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青綠翠藍區别

青綠翠藍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21:31:04

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講,世界無疑是五彩缤紛的。無論是碧綠的青草,還是藍藍的天空,都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無比确定的信息——這個世界是存在顔色的

然而,這個世界真的存在顔色嗎?那麼紅綠色盲眼中的世界為何與常人不同?其實這個例子正好揭露了顔色的本質——主觀性

青綠翠藍區别(綠非綠藍非藍為何科學家堅稱大部分)1

你沒法證明你所看到的顔色與其他人看到的顔色是一樣的。語言不能表達出來,同樣畫畫也不能表達出來,也許你認為“綠色”的畫筆在别人眼中是你認為的“藍色”,實際上所謂的不同的顔色就是部分不同波長電磁波在人的意識中的映射罷了。

再進一步,我們能看到世界上所有的顔色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牢記一點:顔色是部分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在人意識中的映射。科學家發現,我們所能看到的光在電磁波譜中隻占很小的一段,被稱為“可見光”,也就是說,看向電磁波譜中的其餘部分“光”時我們的眼睛就“失效了”。

可見光是什麼?

可見光是一種電磁輻射,以不同波長和頻率的波或粒子的形式傳播。電磁波譜通常按波長減少和能量、頻率增加的順序分為七個區域,分别是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

青綠翠藍區别(綠非綠藍非藍為何科學家堅稱大部分)2

具體來說這些區域是:

無線電波:波長3000米到10^-3米。微波:波長在0.1到10毫米之間,雷達和通信常用。紅外(IR):波長在740納米到100微米之間,紅外線的熱效應特别顯著。

可見光:波長在380到740納米之間,你所能看到的顔色就在這裡。

紫外(UV):波長在380到740納米之間,可以用來殺菌。x射線:波長在100皮米到10納米之間,醫療常用,能“看到”你的骨骼。伽馬射線:波長小于100皮米,穿透力很強,對生物的破壞力很大,著名的有宇宙中的伽馬射線暴。

青綠翠藍區别(綠非綠藍非藍為何科學家堅稱大部分)3

伽馬射線暴想象圖

可見光處于紅外(IR)和紫外(UV)之間的電磁光譜範圍内。它的頻率約為4 × 10^14到8 × 10^14Hz,波長約740納米(nm)到380納米。

可見光最特殊的一點——顔色

也許可見光最重要的特征是顔色。顔色既是光的固有屬性,也是人眼細胞的人工産物。實際上物體本身沒有“顔色”,但它們發出的光“似乎”是一種顔色。換句話說,顔色隻存在于觀察者的意識中。

青綠翠藍區别(綠非綠藍非藍為何科學家堅稱大部分)4

視錐細胞

我們的眼睛含有3種叫做視錐細胞的特殊細胞,它充當接收電磁光譜窄帶波長的接收器。人類看到的光在可見光譜的較低端,具有較長的波長,約740納米,為紅色;我們認為光譜中間的光是綠色的;在光譜的上端看到的光,波長約為380納米,也就是藍色(紫色?)我們感知到的所有其他顔色都是這些顔色的混合物。

青綠翠藍區别(綠非綠藍非藍為何科學家堅稱大部分)5

太陽

随着物體變得越來越熱,它們會輻射出以較短波長為主的能量,我們認為這時顔色在改變。因此恒星等熱物體的顔色可以用來估計它們的溫度。

例如,太陽的表面溫度約為5,527攝氏度,發出的光的峰值波長約為550納米,我們認為這是可見的白光(或微黃色)。如果太陽的表面溫度較低,大約3000攝氏度,它就會看起來是紅色的,就像參宿四一樣。如果溫度再高一些,大約12000攝氏度,它就會變成藍色,就像參宿七一樣。

青綠翠藍區别(綠非綠藍非藍為何科學家堅稱大部分)6

參宿七

總的來說,顔色是可見光在我們的意識中的映射,當波長不在可見光波段後,我們就成了盲人。并且不同動物的顔色感受能力也不同,比如狗就隻有2種視錐細胞,這就意味着狗看到的顔色沒有人類豐富;而壁虎在黑暗中對顔色的敏感度是人類的350倍。

客觀世界是不存在顔色這種東西的,我們看到的世界也不是真正的樣子,更極端一點,這個世界是否是真實存在的也沒人能說得清,當然,這些都是哲學領域的問題了。

青綠翠藍區别(綠非綠藍非藍為何科學家堅稱大部分)7

将關注點放在科學上,我們同樣能發現很多離奇的東西,比如暗物質與暗能量,他們幾乎不與物質發生作用,因此電磁波能直接穿過它而不發生反射,所以我們看不見暗物質與暗能量,但實際上它是存在的,這更能說明一點——眼見不為實。

Funny趣探索/訊,感謝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