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餃是經過中國千家萬戶認可的一種美食,一張面皮,裡面包裹着千變萬化的食材,也正是這種包容性,讓水餃有了萬萬千千種味道,每家每戶,每一次包餃子,甚至是放入餡料順序的不同,都決定着水餃在人們口中的滋味。
很多人認為水餃做法非常簡單,無非就是一張面皮,裡面包着各種餡料。話雖如此,但這種傳承了前年的面食,又怎麼會如此簡單?今天就讓我們以北方的【豬肉韭菜餡兒水餃】為例,分步驟,詳細的向大家介紹一下水餃各個部分的專業做法。
注意,前方高能,建議收藏!
【準備食材】
山東人隻要有塊地,那就一定要種上一道韭菜。
在自家地裡掐上一把韭菜,準備絞好的豬肉餡兒、雞蛋、姜、木耳、海米;
調料是:鹽、食油、花椒面、醬油;
這裡插一嘴豬肉餡,豬肉餡分兩種,一種是手切的大塊豬肉餡,另一種是機器絞的豬肉餡,手切的更有嚼勁,機器絞的更加有彈性,至于喜歡吃哪種,大家可以自挑自選。
【調餡料】
餡料是水餃的靈魂,調好了餡料,那水餃就成功了一半。
豬肉餡需要先腌制一下,往肉餡裡加入雞蛋、姜末、鹽、醬油、花椒面,攪拌上勁兒,上勁兒是北方的一種說法,意思是攪拌到豬肉發粘,筷子攪不動為止。攪上勁兒後将豬肉放在一旁腌制,接下來處理其他餡料。
木耳實現用水泡發,起鍋燒水,将木耳焯水,撈出來洗幹淨後放在案闆上剁成細餡兒;
海米也事先泡好,切成餡料;
韭菜洗幹淨後切細,越細越好。然後将韭菜、木耳、海米一起放入豬肉餡兒裡,再次攪拌上勁兒。
【擀面皮】
面皮的制作是水餃的一大要點,有了面皮,水餃才真完整。
關于面皮這一點,南北方有一定區别,南方大都是直接買面皮,這種面皮是機器壓出來的,雖然味道不差,但口感上與北方手擀面皮就差了點意思。
先往盆裡放入面粉500克,加水将面撥成面絮,然後加水揉成面團,揉的時間越長,面更加好吃。
将大面團揪成一個個小面團,然後搓成長條,分成劑子,将劑子揉圓壓扁,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抄起擀面杖,将劑子擀成面皮。這一步就難倒了無數想做水餃的家庭主婦,其實并不難,左手撚起劑子,右手按着擀面杖,一邊擀面,一邊轉動劑子。不一會兒,一張薄薄的面皮就出來。
面皮的好壞可以從這幾方面看出來:
首先面皮要不厚不薄,過厚或者過薄都會影響口感;
其次面皮中間有個小疙瘩,這是由于擀面時的力度控制,導緻面皮中間厚,周圍薄。出現這種面皮,需要和面、擀面兩者都達到一定水準。
再次,面皮周圍要翹起來,達到這三點的面皮才算是一張好面皮。
【包餃子】
包餃子是一種藝術,餃子的包法多種多樣,單山東地區,就有:攥餃、元寶餃等等包法,這裡我們說一下最簡單的攥餃。
拿一張面皮放到手心,手心微微下凹,這樣可以保證餡料不撒。将韭菜豬肉餡用勺子舀到面皮的凹陷部位,用兩隻手的食指與大拇指将面皮按實就可以了。
【煮餃子】
起鍋燒火,水開之後将水餃挨個兒下到鍋裡,注意不要放多了,一次放十五個左右就差不多。
下好水餃用漏勺輕輕攪拌一下,讓水餃不至于粘在鍋底。
接下來人就不能離開了,因為過不了幾分鐘鍋就會沸出來。但這時候水餃是不熟的,那怎麼辦呢?人們管接下來的步驟叫做蘸水。
鍋沸第一次,加入少許涼水,沸鍋就會暫時冷靜下來,蓋上鍋蓋。
鍋沸第二次,再加入少許涼水,這叫做蘸兩次水,這樣煮出來的水餃一定是熟了的。
肉餡兒水餃需要蘸兩次水,但素餡兒的一般蘸一次水就足夠了。
水餃撈到盤子裡,稍微涼一下,接着就要将水餃一個一個夾到另一個盤子裡,這麼做是為了防止水餃在一個盤子裡放涼後發生粘連。
【調蘸料】
山東最簡單的一種蘸料:小辣椒切碎放到碗裡,加入少許醋、幾滴香油,醋以陳醋為好,香油以現磨香油最香,搭配上辣乎乎的小辣椒,讓人食欲大開,口水四溢。
接下來你隻需要享受就可以了,忙活了這麼久,熱氣騰騰的水餃端上桌,家人們圍坐在一起,伴着升騰的熱氣,幾杯小酒下肚,在歡聲笑語中,餃子完成了它最後的使命:溫暖人們的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