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特别篇?2、正月十五拜燈兒農曆正月十五夜 , 圓月映照下的河湟大地一派喜慶氣象河湟漢族許多人家保留着“正月十五拜燈兒”的習俗 , 把美好的祝福播撒在正月十五這一特殊的夜晚,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屯堡特别篇?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2、正月十五拜燈兒
農曆正月十五夜 , 圓月映照下的河湟大地一派喜慶氣象。河湟漢族許多人家保留着“正月十五拜燈兒”的習俗 , 把美好的祝福播撒在正月十五這一特殊的夜晚。
記憶中正月十五下午 , 長輩(奶奶或母親)和好面開始捏“面燈兒”。“面燈兒”外形如佛桌前供放的佛燈。一雙手慢慢拿捏面團 , 捏出“面燈兒”的底座 , 再捏出“面燈兒”上部凹陷的燈碗 , 在燈碗外沿捏出一圈好看的花邊。取出一匣火柴。用雪白的棉花緩緩包裹了那根細細的火柴棍兒 , 這便是“面燈兒”的“燈芯”。燈芯一一插入捏好的燈碗裡 ,“面燈兒”終于制作完成。“面燈兒”是全家人口的數字 , 每人一盞“面燈兒”。天色已經暗下來 ,“面燈兒”靜靜地在桌子上等待着。吃罷晚飯 , 拿來做飯用的油壺,将金黃色的菜籽油從燈芯頂部慢慢淋下來 , 浸透了整個燈芯 , 注滿了“面燈兒”的那汪燈碗。家裡“中堂”前 , 供給神佛的供品前面多出了一個四方形的木漆盤。漆盤裡 ,“面燈兒”的燈火招搖着。燈火前 , 最大的長輩跪在最前面 , 帶領全家人緩緩地叩拜。說正月十五拜燈兒要一直堅持跪拜到那些“面燈兒”“油燈枯”才能結束。
根據輩分和長幼 , 燃燒着的燈兒們被排成一排。
奶奶招呼我們認真觀察每一盞“面燈兒”,看誰的燈兒燃得最旺 , 火焰最高,認為誰今年的運氣就最好 !“面燈兒”的火光在稚嫩的眼情中跳躍 ,三個孩子圍着那些“面燈兒”小聲議論 :“中間大的燈兒最旺 !”“我的也很旺 !”“快看快看 , 我的燈兒上結了燈花兒 !”那盞“燈兒”燃燒的燈芯上鼓起了兩朵黑色的燈花 , 火焰掠過 , 燈花上泛起一圈圍紅色的亮光。“好啊 ! 好!”奶奶連忙回應着我們的提問。“奶奶 , 誰的燈兒最旺 , 誰的運氣就最好嗎 ?”我們圍着燈兒不肯離去 , 問奶奶的聲音也不敢太大 , 生怕自己說話的口氣吹滅了面前這些溫暖的、招搖着的燈火。“就是啊 ! 我們全家人的燈兒旺 ! 我們一家人今年的運勢都很旺啊 !”奶奶高聲地說 , 充滿喜悅。“運勢”這個詞兒傾注了太多内容 , 老人要福壽綿長 , 孩子要聰慧好學,家裡人都要健康平安 , 添福添财,好機遇出現……正月十五的燈兒裡 ,盛滿了百姓入家最虔誠的祝福。
眨眼間 , 孩子們眼裡歡鬧喧囂的正月十五夜過去了。正月十六那天 ,我在媽媽的酵面盆子裡,發現了昨晚上燃燒着的那些“面燈兒”。燃燒過的“面燈兒”, 燈芯已經被剔除 , 它們恢複了“面團兒”的真實身份 , 熱切地擁擠在一起 , 等待發酵起來融為一體 , 再經過媽媽勤勞的雙手 , 成為全家人食用的馍馍。小時候“正月十五拜燈兒”的場面溫馨難忘 , 這一習俗在我家保留至今 , 隻是那七盞雪白的“面燈兒”現在已經被十二支小的紅蠟燭取代了,一家原本的七口人 , 已經變成十二口 , 三個小姐弟長大成家 , 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還有,剛過門的新媳婦要在頭一年的正月十四去娘家,這叫“躲燈”,正月十六才回來,這就是為躲避正月十五廟會上壞人糾纏的無奈之舉的演變。現在的新媳婦也“躲燈”,但已經成了回娘家的堂而皇之的理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