上的招牌菜肴,學生是常客,而現在的品牌蝦店,則是白領才能消費起的“豪華餐”。

醬料的醋都是定制的

不同的蝦店,不同的特色,最終還是要用猛料擊中消費者的味蕾,這是江城衆品牌蝦店的共識。

以蒸蝦為招牌的小亮蒸蝦,蘸料就是一絕,就連醋都是從山西定制的,減少酸性增加香味。蝦皇武漢公司老總梁勇對記者說,蝦皇醬料也不斷改進,除了18味中草藥,精緻到因為花椒粒在口感上欠缺,在制作時全部磨成粉末。“如今高鐵很便捷,北上南下的客人都經常來武漢品嘗特色小龍蝦。我認為做小龍蝦在于不斷嘗試、創新,尤其是口味要積極研發。”方總介紹,像巴厘、靓靓兩家的菜品基本都是“蝦子配涼菜”,與大衆餐飲差異化競争。“從10年前開始,就堅持做油焖大蝦、蒸蝦類、炒蝦、蝦球四個類别,目前已有30多個小龍蝦單品菜品,将小龍蝦做成了全蝦宴。”

自從上了《天天向上》的節目,靓靓蒸蝦就與長沙結了緣,蔣文江告訴記者,口味蝦在整個湖南市場根深蒂固,漢版油焖大蝦麻辣帶回甜的口味就要調整,減少了花椒跟糖的用量。長沙以前隻有口味蝦和炒蝦尾,但是在靓靓蒸蝦将武漢蒸蝦帶過去之後,當地的小龍蝦店也開始跟風做起了蒸蝦。“說好聽叫借鑒,說不好聽叫抄襲。”提起同質化競争,曹利軍則有點無奈,有家模仿蝦皇的商家,從招牌、裝修甚至到員工的服裝、圍裙都一一照搬,蝦皇才推出兩天的鹵蝦攤點,立刻就被複制。不過他認為,學去的隻是表面,真正核心的經營理念是抄不到的。

武漢蝦餐飲收入過百億

牽起你的手,輕輕吻一口;摟住你的小蠻腰,掀起紅蓋頭,深深吮一口……武漢小龍蝦協會會長陳忠生口裡念的不是愛情民謠,而是吃蝦口訣。

武漢市小龍蝦協會統計,每年江城各色小龍蝦店有上萬家,而據白沙洲水産市場統計,每年七成供應武漢餐飲市場的小龍蝦被“四大蝦王”訂購。同時,每年淘汰關門的蝦店達3000多家,無數消失的和活下來的蝦店,共同促成了江城小龍蝦店的推陳出新。

一位蝦店老闆告訴記者,餐飲業的毛利有“生的做熟,對半出頭”的說法,小龍蝦也基本遵循這一規律。武漢小龍蝦協會統計,今年武漢小龍蝦餐飲收入過百億,比去年增長兩成。近有潛江,遠有盱眙,小龍蝦的火爆業态,吸引着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這個市場,記者了解到,今年老百姓大藥房、福娃集團都已涉足小龍蝦産業鍊。

第一個撮蝦子的是湖北佬

潛江市龍蝦養殖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居茂介紹,小龍蝦學名克原氏螯蝦,原産于美洲墨西哥灣,1918年,日本從古巴引進小龍蝦作為飼養美洲牛蛙的餌料。二戰期間,小龍蝦從日本傳入我國,躍進中國的稻田,起先是野生狀态,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遊各省市,包括潛江、監利等地,上世紀80年代,因小龍蝦打洞、剪斷秧苗,被農民視為一害。後來幾名拉闆車的農民,在潛江五七農場路邊自發收集田裡的小龍蝦,架鍋竈油焖着吃,香味吸引路人聞香品嘗。吃的人多了,就有人專門在大排檔燒蝦子,最後香味傳播到全國。

責編:王玉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