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傳媒網
民生/社會/時訊/熱點
回鄉偶書
1: 偶書:随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随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2: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3: 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麼變化。一作“難改”。鬓毛衰(cuī):老年人須發稀疏變少。鬓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一作“面毛”。衰,此處應是減少的意思。全句意謂口音未變鬓發卻已疏落、減少。
4: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5: 笑問:笑着詢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
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鬓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
他們笑着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裡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于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逦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
“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隻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
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回路轉,别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于背面敷粉,了無痕迹: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
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陸遊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鄉偶書》之成功,歸根結底在于詩作展現的是一片化境。
詩的感情自然、逼真,語言聲韻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樸實無華,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覺之中把讀者引入了詩的意境。像這樣源于生活、發于心底的好詩,是十分難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