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照”,大家感到很陌生的名詞。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放射性電離輻射,殺滅緻病菌。腦洞君第一次聽到這個名稱還是在今年年初。有朋友做防疫物資,聊天的時候說他們的産品通過“輻照”滅菌,快捷,效果也好,反問為什麼食品行業不大力推廣?
→其實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那麼,食品都能進行輻照滅菌嗎?
通過讓食品經受一定劑量的電離輻射,以破壞緻病細菌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或蛋白質,從而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輻照是不是安全,取決于整個過程會不會産生其他有害物質以及輻射殘留。
之前的研究發現,在輻照食品中,有一種由脂肪酸衍生的副産物名為2-烷基環丁酮,被懷疑它有可能使細胞發生突變從而導緻癌症。但最新研究表明,食品輻照是安全的。因為,輻照源主要有兩種:放射性元素(例如钴60)和電子束。
钴60是一種同位素,能發射γ射線;電子束則是一種基于電子的輻射源。钴60的輻射劑量率較低,因而輻射時間較長,要花好幾分鐘。電子束強度比較大,具有較高的輻射劑量率,隻要幾秒鐘就能起作用。
所以食品輻照,可以采用電子束作為輻射源。同時,目前輻照在農産品進口行業已經很普遍。
在進口農産品時,需要進行輻照,确保消滅害蟲和生物入侵。同時也可以用輻照控制蔬菜發芽及成熟的進程。
對肉類食品進行輻照處理時,通常使用巴氏消毒法,它可用于殺滅大腸杆菌或沙門菌這樣的微生物。講到這裡,很多人應該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輻照是萬能的嗎?輻照可能對病毒作用不強,而且無法兼顧流通環節。
研究表明,輻照并不是對所有病毒都敏感。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病毒一般出現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合格的生産企業,都有嚴格的衛生條件。
但是在食品供應鍊中就難說了。運輸過程以及從業人員的不确定性,都會導緻食品沾染病毒。即使生産過程按照嚴格的滅菌規程操作,也無濟于事。
同時,一些高脂食品并不适合進行輻照處理,輻照會導緻脂肪分解,産生異味。
輻照因此也不是适合食品領域的所有滅菌要求。
所以,不要指望一種消毒方式解決所有問題。建立完善安全的食品流通體系,監管并舉,打擊違法才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根本。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内容為作者原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