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一章,“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是說,道體幽深玄遠,冥昧難識,但是确有物精實存其中啊。“窈”是說幽深,“冥”是說暗昧,而“精”則是物質之微粒。此句,上承前句之“象”(外形之文),上句之“物”(萬物之體),下接下句之“信”(道體之實存),是天下萬物由外而内、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四個層次。本句理解的關鍵,是“窈”而“冥”之中的“精”,物質之顆粒,而這種“精”具有相對尺度,對于宇宙可能是日月星辰,對于大地則是天下萬物,對于萬物則是原子,對于原子則是原子核,無限分辨下去,以至于“信”,也就是“道體”之“實存”。
日月星辰,天之精也
【版本】
本句,楚簡本缺失,帛書本作“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河上公本、王弼本作“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傅奕本作“幽兮冥兮,其中有精”。“窈”本義為“幽深”,義同“幽”,故各本義同。帛書本最古,且義勝,故從帛書本,即“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
銀河星系,萬光年也
【釋義】
“窈”:幽深,深遠。形聲字,穴表意,篆書像洞穴之形,表示深遠;幼表聲,幼有“幽”意,表示深遠而幽不可測;本義是幽深。《說文》:“深遠也。”《廣韻》:“深也,靜也。”《莊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淮南子˙道應訓》:“可以明,可以窈。注:窈讀如幽。”
“冥”:冥昧,昏暗。《說文》:“冥,幽也。”甲骨文,上邊是日、月被關在牢或房屋中的形狀(反映了日食、月食現象);下邊是雙手,表示光線黑暗,靠雙手摸索。金文、小篆仍從“牢、日、雙手”,演化出“宀、日、六”的痕迹。隸書(漢《楊震碑》)以直筆方折寫作“冥”,成為今文。《說文》:“幽也。從日、六、宀聲。日數六,十六日而月始虧,宀亦夜也。”《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爾雅˙釋言》:“幼也。注:幼稚者,冥昧也。”《詩經˙小雅》:“哕哕其冥。”《禮˙月令》:“其神玄冥。”《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楚辭九章》:“據青冥而摅虹。”
“精”:物體顆粒,物質粒子。這種微細顆粒具有相對性的意義,也就是說,對于不同的空間尺度,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如對于天象,日月星辰均為“精”;對于地表,塵土顆粒就是“精”;對于分子,原子核就是“精”。本義是上等細米。形聲字,“米”表意,古文字形體像稻稭上脫落的米粒;青表聲,青勝于藍,表示精是上等好米;本義是上等細米。《說文》:“擇也。”《增韻》:“凡物之純至者皆曰精。”《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易經˙系辭》:“精氣為物。疏:陰陽精靈之氣,氤氲積聚而為萬物也。”《左傳˙昭七年》:“子産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左傳˙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陰精。”《左傳˙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精曰熒惑,土精曰鎮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莊子˙德充符》:“勞乎子之精。”
窈呵冥呵,以其遠也
【簡評】
本章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粗及精,層層揭示了形象(天象與地形)背後實存之道體,分為“象”、“物”、“精”、“信”這四個層次,分别指代外觀層面、物體層面、物質層面、實在層面,逐層解開了自然之中天地萬物背後的“道”。本句,則是指物質層面的“物精”,指組成物體之粒子或顆粒。
“窈”是指幽深,深遠。因為佛教教義與道家哲學并無根本不同,例如“道法自然”等價于“法而如是”,因此可以借用于佛教教義。佛教教義提出了“三千大千世界”的範疇,日月所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禅天)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由此可知,自然浩瀚無垠,小小的太陽系範圍是一光年,小小的銀河系範圍是20萬光年,整個自然呢?我們無從得知。這是多麼的幽深玄遠啊?因而謂之“窈呵”。
“冥”,是冥昧,昏暗。一方面,太過遙遠的天體,因為“窈”或者說幽深、深遠,所以即便天體能夠自身發射可見光,也會因為距離太過深遠,被反射或散射殆盡,因而遙遠的天體,看起來冥昧昏暗。另一方面,不算遙遠的天體,自身所發射或反射的光,也必須是可見光,且能量密度足夠,才能為人眼這個視覺傳感器(依靠視網膜上的杆細胞和錐細胞識别物體,檢測範圍具有有限性)所識别。太陽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着的一個理想球體,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和會發光的天體,除此之外的行星和衛星,都是在反射太陽光。因為自然之中絕大多數天體距離人眼太過遙遠,或者雖然距離近但不發可見光,因此謂之“冥呵”。
杳杳冥冥,不發光也
“精”是組成物體的顆粒,或者說物質的粒子。“精”的本義,是稻谷的米粒,表示上等細米。《易經˙系辭》:“精氣為物。疏:陰陽精靈之氣,氤氲積聚而為萬物也”,因此,精氣組成了天地萬物。這種微粒或粒子,具有相對性,取決于所考察的範圍和尺度。(1)宇宙之精。對于宇宙來說,日月星辰都是“精”。《左傳˙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陰精”,是說太陽是陽氣的精華,向外輻射能量(陽是蓄能多,或輻射能);月亮是陰氣的精華,向内吸收熱量,反射和散射陽光(陰是蓄能少,或吸收能)。《左傳˙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精曰熒惑,土精曰鎮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2)萬物之精。稻谷之“精”,為種子,因此,精的本義是上等細米;人類之“精”,為精和卵,以成胎生。道教之中,有“精氣神”之說,這裡的精,是指“靈”、“精氣”。《左傳˙昭七年》:“子産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莊子˙德充符》:“勞乎子之精。”(3)物質之精。物質之精,是原子;原子之精,為原子核;如此細分下去,直至“道體”之“實在”——一種正弦波。因此,道體充斥在宇宙之中,其大無外;道體的聚合和存在形态各異,最小的形态,是道體本身,其小無内,(極可能)是一種正弦波。這說明,“精”是各種物質形态的組成顆粒,是一個相對的範疇,随所考察物體尺度範圍而有所不同。
《莊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窈冥冥。”這個至道,便是“其大無外”而又“其小無内”的“道體”,一種極其微細、不可細分的客觀實在。就目前科學可以探知的成果來預判,道體極可能是一種基本的正弦波,自然中的一切能量和物質,都是由它組成;而物質,不過是能量的一種較為緻密的組合和存在形式,某些物質形态,“視之可見”,或“聽之可聞”,或“搏之可得”,人類的天賦感官恰好可以感知,因而可以進行科學研究罷了。然而,道體的存在,正如《淮南子˙道應訓》所雲“可以明,可以窈”,因此探尋起來,“有無相生”,幻化無窮,“玄之又玄”,真可謂“衆妙之門”。妙甚至哉!道也。
恒河沙數,皆有精也
【本号文章均為原創。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