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工智能已經接管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向來是不相信AI能夠戰勝人類的。
畢竟我們曾經用區區一個圖形驗證碼,就把它們攔在了文明大門之外。
“如何證明自己是人類?”“我想是因為我能夠感受到愛。”
“不,是因為你能在一堆圖中準确篩選出自行車、斑馬線、沙發和船,還知道它們哪個放倒了。”
然而最近,碳基智慧生命的尊嚴正岌岌可危。
因為AI作畫橫空出世,正在向繪畫藝術這一人類最後的堡壘發起挑戰。
放眼全網,到處都是畫手在哀歎,心情之沉重仿佛剛剛被阿法狗打敗的柯潔。
“它做某寶客服的時候我沒說話,主持綜藝的時候我沒說話,寫歌的時候我沒說話。現在它開始畫畫,卻沒人為我說話了。”
顧名思義,AI作畫是讓人工智能通過學習互聯網上的素材,來進行創作。
用戶在平台上輸入各種與風格、元素、主題有關的關鍵詞,就能收到符合要求的畫。
這項技術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一些遊戲、插畫公司甚至都在小範圍使用。
不過在多數情況下,效果還是這樣的:
@Simon_阿文
雖然幾秒鐘就能出一幅的電子手速完爆肉體,彼時人類還能通過對形态的精準把控扳回一局。
“隻有大腦才能從表情中看懂不确定情緒,而不是把它簡單理解成一堆色塊。”
但沒想到隻過了短短幾個月,AI們的創作水平已經變成——
@Simon_阿文
“可以說直接從黑暗中世紀到了後現代主義。”
很多對繪畫一竅不通的圈外人,原本并沒有發現人工智能試圖在藝術領域攻城略地的野心。
陰謀的暴露(誤),源于上個月在美國舉行的一場博覽會。
主辦方将其中一個數字藝術獎項,頒給了由AI創作的作品《太空歌劇院》。
畫作可以說是氣勢恢弘、筆觸細膩。
緊接着,開始有繪畫圈和設計圈的朋友們出來現身說法。
大家才發現AI對人類思維的揣摩與複制,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
不僅畫技高超,而且憑借寥寥幾個線條就能腦補出藍天白雲、烈日當空的沙漠圖景,我跟朋友玩“你畫我猜”時都不敢這麼猜。
@設計師撓頭阿吉
“完蛋了,人工智能已經比我更懂我自己了。”
畫師擔心自己的工作被機器人所取代,評論家們讨論AI的機械式作畫會不會傷害藝術創作的進程。
但像我這麼庸俗的普通人,其實并不關心這場碳基與矽基生命的藝術大戰。
反倒被AI作圖簡單的操作、唬人的效果,點燃了無數創作熱情。
“好耶,沒準我也能成畫家了!”
上面說過,目前市面上的AI作圖軟件,主要是靠輸入關鍵詞來作畫。
寫幾個字就能畫出畫,這不相當于沒有門檻?
一時間,互聯網上到處都是像我這樣小學三年級後就沒再碰過水彩筆的野生畫家。
莫奈的馬、梵高的狗、畢加索的貓貓滿街跑。
@鮸魚絕贊發售中
不得不說,有些作品是相當精彩的。
比如下面這幾幅“賽博朋克版火燒赤壁”,就極大增加了我的信心。
@墨哔哔
工筆風格的也不錯,配色舒服、意境到位,美中不足就是月亮有點不太圓。
@知之一
後來才發現,“不會畫圓”可根本不算什麼毛病。
在第一次嘗試AI作畫之前,我其實做好了心理準備。
因為根據很多試用過的網友反饋,人工智能對色彩和場景氛圍把握得很好,但細節往往略有瑕疵。
可以簡單概括為,“乍一看驚為天人,仔細一看什麼玩意”。
集中表現就是畫人臉。
“脫口秀演員在宇宙中舉辦大型演出”,強烈的顔色對比和貼畫般的設計,一眼看起來頗有幾分Y2K千禧風的靈動。
@MoHu的紅西
但拉近看人臉全部糊成一團,我隻能依稀認出右一是穿着麻瓜西裝的伏地魔。
“童話裡的仙子”,飄逸的裙擺足以讓小女孩一秒星星眼。
……再用分不清哪兒是哪兒的五官,把小女孩一秒吓哭。
@旺達與幻視
在看了幾十幅AI畫作之後,我本以為已經可以迎接一切驚喜。
甚至覺得有些網友的批評過于吹毛求疵。
比如責怪人工智能擅自發揮,把自己夢中的巨龍畫成了雕塑。
@阿柴居士
但至少沒有畫成這樣——
這麼說吧,人家的AI作畫看起來像是極緻想象和光影的華麗融合;
我的AI作畫就像是搜索引擎按關鍵詞搜了幾張圖拼在一起,然後加個濾鏡。
看到“一個女孩穿着校服在雨裡奔跑,水彩風格”的描述時,你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了《想見你》黃雨萱的雨中奔跑?
那麼就能想象我看到這幅圖時所受到的心靈沖擊。
飛起的馬尾、豪放的笑容,以及不知為何配不成對的雨靴,都仿佛嘲諷我的無知。
但你也不能說它錯了——人家确實有雨有校服有女孩,還貼心地加了一把傘。
遲疑了片刻,我開始思考問題出在哪兒。
或許直接打出一些專有名詞,會讓AI更能領會人類的意思?
于是我在關鍵詞框裡寫下,“黃雨萱和李子維”。
特地沒有選擇繪畫風格,希望看到一個中規中矩的寫實作品。
這次寫實是寫實了,隻可惜是魔幻現實主義。
簡直是抄作業都抄不明白。
以奇怪角度翹起的小腿、頭頂那顆不太可能出現在城市中心的巨大迎客松——
連加西亞·馬爾克斯都要甘拜下風。
我開始領悟,矽基生命的思考方式或許确實是不同的。
無論給出的元素有多麼具體,它都會以一種令你打破頭都想不到的方式進行組合。
“藍色的輪船在挂滿星星的夜空中航行。”
AI不僅給我的船換了顔色,還自作主張地把星星加在了桅杆上。
“達芬奇風格的哈利·波特。”
……我實在是沒看出來,除了那個圓框眼鏡外,這畫的跟哈利有什麼關系。
除非他當年一直困在密室裡出不來,練就了這麼一副老成的面孔。
以及仿佛從海格那兒繼承而來,又去做了離子燙一般的秀發。
根據部分經驗豐富的網友建議,在關鍵字一欄附上知名畫家的名字,是最方便快捷的出片方式。
至少能保證畫出已經被人類接受的美學風格,避免AI創作出過于超前的作品。
而當我在“天鵝蕩秋千,旁邊放着一隻烤乳豬”的描述後面,加上“畢加索”三個字時,終于看到了熟悉色彩搭配和線條走向。
雖然這隻烤乳豬長得像個奇形怪狀的高跟鞋。
而當“男人照鏡子”的描述,配上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名字,畫面也變得可以接受。
隻要你不去想,為什麼這個男人穿着一身帶補丁的紮染女裝,而且臉比關二爺還紅。
有一些畫家天生就适合被AI模仿。
比如野獸派馬蒂斯,用來畫貓貓狗狗基本不會翻車。
擅于描繪風景的莫奈,雖然會讓寵物的眼睛中透出令人費解的憂郁,但整體觀感還是和藹可親的。
由于我輸入的關鍵詞是“貓抱狗”,AI莫奈甚至貼心地把貓設計成了拟人形象。
但如果畫家本人是寫實風格,就很容易變得奇怪起來。
比如下面這幅AI拉斐爾的作品,仿佛克蘇魯版本的“霸道總裁與小嬌妻”。
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當年專門畫聖母的拉斐爾恐怕怎麼都想不到——
自己以這樣的賽博方式複活後,居然會淪落到被野生畫家差遣去畫貓貓狗狗。
到後來,我越來越覺得這是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一場彼此折磨。
AI明明并不想取代我們,隻是想滿足我們。
隻是它們冰冷元件下産生的直白智慧,實在無法理解多愁善感的人類到底在想什麼。
“這不就是按你要求畫的嗎?你故意找茬兒是不是?”
有人用《美人魚》裡的劇情,來比喻這場AI與用戶之間的相愛相殺。
“我說畫個美人魚,你給我畫了個半人半魚。”
@沈某just沈某
我覺得還是太狹隘了。
格局打開,隻有手是魚的其實也可以叫美人魚。
@郭魚畫肥
漸漸地,人類也開始反應過味兒來。
AI繪畫雖然不要求用戶的美學素養,卻是一場文采的考驗。
我不知道矽基生命内部,有沒有對繪畫水平進行暗暗比拼。
反正我們碳基網友們已經在關鍵詞描述上卷起來了。
開始隻是一些簡單的詞組,但如今,更加飄逸唯美的文學派誕生了。
“一條來自東方的巨龍,雖然神情憂郁,但依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晴天小豬123456
或者搬上自己寫作的詩歌,立志要讓沒見過世面的AI們感受一下漢語之美。
@浪裡尋花
一位網友甚至連晚上睡覺前都不閑着,特地想了段聲情并茂的描述。
第二天急不可耐地發給AI,滿懷期待地點擊“生成”,結果差點被氣暈。
@飛鳥俠
而在命令AI畫了100多幅畫之後,我終于也開始感受到甲方的痛苦。
提需求時漸漸詞窮,甚至急需一款“生成AI繪畫關鍵詞描述”的AI,實現技術的雙重套娃。
很難說是人類馴服了人工智能,還是它們在馴服我們。
或許藝術的産生,最終本來就是兩種力量的合作。
回到開頭那副得獎作品,雖然是引發了“AI畫師取代人類”争議的罪魁禍首。
但最後呈現的版本,其實經過畫家本人“微調”的。
這個“微調”,花費了80個小時。
更不要說前期的900多次學習叠代,才生成了這副令他滿意的作品。
而網上很多畫手發布的令人目眩的AI作品,大多也經過了精心的篩選。
“畫出鬼玩意也不會發出來啊,甚至還有無恥的人類利用PS幫AI後期修正。”
如今談論AI作畫取代人類畫家,恐怕依然為時尚早。
反倒是很多在遊戲、動畫領域的從業者,為此感到興奮。
他們終于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命令AI們,“先給我出500張效果圖看看”。
而無需擔心滿眼紅血絲的美工提着數控闆來打自己。
@MOMO怪怪怪
不過要小心。
沒準這麼卷着卷着,AI畫手們也會卷出脾氣。
當人類第一萬次在關鍵詞描述中,打出一長串複雜要求時;
或許隻會收到一句——
@李天飛大話西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