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甯8月12日消息(記者 汪曉青)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陰鎮張家溝村,有個“大家夥”,掌管着村子所有的垃圾處理,承擔着“變廢為寶”的艱巨任務,這便是紅十字博愛生态家園項目垃圾焚燒堆肥處理點。
張家溝村(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張家溝村垃圾焚燒堆肥處理點(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走進張家溝村,巷道幹淨整潔,鮮花肆意綻放,玉米高聳茂盛,村民住房潔白整齊,小村莊甯靜而美好。
62歲的白奮雲是張家溝村村民,同時他也是紅十字博愛生态家園項目的一名垃圾轉運員。
垃圾焚燒爐(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垃圾轉運車(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以前村子裡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垃圾處理基本都以填埋為主,這樣處理污染環境,造成國土資源浪費,處理不當還容易形成二次污染。”青海省紅十字會駐張家溝村第一書記劉軍說。
2022年,在青海省紅十字會和貴德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張家溝村投資70萬元實施了紅十字博愛生态家園項目,為村裡購置了垃圾焚燒爐、堆肥處理機,同時按照每戶4個垃圾桶(紅、綠、藍、黑)、每社1輛垃圾轉運車的标準,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按照每周兩次的頻率,挨家挨戶上門分類回收垃圾,以焚燒、回收、堆肥、填埋的方式進行垃圾處理,實現在家門口處理垃圾的高效方式。
劉軍向記者介紹堆肥處理情況(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垃圾焚燒堆肥處理點(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據悉,為确保紅十字會博愛生态家園項目順利推進,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召開項目意見征求會、推進會、宣傳動員會統一思想,進一步明确目标與任務,通過微信公衆号、張貼海報、現場指導等方式,引導群衆進行準确的垃圾分類。及時成立垃圾處理工作專班,制定内外環運行、“紅黑榜”管理、垃圾分類獎勵等機制,進一步明确了工作職責,健全完善了工作機制。
“以往居民的垃圾需要縣環衛公司垃圾清運車每周進行一次集中清理,近60天才進行一次垃圾填埋。垃圾長期堆放在居民家裡,不僅氣味難聞,生活環境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現在我們幫助村民了解垃圾分類,以積分獎勵的方式倡導居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再将這些垃圾無害化處理,科學制造堆肥,不僅提升了村民們的環保理念,更讓村裡的環境有了極大改善。”劉軍說。
在村子的垃圾焚燒堆肥處理點,垃圾轉運員白奮雲和同伴操作着焚燒爐,全自動化的垃圾焚燒爐正在忙碌工作。
安靜美好的張家溝村(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張家溝村村民騎車外出(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如今,村民們養成了定期分類處理垃圾的習慣,村容村貌和生态環境也變好了。“現在有了焚燒爐和堆肥處理機,形成了村莊垃圾不出村、垃圾填埋明顯減少、垃圾焚燒堆肥循環處理、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群衆環保意識顯著提高的綠色發展新格局。”劉軍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