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著作,也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曆史上對論語有許多高度的評價,但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論語一些言論對人性壓抑的很厲害,而且從功利性的角度來說很多關于禮或者祭祀的内容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并沒有多大的用處。
但是論語如果隻是這麼簡單,就不會成為我們的文化經典了,實際上論語包含着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細細去讀、去悟的話,對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起到很大的提高作用。
今天我想就論語告訴我們的教育方面的意義以及立身處世之學展開讨論。
教育意義
因為論語不少内容加入了中學課本,所以對于其中一些經典對話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但是在學校裡面看着純粹字面上的翻譯,而且作為考試内容,大家不厭惡就不錯了,怎麼可能真的去品味話中的真意,但是随着年齡的增長,再回過頭品味這些話,還真的能感受到其中的不凡的意境和根生層次的内容。
就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來說,字面上的翻譯是,讀書不思考就會茫然無知,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這種翻譯簡直是對孔子的侮辱,相信學習這句話的初中生也是一臉茫然。
這兩句話根本不應該拆開來翻譯,至少不能夠把其中意思區分開,我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并且會對很多事情進行思考,可是因為我們對于思考的問題了解的不夠,可能就想不出結果來,怎麼辦呢?我們必須充實自己,讓自己對于所思考的問題有一個相應的了解,我們才能想明白。學習也一樣,應該是有目的性的,如果完全沒有目的性的學習,就沒法引發我們思考,這樣所學的東西就不能真正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也就不會牢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小孩問他的父親,天空為什麼是藍的呢?這就是他在思考,不過因為小孩子知識面少,不能明白這個問題,所以如果這個父親能夠帶領小孩查閱相關書籍資料,自然就能夠讓小孩得到知識,這樣教育下,小孩對知識是吸收性的。
同樣的,我們所學習的最好是能夠引發我們思考的知識,這樣一邊學習一邊思考,所學到的知識才更牢固,收貨也才會更大,所以這句話幾乎可以當做我們學習方向的一盞明燈,所以我一再強調學習中國古典文化應該用悟,而不應該直譯,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就是,直譯是沒有靈魂的。
用這種悟的方式,我們再來讀論語,就能得到不一樣的收貨,比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不同的人去悟,會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理解是,這句話是描述我們學習一種知識的階段和境界,而不是真的讓我們去當老師:當我們一開始學習某種知識的時候,我們是吸收性的,但是随着我們不斷地學習和了解,我們自然而然會産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每一次思考相關的知識,我們都能夠有不一樣的收貨,如果别人問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能夠用自己的話闡述給别人聽,達到這樣的狀态這就說明知識本身我們真的已經領悟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了解一個人對所學知識是否學會的标準很簡單,就是讓他自己講述,如果他能夠講述的清楚,并且能夠闡述自己的理解,就說明他真的學會了,如果他沒有辦法将所學清晰的表達出來,也沒有自己的見解,就說明他學的還不到位,這一點放在小孩教育上同樣有用。
立身處世
真正讓我着迷的是論語的立身處世之學。
現在很多人喜歡看雞湯文,其實很多雞湯所說的道理,孔子也都有說道,但是孔子的境界可不是雞湯可以比的了的。
那麼孔子都說了什麼對我們立身處世有積極意義和幫助的話呢?
“誘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這句話可以說是說服人心的十六字真言,無論什麼時候讀這句話,都會發現,當我們勸說别人的時候,或者談判的時候,永遠在這十六字範圍内,經常品味這幾句話,可以極大的提高我們說服人心的能力。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現在有很多人,以說的話别人聽不懂為榮,可是實際上一個人說話别人聽不懂,要麼是他故意賣弄,要麼是他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無論是哪一個原因,時間一長都會讓别人不願意跟你聊天。真正說話厲害的人,是把别人本來不懂的事情,以對方能理解的方式說給他聽。
所以孔子告訴我們,我們說的話,要讓别人聽得懂,不然的話就不叫對話,你的意思也沒辦法傳達給别人,所以對什麼人就要說什麼話,說對方聽得懂的話。
那麼怎麼辦呢?我們需要通過觀察,了解對方的身份,文化程度,情緒等等,在覺得對方情緒能夠接受的情況下,根據對方的理解能力,說出對方身份能夠接受的話。
說簡單點就是要提高我們的情商,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着想,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很好的和對方進行溝通。
這是孔子認為的說話的技巧,還有察言觀色的技巧。
“巧言令色,鮮矣仁!”
翻譯:當一個人喜歡花言巧語,動不動就喜歡拍着胸脯保證,而且專門挑你喜歡聽的話說,這樣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譯:不要擔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應該擔心自己不了解别人。現在有太多的人,過于渴望表達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心裡的想法,可是還有的人他把你看得透透的,你卻半點也看不透他,和這樣的人相處,你覺得最終掌握主動權的人會是誰?真正聰明的人是誰?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翻譯: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個人,就應該注意觀察他的言行,打聽了解他以往的所作所為,考察他現在的秉性習慣,你就能夠了解了,因為一個人真實的自己是不可能永遠隐藏的住的。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翻譯:當年我單純的時候,每次和别人聊天,聽了别人所說的話,就容易相信他就是他自己說的那類人,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和别人聊天的時候,我會聽他的話,然後觀察他的行為,查看他是否言行一緻,才能夠判斷出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些都是立刻就能學以緻用的經典話語,多讀,多悟自然會有收獲,如果把這些話展開來說,可以說出很多内容來,但是我不是很願意這麼做,因為隻有自己悟到的,才是我們自己的,
而且我特别喜歡讀這些話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話都是高度壓縮過的,記起來也簡單,記住了之後能夠時不時對自己進行敲打和警醒,不同的時候還會因為思考的不同别有收獲。
論語的知識博大精深,但是如果展開成一本書的話,有幾個人願意去讀呢?恐怕極少,但是幾句話對很多人來說卻是簡單的,記住了之後不僅可以時刻提高自己,還能夠時不時說幾句,多少能夠加深别人對自己的印象,提高對你的評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