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三點水島

三點水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4 18:30:30

三點水島(三點水三個島黃開林)1

陳建國 攝

大金山、小金山和浮島,中間高,兩頭低,三島一線,互相照應,像一個露出頭的“山”字擺在那兒。透過海平面遙遙相望,好像時刻在向我們招手,看得見卻摸不着,心裡老是惦記。事情總是這樣,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每次到金山嘴漁村海鮮一條街,不全是為了吃,總想多看幾眼這海中仙山,拍幾張照片,背景有它,口中念叨“美得跟畫一樣”,很快就要曬出來炫耀。散步到城市沙灘,也不全是為了玩,而是想從不同的方位,審視這秀麗的三座袖珍小島,見微知著的精、氣、神。三個層次,遞進關系,一個都不能少。

眺望得久了,就覺得眼熟,像是橫寫的中國漢字偏旁三點水麼,又像是卓爾不群、橫空出世的半個省略号。看得出,三點水還是行書,沉凝又潇灑,真正的大手筆啊!半個省略号告訴我們,意猶未盡,餘味無窮,才是人生大智慧。極目海闊,仰視天舒,三座青色小山,與世無争,通脫自信。最讓人覺得了不起的地方是,明明不同凡響,卻活出一介布衣的樣子……

三點水島(三點水三個島黃開林)2

陳建國 攝

觀之愈久,念之愈切。久雨初晴、秋高氣爽的一個周末,我們前往大金山島,心裡激動萬分。陪同我們的國歡弟感歎道:你們來金山才多久?我已五十多歲了,也是第一次上島。海水雖不蔚藍,天空卻是湛藍如洗,浪起濤湧,漁船畫着優美的弧線,平穩地送我們前往彼岸。遠看過去,島上豐厚的植被,被渾黃海水襯托,顯得格外嬌俏。不由得要吟誦辛棄疾的名句: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前方小金山島(下圖),靜靜地躺在水面,恰似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這麼大一個青螺,若當作下酒菜的話,那該要準備多少酒哇,喝酒的人應該都是海量呀!我突然領悟,這晃動的海水不就是溫熱了的黃酒麼,對!就是産自楓泾古鎮的黃酒——哈哈,還沒有喝,便有了醉意,眼前的景緻确也令人迷醉。

三點水島(三點水三個島黃開林)3

黃開林 攝

大金山島到了。剛一上岸,就看到幾隻猴子,怯生生地打量着,猜疑着,待我們再向前幾步,便倏忽一下全不見了蹤影。大概少有人來,猴子們怕生吧。

拾級而上,植物豐茂,綠蔭如傘,認得的有樸樹、黃連木、烏桕、豆梨、南蛇藤、小葉女貞、野花椒、算盤子、紅楠、楝……植物多,蚊子也多,與猴子相反,它們見到我們就像見到親人,一點都不害怕,一貼上就不想離開,頑皮臉厚,攆都攆不走。這裡的樹多身量不高,打彎,扭曲,如耐看的藝術品,想必是台風的傑作。我在一棵叫“柘”的樹旁停留下來,因為金山舊志上有柘山、柘湖的記載。此樹别看其貌不揚,卻有一個不俗的名字,看形穩實,聽聲響亮。一木一石,一柔一剛,石是雲之根,雲是木之氣,木是石之魂。

島最高處雖說海拔隻有103.7米,卻是上海最高的山峰,編志書的人都知道,“第一”就不是小事,應該鄭重記一筆。這山望不到那山高,卻可以回望,雖不見來時路,卻能看到遠處的海岸線,城區的高樓如同一塊塊積木,顯得很遼闊,也很神秘。距離産生美,有了間隔才有欣賞,才會回味無窮。

從山上下來,沿着簇新的海堤散步,感覺到一種氣勢,一種宏闊,一種心靈震撼。那些不規整的列石,每一塊都傲視蒼穹,鐵骨铮铮,接受特殊的檢閱和洗禮。對面是小金山,大小金山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峽谷,暗流湧動,玄機掖藏,難以捉摸,古人謂之金門。有門不關,長期開放,就成了外來之風最先進來的通道。浪起濤湧,驚濤裂岸,似有戰鼓铿锵,馬蹄得得,慢慢地接近,漸漸地靠攏,這是海派《黃河大合唱》,廣闊、深沉而又撼動心靈。

三點水島(三點水三個島黃開林)4

陳建國 攝

據說島上原來有座廟,叫金山忠烈昭應廟,同行的朋友說原本叫霍光神祠,三國吳主孫皓所建,亦稱金山神廟。蓦然想起,曾經在上海老城隍廟參拜,進門顯眼之處供奉着一位大神,上書“金山神主博陸侯霍光大将軍之位”十四個金字。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西漢赫赫有名的權臣,其墓位于陝西省興平市,毗連鹹陽地界。怎麼就跑到金山、跑到上海來了,還莊嚴氣派地坐上了正位?查閱史籍,《吳越備史》雲:皓嘗寝疾,有神降于小黃門,曰:“我霍光也。今山北古之海鹽縣陷而為湖,無大神力能護,爾可立廟祀我。”自己喊着要為自己建廟祭祀,這個霍光倒也坦誠得可愛,秦人的脾氣禀性一覽無餘。

又明正德《金山衛志》上說:山多竹,蔚成茂林,上有平坡,可二十人坐,北有寒雪泉。許尚為此寫過一首五言,很有氣勢:激浪聞澎湃,山神陰力多。風濤歸指顧,海若敢誰何。“廟貌”一節中這樣記載:金山上石爐至今猶存,海人相傳是忠烈廟中物。——海闊日月長。霍光是從陝西走出去的神靈,我的這位很老很老的老鄉,在金山被稱作捍海神,還從大金山被“請”到了大上海,成了上海資格最老的城隍爺。

在我沉吟感慨之時,同行的畢教授有了意外收獲,在草叢中撿到一小塊殘碑碎片,上面有四個字,隐約能看出是“摩诃般若”,應該是心經碑文的一部分,可能來自南宋慈濟院或梁代的佛寺,也可能出自供奉霍光的金山忠烈昭應廟。山不在高,有神則靈。身處金山,随處都是寶物啊。

原路返回,拾到一根竹杖,有根無須,虛心有節,握在手上,感覺握着的是一根禅杖,在提醒我晚節自持,把握好暮年的每一步。側耳輕搖,隐隐聽到“此君”胸中的波瀾,這是大金山的饋贈,是大海的禮物,我一定得收下。登舟之際,海風吹來,水花翻卷,明顯漲潮了,這是情緒的激蕩,意氣的亢奮,也是道别歡送的緻意。呵,别小瞧了大金山島這103.7米的高度,可以說,有了它,才有金山衛,才有後來的金山縣和現在的金山區。小中見大,開門見山,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這會子讀起來,就顯得格外入味。

作者:黃開林

編輯:吳東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