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邵陽縣鄉賢教育

邵陽縣鄉賢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7 07:51:20

新華網南京11月30日電(韓笑)在連雲港市贛榆區宋莊鎮任莊村,有一座隻有三間小平房的矮小書院——景清書苑。在書院不大的房間中,堆滿了各類報刊書籍;牆上沒有任何裝飾,而是貼着一張張書法作品。書院的主人叫方敬。86歲的方敬老人,在上海學習、工作了大半輩子,從1978年起,每年都要回到家鄉任莊村,拿出自己的工資,資助當地貧困學生讀書。1991年退休後,他更是毅然回到家鄉,投身當地教育事業,用盡了畢生積蓄和全部心血。

邵陽縣鄉賢教育(鄉賢方敬以身為燭)1

每天讀書看報,占用了老人絕大部分時間。(賈玥 攝)

知恩圖報 反哺桑梓

“景清書苑”得名于方敬的恩師胡景清。1948年,方敬考入了上海華東模範中學。由于家境貧困,每天的午飯隻能以水充饑。胡景清老師拉住方敬說去‘小小天’吃飯”,這一吃就是整個高中三年。“每天能吃一碗白米飯,那是神仙過的日子”,方敬說。胡景清老師的善舉影響了方敬的一生,他下定決心要像恩師一樣,幫助自己的學生,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邵陽縣鄉賢教育(鄉賢方敬以身為燭)2

景清書苑(賈玥 攝)

1978年,方敬返鄉,見到了贛榆縣宋莊鄉任莊村的貧困,從此立志為家鄉青少年的教育盡力。上世紀90年代的贛榆農村,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上學幹什麼?費錢、費精神”是村民的普遍看法。在當時,上學甚至大學的費用往往會傾盡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積蓄。“哪個國家重視教育,哪個國家就有前途”——深知此道的方敬為了鼓勵孩子上學讀書,負擔起了那些家境困難的學生們全部的生活費。

“如果不是方老師,我早就放棄讀書放棄高考,賺錢養家去了。”即使20年過去,祁海燕還依舊記得第一次見到方敬時的情景。“我們從未謀過面,他卻把一沓錢塞到我手上,囑咐我要繼續讀書。他走後我躲起來悄悄數了數,整整一萬塊。”父親去世,母親獨自拉扯三個孩子,貧困這根稻草重重地壓在祁海燕身上,她簡直不敢相信,一位素未謀面的老人竟願意資助她上學,自尊而敏感的心靈被突如其來的善良感動。“我這一輩子都會感激方老師!”

同樣心懷感激的,還有宋莊鎮的祁洪省。祁洪省家中有3個孩子,别人家每個月給孩子一千塊錢的生活費,到他這裡,3個孩子也隻能湊夠一千。“我沒本事,但是我幾個娃優秀。大丫頭上大學的時候,方老一年給一萬,4年給4萬,3個孩子一共給了10多萬。”

農村教育事業薄弱,除了向個别窮困家庭的學生提供資助外,1993年,方敬在宋莊中學捐出3萬元設立以自己恩師名字命名的“景清獎學基金”,向成績優異的學子提供獎勵。26年來,他傾盡積蓄,資助總額超過200萬元,260多位學子因此受惠。1998至2015年的17年間,僅任莊村這個1400餘口人的小漁村就出了140餘位大學生,并有博士2名,碩士4名。

早在2003年,方敬就和徐州醫學院簽訂了協議,在他百年之後,捐出自己的遺體用以科學研究。2010年,方敬多年的積蓄隻剩下十萬元。他本來打算将這些錢預備着以後養老,卻遇到了兩個特别優秀的貧困學生,又用掉5萬元。2012年,方敬查出患了癌症,他的家人把他接回上海治療,勸他留下休養,他卻不肯久居。5年多的時間,老人住院十多次,每次身體稍微恢複一些,就回到他牽挂的“景清書苑”。“上海也有貧困生,但上海的貧困和這裡的貧困是兩碼事。”方敬說,“在這邊我的生活成本低,就能資助更多的學生。”

撇捺方寸,字如其人

方敬老人不僅傾囊助學,更是身體力行,親自授課,以身為尺,教學生讀書寫字,更教學生如何做人。

邵陽縣鄉賢教育(鄉賢方敬以身為燭)3

景清書苑中,簡陋的房間裡貼滿了老人的字畫。(賈玥 攝)

現在已經耄耋之年的方敬老人,還在堅持讀書練字,始終保持着對于新鮮知識的學習吸收。說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大數據、物聯網……方敬老人淵博的學識讓他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

“一筆一繩,以字立人。”方敬提倡要熱愛書法,時刻保持謙虛内斂、不驕不躁,修身養性才能寫好字,而一筆好字更能給人以啟迪和滋養。他二十六年如一日為鄉村教師、婦孺兒童免費開設書法培訓班,教過的學生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剛上幼兒園的小孩,有身家豐厚的商人也有貧困卻樂觀的農民。如今的宋莊鎮成了文化小鎮、藝術小鎮,從這裡走出全國書協會員12人。

跟着方敬學了兩年書法的任文悅,今年也以初一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景清獎學基金”。她說,方敬爺爺不止教她練字,更是以自己為例,強調學習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利用正确的學習方法來拓展學習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習字中,方敬将人生道理蘊含其中。“爺爺在教我們寫字的時候,強調一‘撇’一‘捺’最重要,隻要撇捺寫好了,這個字就有了精氣神。”

一撇一捺,正是個“人”字形。字如其人,方敬老人以拳拳之心,将這“撇”和“捺”都寫的铿锵有力。

大愛傾城,惠澤一方

走在贛榆街頭,随便問一位路人:“你知道方敬嗎?”得到的回答大半是:“知道,是一個助學的老人家。”如果恰好這位還是方敬的鄉鄰,那他必定能指明去往景清書苑的路。助學扶困、垂範鄉裡成了方敬最鮮明的印記。

原任莊村村支部書記相恒柱介紹說,在上世紀90年代,“讀書不如賺錢”的觀念影響着村民,任莊村一直沒有自己的大學生。自從方敬定居任莊村,不厭其煩地向村民介紹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之對優秀學子的資助,村民從不理解,到慢慢重視教育。二十餘年,村裡就走出了百餘名大學生。學成歸來的學生也跟着方敬學,争着為困苦群體雪中送炭,在各個崗位上繼續傳遞着方敬的奉獻精神。

邵陽縣鄉賢教育(鄉賢方敬以身為燭)4

方敬在為學生授課(資料圖片)

方敬還一直緻力于改善陋習,引導鄉風文明。相恒柱說,方敬剛到任莊村的前幾年,在他辦公室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除了講教育,就是講環境。大家都要“抓生産”,方敬卻提出要“抓環境”。時任村書記的相恒柱雖然一開始并不理解,但拗不過方敬,還是安排了專人負責村内衛生。最初的幾年,每天清晨,村頭路口、大街小巷,方敬總是第一個出門打掃衛生。遇到村内有人家中衛生環境欠佳,方敬則會上門幫人打掃。被打掃的村民不好意思,便養成了每天自己打掃衛生的習慣。方敬就像一根标杆,改變着村民落後的衛生習慣。

除此之外,方敬還和村委會的黨員一起制定了《黨員治安保護條例》,采取黨員分戶巡查的方式,保障了任莊村良好的治安秩序。但凡遇到村内有打罵老人等不良行為,方敬就會上門不厭其煩地勸說。方敬的言傳身教,讓任莊村及周圍村莊甚至宋莊鎮的居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甚至嘲笑,逐漸轉變為欽佩,再轉變為以方敬為榜樣,鄉村風貌開始移風易俗,宋莊鎮這個不起眼的小鄉鎮成了遠近出名的省級文明鎮。

一個方敬,影響一座城。方敬的精神就像是火種在贛榆大地蔓延。17位中國好人、3位江蘇省道德模範、28位江蘇好人、1個全國優秀志願服務組織,形成了文明贛榆的“群星現象”。如今的贛榆,村村發布鄉賢榜,鄉鎮在最好的地方都設立鄉賢廣場、鄉賢園,區裡成立鄉賢會,鄉賢文化已經成為贛榆一張閃耀的新名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