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年,南宋設立香山縣,劃南海、新會、東莞等縣的一部為香山縣區域。當地居民保留了原縣籍的方言,形成粵方言(廣府白話)在香山縣的分布。此後,來自廣東潮汕和福建地區使用閩方言和客家方言移民,導緻了廣府白話、閩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中山的分布。據曆代《香山縣志》及現存的一些氏族族譜記載:古代香山早期的大批移民多是“閩籍人”。《香山縣鄉土志》稱:“畲蠻,本閩潮人之逃叛流亡者,就地墾荒,以刀耕火種為名,随處有之”。
隆都話,以福建興化方言(主要在福建莆田、仙遊一帶,不是江蘇興化)為基礎,夾雜南方言泉州話、閩北方言福州話部分語素,吸收了粵方言(廣府白話)的大量詞彙,還受英語、西班牙語等外來語的影響,形成了在粵方言包圍之中的閩方言的方言島。
在廣東有一個叫做中山的市,中山市裡有兩個鎮,大湧鎮和沙溪鎮。隆都話就是中山沙溪、大湧兩鎮方言,俗稱西鄉村話。中山市内的坦背鎮觀欄村、南區環城的月山村、寮後村、金溪村、沙田村、樹湧村,闆芙鎮的深灣村,神灣鎮的芒湧村,珠海市淇澳島等較小的“方言島”。使用該方言的人口約12萬人。内部大緻可以分為4種:隆都話(狹義)、張家邊話、南蓢話、三鄉話。我們主要介紹的是隆都話。
隆都話可從單詞上管窺一斑。例如:“不是”,隆都話講“唔時”,這與閩語、潮語語音同,講法相通,是典型的閩語系說話。(漢語中“不”、“唔”、“弗”三字同義)。
隆都人教小孩會習慣呼雞時用語“租租”,“租租”來自“祝祝”國語音,是最早的普通話用作隆都話的典型用語。這還要從一個典故說起:晉朝洛陽有一位名叫祝雞翁的人,養了一千隻雞,每隻雞都有名字,早上放出傍晚收回時,都叫雞的名字。現在的小孩呼雞時說“祝祝”,就是從那時開始流傳的。
常用的稱呼和單詞的隆都話很特别,舉例如下:
筷子——箸
肉——肴
同學——學友
學校——塾堂
轉頭——點頭
着火——下雨
身體不适——唔做印
當地是老華僑從外國傳入外來語融合到隆都話之中。例如:
西紅柿——都嗎打(tomato)
跳球——針波(jumpball)
工具扳手——士巴拿(spanner)
公共汽車——“巴時”(bus)
出租車——的士(texi)
隆都話有些單詞具有多種含義,如“他跳”是“玩耍”之意,也有逗人喜愛的意思,婦女特别常用,同其它詞聯合使用時,又附有問候之意。“煎可他跳咯(真好玩了)”。“伊地他跳時咩”(他在玩耍嗎)。如果說“你間綽阿nen都地他跳時咩?”那就不僅是“玩耍”,而是帶有請安問候的意思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