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我們不能不面對大字和小字的問題。從外形上看,一大一小,筆畫一粗一細,很容易辨别。因為大小的區别,它們的使用場所截然不同。
在古代,因字體不同而使用場所也不同。秦有“八體”,即大篆(史籀所作)、小篆(李斯所作)、刻符(用以刻符節者)、蟲書(用以書幡信者)、摹印(刻玺印用)、署書(用于題署)、殳書(用于戈戟)、隸書(程邈作)。新莽時有“六書”,古文(蝌蚪文)、奇字(一說是大篆)、篆書(秦篆)、佐書(隸書)、缪篆(摹印)、鳥蟲書。兩者都對不同書體的使用場所做了規定,如篆書多用于權威、莊重的場合;隸書多用于日常文書;而缪篆,則用于摹印。
今天,人們打破了不同字體的使用界線,而以大小來加以區分。小字因書寫便利,可用于不同生活場所(因硬筆的普及,其實很少用到);大字則多見于摩崖、刻石、牌匾、書法展覽等。
古人留在書法史中的書法作品大多是小字,而學書大多從大字開始,也就是我們臨帖是在把小字寫大。古人寫小字實用成分多,所以無牽無挂、灑脫靈動。今天我們寫大字,要搞藝術,所以動的心思多,難免瘀滞。古人寫小字用熟宣,纖毫畢現,必令筆筆精道才滿意;今人寫大字用生宣,“不拘小節”,常如寫意山水,任墨洇散。古今相比,古人高于今人的在于精研不懈,今人不如古人的在于淺嘗辄止。
古人講,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餘。說的是,大字筆畫不要過于松散,小字筆畫不要過于擁擠,道理淺顯易懂。
當代書法的創新之處,在于從創作方法、創作形式上豐富了大字書法的表現力,特别是書法展覽。至于“幾米、幾十米的巨書”,耗材費力,毫無益處,和古人的巨幅摩崖不可比拟。
今天的書法重任,不僅在于繼承古人的書法技能、美學,更應該研究總結出一套有效的書法教育方法,最終和今天的生活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表現現代人的情志,書寫時代的風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