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基層蹲點時,一位中隊長向我們倒苦水,說現在的兵在家裡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來到部隊,犯了錯誤批評不得,真難帶。從帶兵人的怨言裡使我想起了古代一個故事:樂羊子外出學藝7年未歸,婆媳相依為命,家境貧寒。
一天,婆婆饑餓難忍,便偷殺了鄰家一隻雞。樂妻得知後雖然十分生氣,卻并未責備。當婆婆把煮熟的雞端上飯桌時,她卻不動筷子。婆婆問其故,樂妻哭着說:“媳婦不孝,沒能侍候好婆婆,竟讓您吃不上自家的雞。”婆婆聞言,羞愧不已,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這類事情。樂羊之妻批評教育婆婆的方式确實高明,這對我們一線帶兵人如何教育引導戰士不無啟示。
初進軍營的新戰士,就像剛學走路的小孩難免摔跤、剛學樂器的小孩難免跑調,在工作、學習和訓練中犯一點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問題的症結在于我們帶兵人如何看待戰士的錯誤 。戰果戰士犯了一點小錯誤,就一味地求全責備,指手畫腳,劈頭蓋臉地教訓一番,不僅不利于教育引導戰士,反而會引起官兵關系緊張,在軍營内部出現不和諧音符。
常言道,話有三說,巧者為妙。這就要求我們帶兵人要像樂羊之妻那樣,批評教育戰士也要講究一點說話的方式和藝術。對犯了錯誤的戰士,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少一點訓斥,多一點引導;少一些冷言冷語,多一些關心愛護。即使對犯了原則性錯誤的戰士,在批評教育前,也要三思而後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到忠言不逆耳,使戰士内心深處感受到帶兵人的良苦用心,從而把這種關心愛護和批評教育轉化為改正錯誤的勇氣和勇往直前的力量。如此,就沒有帶不好的兵,也沒有做不好的思想工作。
2009年1月發表于《政工研究文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