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美術突破了文藝複興以來古典藝術的那種理性、勻稱、靜止、典雅的風格。它在建築、繪畫和雕塑上有以下的特點。
巴洛克代表藝術家:
雕塑家
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是17世紀意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藝術家。
此外還有安東尼·柯塞沃克、J.蒙塔涅斯及其弟子A.卡諾。
表現的是16世紀西班牙修女德列薩從小就犯有癔症,每當發病時就會産生奇異的宗教幻覺,然後她用文字記錄下來。貝尼尼将天使塑造得活潑可愛,富于動感,而德列薩卻神情恍惚,臉色蒼白,顯得有些飄忽不定。這件雕塑同建築、光影、色彩融為一體,成為有口皆碑的傑作。
建築家:
波羅米尼(Borromini,1599-1667)是巴洛克建築藝術的代表人物。他的建築以複雜和奇特著稱。
此外還有彼得羅·達科爾托納、C.拉伊納爾迪、小M.倫吉和C.豐塔納。
波羅米尼《聖卡羅教堂》
用凹凸多變的曲線和多種幾何形體的複雜交錯,從整體布局到細部安排都是獨出心裁,類似作品《聖伊沃教堂》等,被譽為巴洛克建築的典範。
畫家:
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巴洛克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形象生動,色彩亮麗,裝飾性很強,往往有一股澎湃之勢。
取材于希臘神話。描寫兩位希臘英雄、孿生兄弟搶劫邁錫尼王呂西普女兒的故事。畫面上兩匹馬和4個人糾結成一團,形成旋轉運動的氣勢,展示出充滿力度和活力的緊張氣氛,富麗強烈的色調,奔放而旋轉的動勢,呈現出典型的巴洛克繪畫風格。
巴洛克建築:
它一反文藝複興時期的莊重、和諧與結構清晰的特點,追求結構複雜多變,配以大量雕塑和裝飾的效果。
它不再遵循文藝複興重素描結構的方式,而是廣泛采用垂直線、水平線來追求穩定,并在作品中強調激情、運動感和戲劇性,追求光線和色彩的表現,廣泛采用曲線、弧線,偏愛複雜多變的結構等。
宏偉壯觀,充滿動感,精湛的透視變奏(如前縮法),戲劇性的構圖,起伏波動,體現無限的空間,加以理想光的對比,使畫面産生統一協調如舞台布景的效果是巴洛克繪畫的特色。
巴洛克藝術的影響:
一方面,巴洛克風格打破了對古羅馬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的盲目崇拜,也沖破了文藝複興晚期古典主義者制定的種種清規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
另一方面,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富麗堂皇,而且能造成相當強烈的神秘氣氛,也符合天主教會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築從羅馬發端後,不久即傳遍歐洲,以至遠達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築過分追求華貴氣魄,甚至到了繁瑣堆砌的地步。
史家W.呂布克在其《建築史》、瑞士史學家J.布爾克哈特在《意大利藝術指南》等書中,皆稱頌巴洛克建築之美。建築界也出現一些仿效巴洛克風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劇院。
首先提出這種主張的也是沃爾夫林。他把文藝複興代表的古典主義和巴洛克當作藝術表現形式的兩極,各有一系列互為對照的特點,并形成由此及彼的規律性發展。以此類推,則各地、各時代美術皆有其古典和巴洛克階段,例如希臘美術在公元前5~前4世紀為古典階段,希臘化時期則為巴洛克階段;哥特式美術在13世紀為古典階段,14~15世紀為巴洛克階段;甚至日本美術也可如此劃分。
沃爾夫林的學說開啟了形式主義分析的流派,在西方影響甚大,不少學者認為巴洛克可作為每一文化或文明進入後期階段的特征,使之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
==================================
《藝術邦》頭條号:聚焦中國當代藝術,展示中國藝術力量。歡迎關注訂閱本頭條号,投稿交流及版權糾紛lliomon(打造最優秀的藝術自媒體,分享最有價值的前沿藝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