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課的第N種解法(四)
本期我們将繼續秉承着對于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态度,獨家解讀一下諸葛亮《馬前課》第四課。
第四課 解 中上——十八男兒,起于太原,動則得解,日月麗天。
根據卦象所示,雷水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複吉。有攸往,夙吉。簡單解釋:利于西南行,但是,若沒有确定的目标,則不如返回,返回吉利。如果有确定的目标,則宜早行,早行吉利。
十八男兒,組合成“李”字,代表李淵建立唐朝。起于太原,李淵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正是在太原起兵反隋。動則得解,反隋是因形勢所迫,李淵無法坐以待斃,唯有起兵造反。日月麗天,組合成“曌”字,讀zhào,武則天又名“武曌”,指武則天稱帝将以武周取代唐朝。
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二月,李淵手下的鷹揚校尉劉武周因遭遇饑荒,馬邑(今山西朔州)太守王仁恭不敢開倉赈災,導緻民怨四起,進而鼓動官民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開倉放糧,籠絡人心,自封天子。而後,與突厥勾結,欲南下奪取天下。加之抗擊突厥不利,隋炀帝楊廣大為惱火,欲拿李淵治罪,李淵大為驚恐。心腹紛紛勸其起兵反隋,李淵猶豫再三,決定反隋,以防患突厥為名招募兵士。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對李淵募兵有所懷疑,認為其要造反,便與手下籌劃,密謀斬殺李淵父子,以此向朝廷邀功。晉陽鄉長劉世龍獲悉後,即刻通知李淵。李氏父子先發制人,以勾結突厥為由将王威、高君雅囚禁,後将二人斬殺。七月,李淵借機起兵反隋,一路西進,聲勢大漲。李氏父子進軍神速。十月,20萬大軍抵達長安,發動總攻。十一月,長安城破,李淵入城。将隋右翊衛将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等斬殺,部下勸李淵自立稱帝,李淵認為時機不到,便擁立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遙尊隋炀帝楊廣為太上皇,改元義甯。李淵獲封“唐王”。
公元618年(義甯二年),太上皇隋炀帝楊廣遇刺身亡。隋恭帝楊侑進拜李淵為相國,總司百揆,尊享“九錫之禮”,九錫是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特殊功勳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象征。此時,李淵認為時機成熟,逼迫隋恭帝楊侑下诏禅位。李淵即皇帝位,定國号為唐,建元武德,建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固守關中,蓄勢而發,曆經淺水原之戰、虎牢關之戰、滅劉黑闼之戰、滅輔公祏之戰等,逐步統一全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于長安城(今陝西西安)太極宮的玄武門發動政變,李世民親手射殺太子李建成,史稱“玄武門之變”。政變發生後,唐高祖李淵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并禅讓皇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貞觀,是為唐太宗。此後,開啟大唐盛世,貞觀之治。公元637年(貞觀十一年),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武則天入宮,獲封五品才人,賜号“武媚”,其後改名稱“武曌”。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謀反被廢,唐太宗李世民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身染重病,而這期間身為才人的武則天卻與太子李治産生了感情。禦醫們回天乏術最終唐太宗李世民駕崩于終南山翠微宮的含風殿,享年52歲,安葬于昭陵。李世民駕崩遵其遺诏,命武則天與部分未有子嗣的嫔妃們于長安城感業寺出家為尼。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李治即位,年号永徽,是為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卻與武媚娘藕斷絲連。因蕭淑妃得唐高宗李治專寵,王皇後引薦武媚娘入宮以求壓制蕭淑妃。公元652年(永徽三年),豈料武媚娘被封為昭儀,王皇後又聯合蕭淑妃誣陷武媚娘,結果弄巧成拙,唐高宗李治不但不信,卻越發冷落王皇後。王皇後與蕭淑妃心有不甘,多次加害武媚娘不成,導緻王皇後被廢,最終作繭自縛。公元655年(永徽六年),王皇後與蕭淑妃因“陰謀下毒”被廢為庶人,遭囚禁,武媚娘借機将二人殺死。唐高宗李治下诏立武則天為皇後。
公元660年(顯慶五年),李治因風疾之症,頭痛目眩,無法處理朝政,于是讓武則天代為處理。公元683年(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駕崩,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公元684年(嗣聖元年)武則天将李顯廢黜為廬陵王。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公元690年(載初元年),武則天登基,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陽(神都),長安為陪都。李唐江山歸于武氏。公元705年(神龍元年),武則天重病,宰相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武則天被迫禅位于太子李顯,史稱“神龍政變”。此後,武則天病逝,享年82歲。李氏子孫再掌大唐江山。
下一期講講第五課“五十年中,其數有八,小人道長,生靈荼毒。”
【馬前課的第N種解法】連載中,歡迎大家點贊,評論,收藏,您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動力,謝謝大家!
本文出自“馬前課的第N種解法”由頭條号“昇鬥閑人”原創,發布于頭條号平台,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