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籃球場,一到休息日就滿是人。場上,大人們在分撥打着比賽。場下,孩子們在拍球等着上場的機會。
“雙減”之後,孩子們的課餘時間變多,有愛好運動的,抱着球奔向籃球場。可真到了場邊孩子們發現,籃球場上成年人占據了“統治”地位。孩子們上場打球的機會,還得與大人們争奪。
現場
大人成社區籃球場“主力”
沿海賽洛城小區,地處百子灣路和廣渠路之間,居住密度比較大。在小區中央有一塊免費籃球場,是居民們鐘愛的健身場所。
記者在周末多次到該球場走訪,發現無論是上午還是下午,球場都是滿滿當當。球場上,挂着社區籃球賽的橫幅,表明這裡經常組織整場比賽。而在平時,總有好幾撥籃球愛好者,打接撥比賽。
一次走訪時,記者看見幾個初中生模樣的孩子,坐在場邊等待。球場上,都是大人們在你争我奪。幾個孩子抱着手裡的球,看着場上的大人,等待着上場的機會。可大人們一撥接一撥,孩子們沒有上場機會,隻能站起來拍拍球。等待的時候無聊,孩子們掏出了手機,開始玩遊戲。
時間一長,幾個孩子商量了幾句,從籃球場撤了出去。隻聽其中一個孩子說:“我一會去你家啊。”
等這幾個孩子走了,又有兩個家長帶着孩子,到籃球場外來觀望。“小區隻有這一個籃球場,所以很難排得上,一到休息日就這樣。”張先生也穿着運動裝,原本是想帶着孩子一起來玩玩球,可是球場上人太多,“這馬上要到吃飯的點兒了,估計拍拍球就回家了。”倆孩子一邊拍着球,一邊聊着天,不一會兒就跟着家長離開了籃球場。
另一次走訪時,還是大人們占據着球場。有一個高中生模樣的孩子,身高超過了1米8,而且技術很好,他參與到比賽中,和大人們進行較量。而場地邊,一個小學生模樣的孩子,隻能抱着球觀望和加油。等比賽雙方集中到一側籃筐進行攻防,他就到另一側空着的籃筐,投兩個球過過瘾。
默契
成年人與孩子“各占一邊”
香爐營頭條的椿樹健身廣場,一樣是附近幾個小區共享的熱門籃球場。記者兩次到訪,發現即便是雨後濕滑的籃球場也擠滿了人,備受追捧。
“來來來,快點,開始了。”趁着一側籃筐大人不多,占據人數絕對優勢的孩子們,迅速聚在一起,用轉球的方式分好了撥,準備比賽。這些孩子最小的小學六年級,最大的高中三年級,一共有十個人。十個人,分兩撥人太多,分三撥人又不夠,于是,孩子們叫來了場地裡兩個大人,正好湊三撥。當記者走到場地邊時,有孩子很警惕地說:“對不起,不接撥了啊,人夠了。”
“我們不介意和大人們一起打球,他們倒是怕碰傷了我們。”坐在場邊休息的小方是初三學生,個頭已經有1米7左右。他說,附近有兩塊籃球場,椿樹健身廣場這一塊設施較好,大家都願意來。一般情況下,看見孩子們已經占據了一側籃筐,大人們就集中到另一側打球。大人和孩子形成了某種默契。
“不用去培訓班,課餘時間比以前多,最近幾次休息日,我們都一起來打球。”和小方一起來的,有同班同學,也有鄰居。個頭還很小的六年級孩子,隻有跟着大孩子,才有機會搶到籃球場的一席之地。小方說:“球場還是太少,很難搶。如果這邊搶不到,就隻能去天壇或者東單,可那邊人更多。”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觀音堂文化廣場和迪卡侬亦莊店的籃球場。這兩處球場,都是孩子占據一側籃筐,大人占據另一側,相安無事。在東單體育中心籃球場,休息日人滿為患,每個籃筐下,都聚集了很多等待接撥的籃球愛好者。但據記者觀察,大人跟大人接撥,孩子跟孩子接撥。隻是,看起來孩子非常多,需要等待接撥的時間更長,有些隻能自己運球玩。
特色
球場“分筐”滿足不同需求
中秋節假期最後一天,下午四點半,豐台花園公園内的籃球場呈現一派熱鬧的景象。這裡是免費開放的打籃球場所,而且尤其受孩子的歡迎。
從籃球場的小門進入,靠東側是一片長28米寬15米的完整場地。有兩撥大人正分别聚在兩個籃球架下打着半場比賽。籃球場的西側,還有一個半場和一個小場,半場同樣是一群大人在打比賽,而小場則成了孩子們的天地。小場、半場和全場之間各自有圍欄阻隔,互不幹擾。
小場的面積雖小,但卻豎立着四個籃球架,其中兩個還是專門為孩子設立的小球架。正常的籃球架,籃筐高度距地面大約3.05米,年齡較小的孩子力量不足,很難把球投進籃筐。而小籃球架的籃筐距地面僅有2米左右,小孩子投起籃來要輕松一些。
記者看到,這兩個小籃球架下邊,總共有十多個孩子正在打球,有的孩子年齡還小,家長會帶着他一起投籃。還有的孩子稍大一些,不願意和家長玩,就互相湊成兩隊打着比賽。
“我覺得這種給小孩玩的球場挺好的。”家長蔡先生是帶着孩子來打球的,當天雖然有些熱,但蔡先生的孩子玩得十分起勁,在球場上跑來跑去不知疲倦。
這種大人孩子互不幹擾的“分區域”球場是怎麼建起來的?記者随後咨詢了豐台花園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這片球場是一年半前建成的。之前這片區域有一些違章建築,拆除之後原本打算恢複為綠地,但豐台園林局考慮到附近居民的鍛煉需求,這才修成了籃球場。
“建籃球場要考慮到噪音問題,好在球場這個位置旁邊就是豐台北路,最近的小區也有一段距離,所以不會受影響。”而籃球場之所以會分區,其中一個原因是這裡的空間不夠建兩個整場,更重要的原因是,考慮到正規籃球場經常會被成年人占領,為了讓孩子們也能享受打球樂趣,公園才特意辟出了一塊小場,還安裝了小籃球架。
需求
孩子的球場建得太少了
在小場打球的孩子中,有一名身穿專業球衣的孩子小闫,技術水平明顯比其他孩子高出一截。眼看和同齡人打着沒勁,隔壁打半場的大人似乎又剛“散夥”,他便趕忙拿着球去半場投起了籃。
根據籃球場不成文的規矩,當場上暫時人數不夠,沒有隊伍打比賽時,任何人都可以一起投籃。而如果來投籃的人漸漸增多,逐漸能湊齊兩隊或三隊時,就要開始分隊比賽了。
“人差不多了,分撥吧。”一個大人招呼了一聲,場上的人都圍了過來,小闫也不例外。“二四六八九,多一個。”一聽到多一個人,大家把目光聚集在了唯一的孩子小闫身上,“孩子,你去旁邊小場打好不好?叔叔們怕撞着你。”聽到這話,小闫雖然很不情願,但還是拿着球悻悻然離開了。
“我已經上初一了,不算小了。”走到一邊的小闫,顯得有些委屈。像他這樣的年紀,和更小的、不太會打的孩子玩不到一塊,而大人又不願意帶他玩。因為小場的孩子太多,小闫想自己練練運球和投籃,也會被其他孩子扔來扔去的球所打斷。他有些沮喪地表示,附近能讓他這樣的孩子痛快打球的地方太少了。
家長付先生認為,籃球小場雖然設計得很不錯,但因為面積有限,對于孩子來說還是不太夠玩。今天他原本打算帶孩子去石景山八角附近的一個兒童球場,但那裡實在是人滿為患,這才來到了豐台花園公園,“這邊孩子其實也挺多,但沒别的地方可去了。”記者看到,付先生帶孩子投籃時,還總得提防着旁邊飛過來的球,生怕砸着孩子的腦袋。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毅 莫凡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 邰紹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