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遠明
近日,因上海新增新冠肺炎确診病例的行程軌迹,蘇州的多處宋元建築遺迹成為文化焦點。
這條被稱為“尋宋之旅”的路線立刻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烈讨論,還被張文宏醫生看到“收藏”了——
“願全球免疫屏障早日建立,我們可以放心地去蘇州參加一個古建築講座,逛一下蘇州斜塘土地廟,甪直保聖寺,還有東山紫金庵。”
疫情流調帶火蘇州“尋宋之旅”景點
事情起于11月25日,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通報:截至25日17時,本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診病例。
這3例确診病例為朋友關系,在19-21日曾先後至蘇州共同遊玩,有較長時間密切接觸史,有明确流行病學關聯。
當天晚上,蘇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發布了這三人在蘇州的行動軌迹。
據通告顯示,這三個人曾去過好幾處蘇州的文博場所,包括滄浪亭、網師園、吳中博物館等。
很快,這三人的行動軌迹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與以往确診病例軌迹不同的是,她們并沒有去人多的景點,也不是單純的逛吃,而是來“搞學術”的,看路線她們絕對是妥妥的文博愛好者。
微博@“蘇州園林研究”表示,滄浪亭、網師園、拙政園,東山紫金庵,吳中博物館,獨墅湖圖書館,甪直古鎮,一場人文之旅。蘇州之于上海,魅力正是這些。
文博大V動脈影也發文表示:
蘇州的軌迹可以看出那幾個姑娘是真會玩,避開了山塘街、平江路這種地方,遊了幾個優秀的園子,其中還夜遊了網師園,去了遠離市區的紫金庵,甪直也直奔了保聖寺,并且停留了相當長的時間,可以知道她們是很喜歡看造像的人;還去了非國保的斜塘土地廟,這個地一般人可真不會去,可以看出她們真的是很愛訪古的資深遊客。
……
這個行程真的太真實了,
真實的就像是
我們身邊和我們愛好一樣的朋友做出的攻略。
……
為保護三個姑娘的個人信息,博主還貼心地将評論區跟帖的相關評論删除。
讓人暖心的是,在這條微博評論區内,并沒有過多的苛責和謾罵,大部分都是欣賞和祝福。
她們的行程,更是獲得了很多文博愛好者的共鳴。
這次訪古之旅,也被很多網友點贊收藏,準備疫情結束後跟着攻略去一次。
她們的路線,
也讓大家知道了一些蘇州的冷門景點。
有網友還将此路線解讀為
“尋宋之旅”
“待無恙,君再來,訪蘇州,探江南”
這條“尋宋之旅”的攻略還被張文宏看到“收藏”。
11月26日晚,@張文宏醫生發布了一條微博,其中文末提到——“願全球免疫屏障早日建立,我們可以放心地去蘇州參加一個古建築講座,逛一下蘇州斜塘土地廟,甪直保聖寺,還有東山紫金庵。”
在評論區裡,有網友表示:最後幾句太棒了,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并重。
還有的網友表示:待無恙,君再來,訪蘇州,探江南。
其實,這句話是有來頭的。
11月26日,姑蘇晚報微信公号推送了一篇文章,正是以《待無恙,君再來,訪蘇州,探江》為題目。
文中一開始便提到:
“誰都不想,打破這美好,然而美好還是來得有點波折。”
美好的,是醉人的蘇州;波折,便是突襲的疫情。
上海流調,破解了江南文化的蘇州密碼,也讓全國人看到了蘇州人的溫情。
面對反複的疫情,蘇州人沒有抱怨與質疑的聲音,更多的是寬容與理解,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擔心中,彙聚起了溫暖的力量。
文章最後提到,
“蘇州想說:請原諒我的迷人。這三位姑娘的行程,無意間成為一次江南文化的推廣之旅,她們所到之處也都是蘇州的魅力之處,
等疫情過後,歡迎大家再來蘇州感受江南文化。”
待無恙,君再來。
訪蘇州,探江南。
跟着流調名單,開啟“尋宋之旅”
據@蘇州園林研究所,這幾處景點小衆又有内涵,我們不妨跟着流調名單,一起看看這些地方有何魅力。
滄 浪 亭
位于古城南部,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滄浪亭雖數易其主,但園内的假山和園外的池水大多維持了舊貌,未經損毀。園内的景色多不加雕飾,以自然為美,山水相宜,表現得法。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網 師 園
位于古城東南部,是蘇州園林中小古典山水宅園代表作品,始建于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網師園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有“小園極則”的美譽。網師園是蘇州第一個開放夜花園的園林,晚上欣賞曲藝表演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紫 金 庵
位于蘇州吳中區太湖東山,始建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築雖僅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間雕塑名手雷潮夫婦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羅漢像而聲名遠揚。有這樣一個說法:“天下羅漢兩堂半。”意思是中國的羅漢塑像藝術價值最高的有三個地方:蘇州東山紫金庵的一堂,甪直保聖寺的半堂,濟南長清靈岩寺的一堂。
2006年紫金庵羅漢塑像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 聖 寺
位于蘇州吳中區甪直古鎮,始建于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寺内古物館裡的塑壁羅漢相傳是唐代塑聖楊惠之的作品。唐開元年間,楊惠之與吳道子一起學蘇州畫家張僧繇的筆法,後專功泥塑,當時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的美談。“天下羅漢兩堂半”,說保聖寺是半堂,是因為在1928年大殿半邊墜塌,半數羅漢被毀,現館内羅漢塑像僅存一半,但仍不失為古典藝術上的瑰寶。
1961年,保聖寺羅漢塑像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土 地 廟
位于獨墅湖高教區,與獨墅湖圖書館隔星湖街相望。這是個冷門單位,甚至很多常年活動在附近的人都不知道這座新晉“網紅”土地廟的存在。土地廟大殿原呈“工”字形,現存呈“T”字形,“一”為正殿,面闊三間,橫10米,縱7米;“l”為廊庑,橫6米,縱4米。鬥拱的作法和規格與宋代規定做法十分接近,歇山部外挑較大,屋脊部不設山霧雲,采用丁華抹額及叉手做法,為典型的宋代特征。
2002年,斜塘土地廟及永安橋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最後,@蘇州園林研究所還做了補充:
“在蘇州,流調版的‘尋宋之旅’隻能算其中的‘建築’小項,擴充一下還可以有‘宋橋’小項、‘非遺’小項等等。這些都要等疫情之後,和你們共同探索。”
其實,這次上海流調之所以帶火了蘇州“尋宋之旅”攻略,除了蘇州古城自身的魅力,還有蘇州人帶給大家的溫暖。
反複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美好。但是在蘇州市民身上,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美與希望。疫情阻隔了人與人的距離,但隔斷不了人們情感相通與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向往。
這份樂觀、自信與從容,我們還在身邊的每個國人身上看到過,正是這種精神,激勵我們一次又一次戰勝了病毒的襲擊。
正如張文宏醫生此前的總結:
上海此次疫情沒有失控,得益于患者的及時就診,得益于防疫一線兄弟們的連夜奔波,得益于實驗室成功完成溯源。
身處疫情時代,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個體,需要的是互相扶持。
待雲開疫散時,我們再相逢山水,一叙方長!
(部分内容綜合姑蘇晚報、蘇州園林研究所、新民晚報、文博山西、新浪微博等)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