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三喜
手機一拍,答案就來。近年來,拍照搜題App成為很多在線教育平台的引流工具。有些搜題App甚至不用學生一道道拍照搜題,隻要掃一掃教輔資料的條形碼,就可以輕松得到整本書的答案解析。有一款App,宣稱簽約100名清華北大“解題官”,提供在線“免費答題”服務。“用戶體驗”不斷升級、越來越好,部分學生對其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但家長和老師的憂慮也在加深。
學生遇到不會的作業,向搜題類App求助的确很方便,尤其是在當下,很多家長已經無力輔導孩子作業的情況下,搜題類App的出現,不僅可能成為孩子的學習助手,也減輕了家長的作業輔導壓力。
但是過猶不及,家庭作業習題的答案唾手可得,對于很多自制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并不是好事。過于方便的功能不僅加深了他們對這些App的依賴,也助長了惰性,容易使學生養成抄作業的習慣。做作業并不是為了獲得一個标準答案,而在于通過求解的過程調動知識儲備、強化思維訓練、鍛煉意志品質、培養創新思維。答案一搜就出來了,隻有結果沒有過程,作業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用這種方式完成作業,其實是自欺欺人。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是一個檢驗學習成果、鞏固學習成效的過程,教師批改作業則是科學評價、診斷學情、有效實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有老師表示,“作業交上來,80%的同學都做得非常好,但一到考試,很多題型經常有50%的人沒掌握。”這導緻教師難以判斷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從而無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教學質量。更何況,這些App所提供的答案還不是完全正确的。有些App的答案,由大學生提供,答題者的水平參差不齊,不少答案并不正确,對學生還有誤導作用。
搜題App能夠大行其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相關企業為了擴大用戶滲透率,不斷提升所謂的“用戶體驗”,打着智能應用的旗号,違背了教育的本義,破壞了教育規律。而這種功能剛好又迎合了部分學生偷懶的天性,迎合了家長對快速提分等急功近利的需求。所以,很多搜題App最終所扮演的,不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而是反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作業的答案都能從App一拍即得,還從側面反映了一些教師沒有針對學生的學情科學地布置作業,而是過度依賴市場上的各類教輔資料。
對于企業來說,其追求用戶滲透率無可厚非。但是既然做教育,就要站在對教育負責、對學生負責的立場來開發産品,真正助力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以“答案”為賣點,充當反教育的角色。相關部門也有必要對其進行規範約束。
破解學生對搜題類App的依賴,還要求教師打破對各種教輔資料的依賴,提升作業的質量。要多布置分層次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注重設計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作業、綜合性作業;還要重視對學生思考過程的訓練,摒棄“唯結果論”。同時,家長也要發揮監督引導的作用,如此才能使這類App充分發揮輔助功能。(楊三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