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數說盤龍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盤龍區區委、區政府帶領全區人民,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着力提升發展質效,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社會民生持續改善,現代化美好盤龍建設成效顯著,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喜迎二十大數說盤龍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黨的十八大以來,盤龍區區委、區政府帶領全區人民,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着力提升發展質效,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社會民生持續改善,現代化美好盤龍建設成效顯著。
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十八大以來,盤龍區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濟保持平穩、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經濟總量不斷攀升
地區生産總值由2012年的362.23億元提升至2021年的1020.03億元,年均增長9.0%。十年來連續跨越7個百億台階,總量擴大了2.2倍。特别是近年來,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2021年全區生産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20.03億元,增長7.0%。
人均水平連上新的台階
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由2012年的4.32萬元提升至2021年的10.28萬元,年均增長7.0%。十年來連續跨越6個萬元台階,2021年突破10萬元,居全省第6位。
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十八大以來,盤龍區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不斷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産業結構在調整優化中逐步向合理化方向邁進,經濟結構更加合理。
産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十八大以來,全區産業結構穩步升級,第一産比重由2012年的0.58%提升至2021年0.62%,第二産比重由29.52%調整至22.15%,第三産比重由69.90%提升至77.23%。農業生産穩定向好。2021年農業增加值6.29億元,是2012年的2倍。工業規模有所壯大,實力再上新台階,成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2021年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118.09億元,比2012年增長58.5%,年均增長14.2%,快于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5.2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第三産業活力迸發,成為新常态下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服務業增加值由2012年259.94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87.84億元,年均增長8.0%。
民營經濟活力持續激發
民營經濟增加值由2012年173.23億元提升至2021年457.34億元,年均增長8.5%。
三、經濟發展後勁增強
經濟增長由投資驅動為主向投資和消費協同拉動轉變。
消費市場持續繁榮
盤龍區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培育消費市場,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使消費成為支撐全區經濟增長的内生動力。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8.12億元,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長11.1%。
投資穩步增長
十八大以來,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加快投資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2年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69.33億元,到2021年當年達到423.62億元,十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814.29億元。
城鎮化進程加快
城鎮作為集聚人口、資源、産業的大平台,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盤龍區常住人口由2012年末的84.72萬人增加到2021年末的99.62萬人;2021年末,盤龍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94.84%,比2012年末提高4.58個百分點。
四、居民生活顯著改善
十八大以來,盤龍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進人民福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生活更加美好。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26526元增加到2021年53781元,10年來實現3個“萬元突破”的跨越式增收;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10347元增加到2021年25229元,2019年突破兩萬元大關。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2012年的2.6縮小至2021年的2.1,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一組組令人矚目的統計數據
展示着黨的十八大以來
盤龍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展望未來,站在新征程的起點,盤龍區将堅持攻堅克難、砥砺奮進,朝着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更快、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盤龍而努力奮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盤龍統計
責編:許妍茹
編審:符亞麗
終審:周健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