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劉伯溫早年輔佐朱元璋,成就霸業,朱元璋封他為誠意伯,歲祿二百四十石。
劉基隻有兩個兒子,而且最後的結局都不好。
大兒子名叫劉琏,在洪武年間做過禦史和江西參政,朱元璋曾經想要重用他,但他受到胡惟庸的迫害,堕井而死。
明朝的爵位,一種是子孫可以繼承的,稱為世爵。另一種是子孫不可以繼承的,稱為流爵。最初,劉基的誠意伯就是這種流爵。
到了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懷念故人,想到了劉基死前的種種好處,惋惜劉基、劉琏父子都受到胡惟庸一夥的迫害,決定允許劉家的後代繼承誠意伯的爵位,于是劉琏的兒子劉畾成為第二代的誠意伯,食祿也增加到五百石。
但是劉畾很快就被朱元璋趕回老家,到了建文帝和明成祖時代,都曾想起用劉畾。劉畾大概看透了時事的兇險,堅決不肯複出,借口說要為父祖守墓。
明孝陵
下面,我們重點說一說劉基的二兒子劉璟。
劉璟有文才,喜歡談論軍事。洪武十四年,唐勝宗帶兵讨伐溫州的反叛,劉璟為他謀劃,效果挺不錯。朱元璋聽說之後,贊道:“劉璟不愧是劉伯溫的兒子!”
最初,朱元璋曾經想讓劉璟繼承誠意伯的爵位,可劉璟認為,由哥哥劉琏的兒子來繼承,更為妥當。于是朱元璋安排劉璟做了閣門使,主要的任務就是在朝堂之上糾正大臣們的不當言行。
《萬曆野獲編》中說,朱元璋除了賜給劉璟房宅和衣物,還賜給他一塊鐵簡,也就是鐵尺,上面鑄着“除奸摘佞”四個大字,有哪位官員不法,劉璟可以用鐵簡去打。
據說,劉璟真用這根鐵簡打過一位都禦史袁泰,而且是直接打到了頭上。
宣府,鎮朔樓
後來,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被封為谷王,劉璟成為王府的左長史,正二品。但這種親王府的官員,一般不會再有什麼更大的前程,所以不是什麼好差事。
做為勳臣之後,劉璟和皇子們接觸的機會不少。《明史》記載,有一次他和燕王朱棣一起下棋,攻勢淩厲,朱棣半開玩笑地說:“先生就不能讓一讓我嗎?”
劉璟可能是太專注了,很嚴肅地回答:“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
當時朱棣默然不語。如果是朋友之間說這話,也還有些道理,對一位野心勃勃的親王說這話,很可能被他在心中記上一筆。
朱棣在北平起兵之後,谷王沒有站在他一邊,不清楚做為長史的劉璟在這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反正他跟着谷王跑回了南京,還向建文帝獻上了十六條計策。
建文帝派他去給李景隆做參謀,兩個人都是勳臣之後,沒上過陣,哪裡是朱棣的對手。兵敗之後,劉璟連夜奔逃,路上遇到自己的兒子劉貊,于是一起回到南京。
劉璟不被重用,也看出形勢不妙,帶着兒子回了老家,但這個時候再想隐居,已經晚了。
朱棣登基之後,沒有忘記劉璟,召他進京。劉璟宣稱有病,不去,朱棣派人來,以叛逃親王的罪名把他抓去。
不愧是名臣之後,劉璟見到朱棣之後,不卑不亢,一口一個“殿下”,言外之意,就是他根本不認可朱棣這個皇帝,而且很明确地對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劉璟被關入牢獄,如果換了别人,朱棣早把他砍了。劉璟明白自己難逃一死,主動在獄中自缢而死。朱棣看在劉基的份上,沒有株連劉璟的家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