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去菜市場買肉,看到肉攤上已經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豬肉,有時候就犯難了,到底該怎麼買呢?原因很簡單,看着都差不多啊,難道随便挑一塊就行了嗎?
這肯定是不行的,因為肉看似差不多,不是瘦肉就是肥肉,或者是肥瘦相間的肉,但是部位不同,肉肯定是不一樣的,不同部位的肉,肯定是适合不同的菜,不會分辨,這讓很多人比較困惑。8張圖,教你認識豬身不同部位的肉,從此再也不怕去菜市場買豬肉了。
此文講解比較詳細,因此篇幅較長,希望大家能夠耐心看下去,最後可能會有不少收獲,對大家以後如何選擇豬肉,會有很大幫助。
在給大家詳細介紹之前,或者說大家想要了解豬肉之前,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你首先要想象一下,這個豬肉是怎麼來的,要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才能讓你更好地理解具體部位的肉,這是前提,豬肉是如何被切下來的,具體如下。
首先,豬宰殺完以後,先去毛,然後把内髒全部掏出來,清洗幹淨,剩下的,不是骨頭就是肉,然後要做的就是,骨肉分離,聽起來有點可憐啊,哈哈,就是把肉從骨頭上剝離開,剩下的就是豬肉了。
肉攤老闆的操作是,豬内髒掏空後,先把這頭豬從中間劈開,一分為二,然後就開始給這半扇豬去骨頭,去骨頭其實很簡單,但需要手法娴熟,有一點很多人不知道,去骨頭是整塊去的,就是這半個豬,整扇排骨、連同龍骨(脊柱骨)一刀下,一整塊骨頭剝下來,剩下的就是半整片豬肉了,見下圖。
下面就來開始具體介紹不同部位的豬肉了,順序是這樣的,一頭豬,按照從前到後,同時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介紹,豬頭肉和豬尾巴就可以忽略了。
一,梅花肉
梅花肉是豬脖子後面最上面的那塊肉,圖片裡用黃顔色做了标記(後面不再重申了,要介紹的部位,都是用黃顔色标記的),其實吧,這塊肉和緊連着的下面的那塊肉一般統稱前腿肉,隻是這塊肉有些特别。
為何稱之為“梅花肉”?這就相當于牛肉裡的“雪花肉”,大家仔細看,這塊肉,瘦肉裡夾有細小的肥肉,有大理石紋路,形似梅花,故取名“梅花肉”。這塊肉大概有2斤左右吧,比較稀少,搶到就是賺到。
同牛肉裡的雪花肉一樣,這塊肉最适合煎制和涮火鍋,傳統名菜,香煎梅肉、梅肉火鍋、粵菜叉燒、牙簽肉,用這塊肉最合适。當然,普通家庭用,炒、溜、煎都可以,用豬肉涮火鍋,這塊肉是最好的了,煎豬排也是首選。這裡注意下,梅花肉裡有一個淋巴,大家買時注意,看看肉攤老闆去掉沒有,見下圖,我用綠色圓圈标記出來了。
二,前腿肉
這塊肉就是梅花肉下面那塊肉了,前腿肉的特點是肥瘦比例最為完美,因為豬的前腿活動量大,所以這塊肉不僅肉質滑嫩,而且香味十足,傳統菜肴裡的浙菜獅子頭、粢毛肉團、湘菜裡的辣椒炒肉,用這塊肉最合适。
普通家庭做菜,這塊肉适合用來炒肉片,不适合炒肉絲,當然,這塊肉的特點是肥瘦搭配最好,最合适的還是把它剁成肉餡,用來包水餃、包包子、炸丸子,這塊肉是最好的選擇。
三,前後肘子
這個肘子就不分前後了,合并在一起說。肘子的特點是,裡面基本上都是滑嫩的純瘦肉,肉量多,而最大的特點就在外面這層肘子皮,這層皮很厚,膠質重,扒、醬、焖、鹵都可以,并且是整隻做,菜形好看,适合于正規宴席。
因為膠質重,魯菜中的“吊高湯”,絕對離不開這個肘子,這就是“吊高湯”裡所謂的“無肘不濃”,厚厚的肘子皮所滲透出來的膠質,會使高湯純厚無比。因為豬的前腿活動量大,所以說,前肘子的肉質和味道最好。如何區分?前肘子比較粗短,肉多,一眼就能看出來。
四,豬裡脊
豬裡脊是豬的脊柱骨外面緊貼着的、一整條肉,這塊肉的特點是全部都是瘦肉,最關鍵的是,這塊肉非常嫩,無肥肉、無筋膜,适合于做大多數菜,如傳統菜肴中京菜的京醬肉絲、魯菜的糖醋裡脊、東北菜的鍋包肉、川菜的水煮肉片、粵菜的咕噜肉,都必須要用這個裡脊肉。
另外,這裡還要着重介紹一下小裡脊,大家仔細看這張圖,在整條裡脊肉的下面,還有一小塊肉,這塊肉是從裡脊肉下面、靠裡的位置割下來的,這塊肉是豬全身最水嫩的一塊純瘦肉,是溜、炒、爆、炸的最佳部位。這塊肉最多也就幾兩重,一般搶不到,哈哈,見下圖。
五,肋五花肉
裡脊肉下面,就是肋五花肉了,這張圖裡,小裡脊的标注跟上面那張裡脊肉的圖片重合了,其實并不是标注錯了,而是要讓大家知道,小裡脊具體在什麼位置,其實它是藏在這個肋五花肉裡的,這個大家不要有誤解。
這個肋五花肉,是緊貼着肋排也就是排骨割下來的肉,一整片,這塊肉也叫上五花,很容易辨認,就是俗稱的“三肥兩瘦”,因為緊貼排骨,質地比較緊實、硬朗,魯菜裡的壇子肉、浙菜裡的東坡肉、徽菜裡的稻草紮肉,都能用到它,原因就是它不容易變形。
家裡做菜呢?平時炖五花肉就可以用它,紅燒肉之類的也能做,總之,這塊肉肥瘦相間,關鍵是肥肉與瘦肉層次分明,最适合炖着吃,炒菜就不太合适了,大家仔細想想。
六,腹五花肉
這個就好理解了,它的位置在肋五花肉的下面,也就是豬腹部的五花肉,區别于肋五花肉的是,它是“三瘦兩肥”,第一,它在腹部位置,肉質不緊實,第二,肥肉少瘦肉多,綜合這兩點,它不容易定住型,所以适合做片狀的炖肉,不适合塊狀的。
比如說傳統菜肴裡,客家的梅菜扣肉、湘菜裡的紅燒肉、川菜裡的夾沙肉、東北菜裡的豬肉粉條,都能用到腹五花肉。家裡做菜,肋五花肉和腹五花肉都可以,炖制、紅燒都行,隻是說前者做成塊狀比較好看,後者做成片狀比較合适,前者炖快、後者炖片。另外,前者肥肉多,後者肥肉少,大家按自己的口味來就行了。
七,坐臀肉
接下來的,就是豬尾部最上面的位置了,這塊肉叫做坐臀肉,很好理解,豬用屁股坐下來,就是這塊肉,說白了就是豬屁股。這塊肉是一整塊肉,特點是沒有一點肥肉,缺點是肉質偏老。其實說是缺點,也隻是相對的,你要看這塊肉怎麼用了,這就是我們老廚藝人的智慧了。
有些傳統名菜,比如說川菜裡的回鍋肉、鹽煎肉、蒜泥白肉,就必須用到這塊肉,而原因正是取其肉質緊實、偏硬,就像回鍋肉,用别的肉炒,還真炒不成燈盞窩的形狀,肉片卷曲,酥嫩、筋道,這就是回鍋肉的靈魂。在家裡炒菜,要想吃出回鍋肉的口感,就用這個坐臀肉吧。當然,這塊肉隻适合炒,而且是炒肉片,炒肉絲不合适,炖肉就更不行了。
八,後腿肉
最後要說的,就是這個後腿肉了,這也是我們最常見、最常用的一塊肉了。後腿肉緊貼坐臀肉,在它的下面,也是一整塊肉。與坐臀肉截然相反的是,這塊肉前面的一大塊,是純瘦肉,肉質比較滑嫩,是豬身上最接近于裡脊肉的肉了,所以平時可以代替裡脊肉,後面少部分,是純肥肉。
因為這是一整塊肉,形狀規整,瘦肉和肥肉泾渭分明,呈塊狀,傳統菜品裡,浙菜裡的金華火腿、桂菜裡的煙熏臘肉,最适合用到這塊肉了。家裡平時做菜,可以用其中的瘦肉炒肉絲,這是最常見的,也可以切成肥瘦各一半的肉片,用來炒肉片。總之,家裡炒肉,别管是炒肉絲還是炒肉片,這塊肉是最常用的。
最後要說的
上面的那八張圖片,詳細介紹了豬身上最重要的八個部位的肉,大家一時看不明白的,結合着那八張圖多看看,時間長了就能很容易看懂了。看懂之後,最起碼有兩個很大的作用:1,知道哪個部位的肉都适合做什麼菜了,知道要選什麼樣的肉了;2,即使在肉攤兒前分辨不出來是哪塊肉具體是什麼肉,但是知道名字了,直接告訴老闆要哪塊肉,老闆一聽你挺懂行的,基本上差不了什麼事兒。
另外,大家買肉的時候記準這麼一點,筋膜比較多的、看起來不規則的、比較亂的肉,那都不是“精品肉”,也不是“正價肉”,它們在肉攤老闆嘴裡被稱作“特價肉”,因為它們的部位不精确,肉質不統一,口感不一樣,最關鍵的是,筋膜太多,處理起來太麻煩,所以這樣的肉盡量别買,這個要切記。
因為篇幅太長所緻,如何具體分辨出這塊肉到底是什麼肉,是哪個部位的肉,有時間我再寫。但是有一點大家要記住了,那種看起來太瘦的肉,肥肉太少的肉,盡量不要買,那種都是幾個月就出欄的肉,營養和味道,要差很多。真正的農民自己養的那種豬肉,你看這大肥膘子,一口下去滿嘴流油,滿嘴留香,這才叫豬肉,見下圖。
就說這麼多吧,學習美食、學習廚藝,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先把根本的原理弄清楚,後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希望上面介紹的,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