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說的就是春天來臨之際,
百花盛放時候詩人的一種情懷
春天到了
在詩詞中有很多很多描寫春的句子
那麼,你知道哪些呢?
迎春花《中書東廳迎春》
宋·韓琦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春花又名報春花、黃素馨、金腰帶
它小枝細長,枝條披垂,葉叢翠綠。
冬末至早春,迎春先花後葉,花色金黃外染紅暈,有清香。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有兩首詩專門描寫迎春花
其中《代應春花招劉郎中》中寫道: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時開。
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稱贊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時開",并說"杏園"這樣的皇家園林,也不敢不讓迎春花入住,因為初春無花之時,也隻有迎春花可看。
瑞香《瑞香》
宋·楊萬裡
買斷春光與曉晴,幽香逸豔獨婷婷。
齊開忽作栾枝錦,未圻猶疑紫素馨。
絕愛小花和月露,折将一朵篸銀瓶。
今年偶憶年時句,倦倚雕欄酒半醒。
早春時節,寒意猶存,
瑞香花卻悄然綻放,吐露芬芳。
瑞香以香著稱,《群芳譜》稱它是“麝囊”。
瑞香又名瑞蘭、千裡香、睡香、蓬萊花等。
民間也稱雪凍花、奪香花,為瑞香科常綠小灌木。
瑞香栽培的曆史悠久,原産于我國長江流域。
在楚辭中稱作“露申”
到宋代則廣為種植,後傳入日本,
現廣泛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的溫暖地帶,
瑞香早春開放,花成簇生于枝頂,
有紅、紫、白、黃等色,
金邊瑞香是瑞香的變種,
以“色、香、姿、韻”四絕蜚聲世界,
是世界園藝三寶之一。
瑞香的香其實并不濃烈,花小香輕,
非常契合宋代文人審美。
楊萬裡寫此花雅緻,有生動的形容。
“短短薰籠小,團團錦帕圍。
浮陽烘酒思,沉水著人衣。”
蘇東坡對瑞香含蓄的氣質倍加欣賞,
贊其:“骨香自不知,色淺意殊深”
水仙《山礬代山谷改評》
宋·艾性夫
刻玉珑鬆萬萬葩,暖香薰透小窗紗。
水仙未可呼為弟,此是春風第一花。
每逢新春佳節,爆竹聲聲,水仙花競相開放。
因此水仙花曆來被看作是祥瑞之兆、吉祥之花。
象征辭舊迎新、吉祥如意、團圓美滿。
水仙也成為最受歡迎的年花之一。
中國水仙都特色鮮明,
單瓣型顔色潔白,6片花瓣,
花心有一圈金黃色的副花冠,像杯盞
“花似金杯薦玉盤”
所以别名“金盞銀台”或“金盞玉台”
“得水能仙天與奇 ”
水仙氣味芳香,楊萬裡贊她“韻絕香仍絕”。
楊慎說她“清香況複賽蘭荪”。
水仙是少有的可雕刻的花卉,能塑造成千姿百态。
每到春節,不少地方都會舉辦水仙花展。
展現“淩波仙子賀春來”的景象。
水仙花期“早于桃李晚于梅”。
在百花凋零時,歲寒三友松竹梅有葉無花或有花無葉。
水仙卻花葉并茂,所以宋代詩人方嶽贊她“歲寒不改雪霜姿”。
水仙又與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為“雪中四友”。
酷愛水仙的黃庭堅認為水仙具有梅花一樣的品格。
“隻比寒梅無好枝”
劉灏也贊水仙: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與江梅相并時。”
水仙超凡脫俗、冰清玉潔,元代畫家程棨把水仙比喻成“雅客”。
水仙也與蘭、菊、菖蒲并稱“花草四雅”。
而黃庭堅眼裡的水仙更具風韻
“淩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杜鵑《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杜鵑花種類繁多,花、葉兼美,
花冠漏鬥形,花色絢麗,有深紅、淡紅、杏紅、紫、白等多種色彩,又名映山紅。
春季滿山開放,像彩霞繞林,也被譽為“花中西施”。
我國早在唐代就開始廣泛栽培。
“美不自美,得人而彰”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則對杜鵑花情有獨鐘,不但寫下許多贊美詩句,還親自移植栽培。
第一次移植沒有成活,寫下
“争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
他最重要的一首贊美杜鵑的詩是《山石榴寄元九》,
詩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劚(zhú)得廳前栽。
爛熳一闌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天氣漸漸回暖,春天的比我們預料的還早的來臨
在你心中,春天是什麼花呢?
來源:林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