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4 15:31:24

我們要認識整個“掉包計”故事在藝術上的成就及其在主題表現上的意義,就必須認識其在人物形象刻畫方面特點和所取得的成就。一部藝術作品成功與否,最主要就是看它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是不是鮮活,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并由此體現出深刻的現實和思想方面的意義。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1

李曙光繪紅樓夢冊頁

紅樓夢刻畫人物的方式,一是在平常的日常小事中刻畫人物形象,另外就是在一些相對宏大的事件中集中展示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征。

這樣的大事件不多,在前八十回中或許隻有“抄檢大觀園”可以稱得上是這樣的大事件,在後四十回中,大概有“掉包計”和“抄家”可以算。這種風口浪尖的大事件,往往成了衆多人物性格展現的大舞台。

在“掉包計”這個大事件中,也集中展現了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而首屈一指的人物形象刻畫毫無疑問就是賈母這個人物的塑造。可以說,如果沒有後四十回中“掉包計”對賈母人物的刻畫,賈母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

在整個前八十回中,我們所看到的賈母隻是一個會享福的,疼愛孫兒孫女,也惜老憐貧的一枚“老祖宗”。對她個人來說,她也沒有參與任何足以表現出她性格特征的大事件。

在後四十回,正是在為了家族前途命運的“掉包計”的大事件中,賈母這個人物有了第一次透徹的表現(另外的事件後面還有兩個,一個是抄家,一個是賈母的死),基本完成了賈母這個封建大家族家長的人物塑造,從而升華了寶黛悲劇所具有的思想意義。

分析賈母這個人物在“掉包計”中的刻畫,我們主要可以從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就是她堅定的傳統價值觀,第二就是她為了大家族利益的“敢于擔當”的精神,第三就是慈愛的祖母形象。本文中我們主要以第一點為主,其他兩方面稍稍涉及。

在前80回中,滿腦子舊的傳統道德觀念,主要體現在王夫人身上,雖然賈母也有幾次有意無意地誇獎過寶钗,在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中也在說笑時,嚴厲抨擊過那種私相授受私定終身的自由的愛情。但無論是金釧兒事件,還是抄檢大觀園的風波,賈母基本上都是置身事外。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2

電視劇《紅樓夢》中賈母劇照

但是,到了後四十回在決定大家族的根本利益的寶玉婚配大事上,在”掉包計“大故事的起始,卻是賈母按照她的觀念喜好,作主選中了寶钗,而否定了黛玉。為什麼會是如此直截簡明的取舍呢(當然,在前面及前八十回中有鋪墊)?

這就是因為,按照舊的禮教的道德标準來看,寶钗是最為标準的封建淑女,用賈母誇獎的語言來說:就是寶钗“溫柔和平”,“有耽待,有盡讓”,能“寬厚待人”,而自由表現真性情真個性的黛玉,在賈母眼裡卻是性情有些“乖辟”,不能如她寶姐姐一樣“寬厚待人”,“有耽待,有盡讓。” (由于我們在前面已經有所引用和論述,此處隻簡略提及)。

賈母的傳統的道德價值觀不僅表現在她在寶钗和黛玉的比較取舍上,更表現在她對于私相授受的自由愛情的極端厭惡上。

我們知道,在前80回中的第54回,賈母在評戲中幾乎是用嚴厲甚至刻薄的語言批評了那種如“西廂”“牡丹”中所表現的自由的愛情: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3

程乙本賈母繡像

……隻見了一個清俊男人,不管是親是友,想起她的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哪一點兒象個佳人?就是滿腹文章,做出這樣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在第54回時,可能我們誰也沒有把賈母的這番話當真,一是因為當時賈母本來就是在說笑的語境中說出這番話的,第二,賈母當時也并沒有面臨這樣的“不成體統”的事情。但是到了後四十回的“掉包計”的時候,賈母幾乎是一絲不差地表現了實踐了她對于這種私定終身的自由愛情的否定甚至厭惡。

還在第90回賈母通過“黛玉絕粒”第一次知道了黛玉和寶玉悄悄相愛的時候,賈母便“皺了一皺眉”并對邢夫人和王夫人說:

……我正要告訴你們。寶玉和林丫頭是從小兒在一處的,我隻說孩子們怕什麼。以後時常聽得林丫頭忽然病,忽然好,都為有了些知覺了。所以我想他們若盡着擱在一塊兒,畢竟不成體統。

賈母在此的“皺眉”和“不成體統”的評判,其所厭惡的還不僅僅是賈母以及王夫人所不喜歡的黛玉的不符合閨範的個性性情,也是對黛玉這樣“見了一個清俊男人”就私自相愛的行為的厭惡。

在第97回在賈母得知黛玉因此而重病之時,賈母有一段人物語言最好地表現了她對這種傳統價值觀的秉持堅守: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4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孩子們從小兒在一處兒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該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兒的本分,我才心裡疼他。若是她心裡有别的想頭,成了什麼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她了。”

……因回到房中,又叫襲人來問,襲人仍将前日回王夫人的話并方才黛玉的光景述了一遍。賈母道:“我方才看她卻還不至糊塗。這個理我就不明白了!咱們這種人家,别的事自然沒有的,這心病也是斷斷有不得的。林丫頭若不是這個病呢,我憑着花多少錢都使得;就是這個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沒心腸了。”

在賈母的眼裡,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做女孩兒的本分”,如果黛玉心裡有“别的想頭”,私自和寶玉相愛,那她簡直不是人的行徑,她簡直不配得到我的疼愛,她的“這心病也是斷斷有不得的”,如果她有這個病,不但治不好,而且我也“沒心腸”給她治。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5

戴敦邦繪賈母

賈母的這段話,對這種不守女孩兒本分的“心病”“想頭”給予了徹底的否定。一直到第98回賈母得知黛玉的死訊時,賈母也仍然不改其固有的價值觀:賈母聽王熙風告訴黛玉的死訊時:“眼淚交流,說道:‘是我弄壞了她了,隻是這丫頭也忒傻氣。”

賈母明白,是她活活拆散了黛玉和寶玉,直接導緻了黛玉的死。但即使如此,賈母仍然認為,這種私相授受的愛情,這種“想頭”,是不應該的,是違背比天還大的傳統的道德規範的“傻氣”。

正是“掉包計”對賈母形象的刻畫,才真正完成一個封建大家族家長的形象,如果不是後四十回,尤其如果不是“掉包計”對賈母的刻畫,賈母就隻是前80回中一個隻會和孫兒孫女們享樂的老太太。

此外,我們要特别注意的是,掉包計對賈母形象的刻畫,才真正使整部紅樓夢的反封建禮教的主題鮮明并升華起來。在前80回中,當然也有金钏兒的死,抄檢大觀園中對晴雯等人的驅逐,表現出了這一反封建禮教的意義。

但是,畢竟整部紅樓夢主要是圍繞寶玉和黛玉而寫的,主要是圍繞“金玉良緣”和“木石姻緣”的矛盾沖突而寫的,如果在這一矛盾沖突中,不能最好也最自然地表現出舊的傳統的封建禮教與漸漸蘇醒的自由的、個性主義的價值觀的矛盾沖突及其悲劇結局,那麼對于整部紅樓夢的主題的表現與升華,将會帶來根本性的損害。

在此,我們覺得還有必要對“掉包計”中對賈母形象的刻畫對主題表現的意義問題進行一番更為細緻的分辨,它對主題的升華主要是兩方面的:

一方面,它批判了中國傳統的價值觀中那種對于個性、真性的漠視甚至否定。魯迅先生曾經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裡說:“季劄說:‘中國之君子,明于禮儀而陋于知人心。’這是的确的,大凡明于禮儀,就一定要陋于知人心的。”

魯迅和2000多年前的季劄所說的“明于禮儀”的“禮儀”,其實不是别的,就是我們日常常說的“做人”文化,也就是日常的應酬進退、待人接物那一套。也就是賈寶玉在第5回中在秦可卿的房間裡所看見并厭惡的那幅對聯所精要概括了的那種做人文化。曹雪芹在第5回中所描寫的這個細節,常常為人所忽視,尤其不能理解的是,它常常被人從反面進行了引用和理解:

當下秦氏引一簇人來至上房内間,寶玉擡頭看見是一幅畫挂在上面,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秦氏聽了笑道:“這裡還不好,往哪裡去呢?——要不就往我屋裡去吧。”

秦可卿首先引導寶玉來到的房間顯著的陳設是一幅“燃藜圖”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一幅對聯(這些都有象征意義),這兩樣東西,體現的正是整個封建道德文化的精髓,一是讀書,一就是“做人”。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6

劉旦宅繪秦可卿

及至寶玉看見這副對聯,表現的是極緻的厭惡,其反應是“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曹公對這種做人文化的否定難道不是非常清楚的嗎?

2000多年前的季劄,200多年前的曹雪芹,近100年以前的魯迅,他們的思想其實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存在的一個弊病,這就是過于重視(明于)人們表面上的客套應酬,而對于人們的真性情、真心靈卻往往忽略,甚至鄙棄了。

難道不是這樣嗎,就真性情真心靈而言,黛玉難道不是更加純真率真嗎,但是,偌大的賈府裡又有幾個人真正理解喜歡黛玉呢?賈母在選孫兒媳婦時,幾乎是不加思索地就選定了寶钗,否定了黛玉,何也?

這首先就是因為寶钗她會做人,聽戲揀賈母愛聽的挑,選菜揀賈母愛吃的選,還當面誇獎賈母比風姐姐更加能說會道,在王夫人因金釧兒跳井後為難時,她奇怪地安慰王夫人說也許金釧兒是到井裡面去玩兒淹死的,并把自己的衣服拿去給死人裝殓。

就連人人都不待見的趙姨娘,寶钗也會不忘送給她一份禮物,喜得趙姨娘屁颠屁颠地專門跑到王夫人那裡去誇寶钗(而黛玉,卻幾乎“從不看他們娘兒們一眼”)。反觀黛玉,除了裸露自己的一顆真心靈,這些表面功夫她幾乎一樣也不會。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7

電視劇《紅樓夢》中薛寶钗劇照

但是,其實黛玉是更有真心的,待人心中是從無芥蒂從無成見的,一心愛寶玉不說,就是對她剛開始頗不喜歡以為其“心裡藏奸”的寶钗,在第42回寶钗因黛玉無心說出西廂中的語句而規勸她并成功将其收伏以後,她首先就有一番令人感動的對寶钗的剖腹交心之言,從此就将寶钗當成親姐妹一般,把薛姨媽當成了自己的親媽,把薛寶琴當成了自己的親妹。待湘雲也一樣,雖然因為湘雲曾取笑她像小戲子而和她鬧過矛盾,但是,對這些區區小事,黛玉心中毫無芥蒂,後來也與湘雲成了推心置腹的好姐妹。

還有,小說中的“忠紫鵑”可以說是一面折射黛玉的鏡子,紫鵑對黛玉的情感,其實不僅僅是下對上的“忠”,而是那種赤子般的心靈的共鳴共振:紫鵑的赤子情懷其實也折射了黛玉的赤子情懷。

但是,在傳統的重視表面禮儀的“做人”文化中,人們往往隻見到人們外在的一套應酬進退噓寒問暖,而對其真正的内在心靈往往缺少感受力,棄之若敝履。

其實,在整個賈府,上至主子,下至奴才嬷嬷,幾乎個個都更喜歡寶钗,人人皆謂黛玉“不及”。不僅僅賈母不大喜歡伶牙利齒使氣任性的黛玉,申之為“沒耽待”“沒盡讓”甚至“乖癖”,連襲人也生怕在她之下做妾,那個有些愚頑的王夫人更是連長得和“林妹妹”一樣的人都厭惡,在整個賈府,無論上下,大約除了寶玉和紫鵑,都不大喜歡林姑娘,都以為林姑娘“不及”寶姑娘。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8

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婚裝照

其實,我們如果把這個問題更加擴大就會發現,紅樓夢中對于這一文化現象的批判,不僅暗含在掉包計的故事中,也不僅暗含在寶黛钗的三角矛盾中,在小說中屈死的寶玉眼中的“第一流人物”晴雯,究其實,也還是多半死于她的這種有鋒芒的率真的個性。

而與之相對,被稱為“钗副”的會做人的襲人,卻早早的就成了每月拿着二兩銀子準姨娘,一遍又一遍地被王夫人追着叫“我的兒,我的兒”。黛玉的悲劇,“掉包計”的故事及其賈母等的人物形象刻畫,就是這樣蘊含了一個重大的文化主題。

“掉包計”的故事及其賈母形象的刻畫與主題的表現和升華相關的第二點,就是它表現了秉持舊的傳統價值觀的賈母對于自由戀愛的敵視。在賈母一流秉持傳統的道德價值觀的人看來,不聽媒妁之言,不由父母之命,就私相授受私定終身,是“人不成人,鬼不成鬼”。

所以,在賈母知道黛玉和寶玉的居然有如此“私情”的時候,她幾乎就從生理上表示厭惡地“皺了一下眉”,即使在黛玉因此而病重,甚至因此而喪命的時候,賈母也沒有對黛玉的此意種行為表示絲毫的原諒,因為在賈母看來,這是做人的道德底線,是不能違背的政治正确。

掉包計的整個故事,尤其是通過賈母這個人物形象的刻畫,就是這樣表現了升華了在前80回中已經有所表現,但是還不充分而鮮明的兩大主題,即對做人文化和舊的禮教的批判。可以說,紅樓夢中所蘊含的尤其是通過“掉包計”所表現升華了的這兩大主題,使它成了幾百年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聲。

當然,就其個人來說,賈母,甚至還有王夫人,她們都不是什麼邪惡蛇蠍之人。賈母疼愛寶玉,也極寵愛外孫女黛玉,可憐呵護挨打的小道士等等,可以說是一個極慈祥的祖母和外祖母。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9

戴敦邦繪王夫人

即使是王夫人,雖然聲色俱厲地攆逐了晴雯和芳官等人,對金釧兒和晴雯的死,負有直接的責任。

但是,她吃齋念佛,在金釧兒不幸跳井死去之後,她也心懷歉疚,給了金釧兒一家以超額的撫恤,又讓玉钏兒代替當差并拿了雙份的月俸,在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王夫人居然贈送給了劉姥姥200兩銀子的巨款,這說明從個人品德上說來,她也不失為是一個心懷慈愛之人。

她們所秉之“惡”,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她們是什麼“惡人”,而是在于她們有意或無意信奉的理念,她們有意無意所信奉的傳統的價值觀和一種新的理念和價值觀形成了矛盾和沖突。

此外,不僅賈母、王夫人是如此,就是幾乎身不由己處于“掉包計”漩渦中的寶钗和襲人,也是這樣。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10

趙成偉繪襲人

寶钗和襲人專會“做人”,也許并非是什麼“虛僞”,她們對晴雯和黛玉所造成的損害(襲人的“避嫌”之論間接地造成了晴雯被逐,甚至也間接地促成了寶黛悲劇;而寶钗面對婚姻大事“一切聽媽媽的安排”,使她對寶黛相愛閉口不言),或許也并非是她們成心害人,她們也隻是順從地接受舊的那一套倫理文化的揉搓塑造,并且真心以為這才是女兒之正道。

所以,錯的不是個人,而是人們身處其中而不自覺的曆史和文化境遇。就像第32回當寶玉把說仕途經濟當成是“混賬話”時,“襲人和湘雲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賬話麼?”

這種基于倫理價值的沖突而非基于所謂命運和個人的惡行而形成的悲劇,就成了王國維所說的“第三種悲劇”,亦是其最高的悲劇:“……第三種之悲劇,由于劇中之人物之位置及關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蠍之性質與意外之變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種悲劇,其感人賢于前二者遠甚。何則?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不過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為之而已。由此觀之,《紅樓夢》者,可謂悲劇中之悲劇也。”

當然,王國維由于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把紅樓夢中這種價值觀的沖突看成是一種人類的恒狀,而忽略了這種價值觀沖突的曆史性,忽略了舊的惰性的然而暫時強大的價值理念和新的然而暫時十分弱小的價值理念的沖突本質,卻是可以商榷的。

在此,我們或許正可以借用恩格斯一句對悲劇的論述來概括紅樓夢以及“掉包計”所表現出的悲劇,就是“曆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暫時不可能實現”的悲劇。

最後,我們也補充說一下在“掉包計”故事中賈母形象另外的性格元素。賈母是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的人,不是某種思想的符号,而是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人物,也正因為此,賈母的性格及其及其思想主題意義,才顯得真實可信。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11

郵票《賈母接外孫女》

在“掉包計”的大事件中,賈母給人另一最深的印象,就是她作為大家族的一家之長,作為祖母,那種義不容辭的擔當精神。在“掉包計”的過程中,發生了多少變故,有寶玉的失玉病重,有黛玉的絕粒,後又有黛玉知道真相後的吐血而亡,寶玉在半明白半糊塗中的昏死等等,都是賈母一個80歲的老人在左支右绌,真可以說是其事可悲,其情可憫。在最初議定寶钗時,賈府的一棵本來枯死的海棠突然反季忽榮。衆人都以為不吉利,獨有賈母力排衆議,強以此為吉利瑞祥之兆:

正說着,賈赦、賈政、賈環、賈蘭都進來看花。賈赦便說:“據我的主意,把它砍去。必是花妖作怪。”賈政道:“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賈母聽見,便說:“誰在這裡混說?人家有喜事好處,什麼怪不怪的。若有好事,你們享去;若是不好,我一個人當去。你們不許混說!”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12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其實博識明理的賈母心中何嘗又沒有忐忑,但是作為一家之長,她不能在這關鍵處露怯,她要以一人之身擔負起守衛家族的重任,正如她所說的那句話:“若有好事,你們享去;若是不好,我一個人當去!”

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後來在一個又一個的巨浪中,她硬是以其老邁之軀,當于風雨潮頭之上。當她知道黛玉真心愛着寶玉并因此而重病時,她決心以她的親外孫女兒作為犧牲,以成全她唯一的嫡孫,當她知道寶玉在昏愦中仍然愛着黛玉時,連鳳姐也知道“掉包計”的事已不可行,但是事已至此,賈母仍然決意破釜沉舟,按原計劃實行。這些的确都表現了賈母的果決敢為。

在寶玉的婚禮中,種種籌劃,種種安排,幾乎都出自老太太一人之手,在寶玉婚禮時突然昏死,家中一片混亂之時,賈母竭盡心力左右維持,與衆人一樣“坐以待旦”。

可以說,掉包計的故事,把一個中國式的為家族的利益而擔當一切的老祖母的形象刻畫得十分真切,甚至也可以說十分感人:她們也許十分頑固,十分昏愦,但是那種為了家族利益,犧牲一切,敢于擔當的精神,卻也是十分中國化的,不能不說是我們傳統力量的來源之一。

此外,在掉包計中,賈母的那種老祖母的慈愛特性也得到了盡情展現。前80回中,賈母對寶玉的寵愛雖然多,也極細,但是那都是一些瑣屑小事,唯有到“掉包計”,賈母為了寶玉,種種計劃,種種擔當,種種冒險,種種犧牲,無一不是為了這唯一的嫡孫子着想。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13

連環畫《黛玉焚稿》

此外,對黛玉的愛,對黛玉死的痛心,也都是出自賈母的真情,雖然在價值觀上,在為了家族利益的取舍上,她否定了黛玉,甚至說犧牲了黛玉,但是她對黛玉的那種骨肉親情,卻還是出自于她的肺腑深處,小說中有一段寫賈母哭黛玉的文字,可以說很好地表現賈母對黛玉的死所具有的複雜情感:

鳳姐到了寶玉那裡,聽見大夫說不妨事,賈母王夫人略覺放心,鳳姐便背了寶玉,緩緩的将黛玉的事回明了。賈母王夫人聽得,都唬了一大跳。賈母眼淚交流,說道:“是我弄壞了她了。但隻是這個丫頭也忒傻氣!”

說着,便要到園裡去哭他一場,又惦記着寶玉,兩頭難顧。王夫人等含悲共勸賈母:“不必過去,老太太身子要緊。”賈母無奈,隻得叫王夫人自去。又說:“你替我告訴她的陰靈:‘并不是我忍心不來送你,隻為有個親疏。你是我的外孫女兒,是親的了;若與寶玉比起來,可是寶玉比你更親些。倘寶玉有些不好,我怎麼見他父親呢!’”說着,又哭起來。

賈母的這段哭詞,的确寫得很傷感,應該說的确包含了賈母對黛玉死的痛心,這不是假的。此外,這段哭詞也包含了賈母此時此地所有的其他感受。

簡要分析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形象(賈母形象的刻畫及其意義)14

電視劇《紅樓夢》中賈母、王熙鳳、林黛玉劇照

首先,賈母明白,“是我弄壞了她了”,她知道黛玉是因為她拆散了她和寶玉而死。

第二,賈母因為其固有的價值觀,也因為她要從大家族的利益上考慮,賈母對黛玉的态度,此時也并沒有改變,所以她認為黛玉這樣與寶玉私自相愛,甚至癡情而死,仍然是不對的,是“忒傻氣”。

第三,賈母對寶玉親情,仍然大于對黛玉的親情,這在古代的男權社會,也是一種常見現象。

整個“掉包計”的故事,賈母的人物形象主要就由這三方面的元素構成,即她極堅定的傳統價值觀,她的一家之長的擔當,她的慈愛。

這三點不是分離的,是一個完整的性格整體。可以說,“掉包計”所展現出來的賈母的形象,是中國傳統社會中,一個非常具有典型意義的封建大家族的家長形象,它與後來巴金的《家》中的高老太爺的形象具有某種相似之處。她的成功刻畫,使紅樓夢的反封建禮教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