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鴻桂(右一)生前走訪貧困戶趙青峰,并帶他去做病情鑒定。
江鴻桂(中)生前在參觀考察,拟引進加工廠。
紅網時刻新聞6月6日訊(通訊員 王玖華 朱五一 戴楚文)時間,定格在2022年5月19日晚上,江鴻桂突然去世了,享年58歲。得到噩耗的村民,懷着悲痛的心情,利用微信和視頻,表達對江鴻桂的懷念和哀思。
江鴻桂,生前任湖南省雙峰縣花門鎮華喜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4年,在廣東擔任工程項目負責人的他,受到村民邀請,回鄉當村幹部,當年被選為原群喜村村主任,此後一門心思撲在家鄉發展上。8年來,他踐行着一名共産黨員的莊嚴承諾,赢得了“一心為黨、一心為民、一心為公”的美譽。
一心為黨矢志不渝
2016年,原群喜村與青華村合并為華喜村。此前,幹群思想不統一,工作難開展。面對這樣的局面,江鴻桂沒有畏難退縮,而是入戶走訪,傾聽群衆呼聲,與村幹部交心談心,凝聚人心。就這樣,人心聚攏了,工作好開展了。2019年,因原村部場地狹小,設施不全,他提出重建村部的設想,克服一無資金、二無援助的困難,最終籌措了80萬元,新村部于2020年5月竣工使用。
小弟江鴻輝最怕接大哥的電話,原因是他當上村主任後,打來的電話多半是要錢:“老弟,村裡要搞建設了,你捐點吧。”弟弟心疼的不是錢,而是大哥的身體:“天天隻講搞建設,身體累壞了卻沒法建設了。”每次大哥笑眯眯地說:“還是捐點吧,以後不搞了。”但下次照樣要弟弟支持。2019年過春節,兒子拿2萬元給他過節,錢一到手,就跑去還公路硬化工程的欠款去了。
一心為民造福鄉鄰
江鴻桂手機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是華喜村危橋改造工程。修建于五十年代的群喜橋,是周邊2個村8個組村民的主要通道,橋面狹窄,加上年久失修,危及人身安全。2017年,他就向上級申報改造,發動村裡的愛心人士捐款,直至今年3月,籌措到建橋資金。“這是一項民心工程,必須做好。”施工隊進場後,工地就是他的家,安全監管、項目進度、工程質量,事必躬親。“沒想到,橋快修好了,他卻走了。”60多歲的村民趙嗣貴,哭訴着江鴻桂修橋的事情。
趙為水夫妻都是殘疾人,是村裡的低保戶。2014年,他家搭建的簡易闆房生鏽漏雨,成了危房,趙為水為此三天兩頭去上訪,江鴻桂千方百計協調資金,幫他建起了3間瓦房,又打井喝上了自來水,公路也通到了家門口,深受感動的趙為水再也不上訪了。而為此花費的14萬元資金,江鴻桂就墊資3萬元。聽說他突然離世,不能走動的趙為水堅持請人拉來靈堂,看江鴻桂最後一眼。
75歲的趙大爺曆數着江鴻桂辦的民生實事:8年來,先後牽頭建好了2個村部,整修了5口山塘,新修3條公路,硬化4條公路,改造3條農電線路,新增5台變壓器,招商引資建好了農貿市場和制衣加工廠。為了村裡的建設,個人捐款4萬多元,争取上級資金100多萬元,向愛心人士募捐資金50多萬元。
一心為公兩袖清風
江鴻桂于2012年入黨,嚴格要求自己,不要群衆一分錢,不吃群衆一餐飯。微薄的工資不夠花,就把主意打到了子女身上,兒女孝敬的錢全部用在村裡的公益事業上。他兒子在雲南昆明工作,女兒在縣城,老妻在昆明帶孫女,他一個人在家,心思全在工作上。女兒雙休日回來,煮的菜放在冰箱要吃好幾天,工作疲勞了就煮點面條充饑。後來看到方便面方便,到超市買了一大箱備用,被女兒全扔了,怪父親不愛惜身體。
華喜村與衡陽交界,村情複雜。今年3月,華喜村設立疫情防控健康咨詢服務點,江鴻桂堅守抗疫前線,外防輸入,創建無疫社區(村)。同時,想盡辦法提高疫苗接種率,安排女婿專程接送接種人員20多次,村幹部過意不去,要為其女婿報銷車費,被江鴻桂婉拒了:“說好的是義務接送,不能失信壞了規矩。”
村部招标、中标的包工頭提出加價,被他嚴詞拒絕:“這是經過公開招标的,加價是不可能的。”與他并肩戰鬥的村幹部袁國華,感受最深:“江書記的事迹,三天三夜也講不完,跟着他幹,渾身是勁。”說到這裡,袁國華痛哭失聲:“江書記你走得太急了,全村有部分山塘還需要清淤整治,2條小河也沒有疏浚到位,美麗屋場建設還要完善,環境衛生整治還要發力,上峰寺旅遊開發還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油茶林基地還未承包落實,青華市場的組級公路需要加寬……”
江鴻桂走了,走得這麼匆忙,但他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民生情懷,永遠留在華喜村村民心中,生前的心願,一定會實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