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突厥,很長時間都是“蠕蠕”柔然人的煉鐵奴,而柔然人又給鮮卑人做過很久的奴隸。493年,和同時期的西方日耳曼蠻族大規模羅馬化一樣,鮮卑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揮淚告别黑龍江大興安嶺的祖居之地,遷都洛陽大舉漢化,搖身一變成為了“文明人”。
鮮卑人南下之後,柔然人逐漸勢大,其版圖西跨北海(貝加爾湖),探至鹹海,成為北方一極。“蠕蠕”這個稱呼是由孝文帝的高祖父太武帝拓跋焘冠名,他覺得柔然人有勇無謀,經常打敗仗,所以嘲笑他們像一隻不會思考的蟲子,遂令鮮卑人對柔然人改成“蠕蠕”的稱謂。
柔然的版圖太大無暇顧及,部下有一支來自阿爾泰山叫做阿史那氏的煉鐵奴趁機興起,阿史那氏本來屬于黃發藍眼白膚的種族,在黑發黑眼黃膚的鐵勒大部落加入阿史那氏混血之後,改變了原本蠻夷的形象,免遭歧視,獲利匪淺,于552年擊敗柔然,最終形成了強大的新部落。
這群鍛鐵奴興起之時,中原地區即将進入了隋朝時代,中原人看到他們南下中原搶掠之際,頭戴一種形如口袋的頭盔,很像阿爾泰山的金山,由于當時也把頭盔稱呼為兜鍪(doumou),根據當時隋朝人對兜鍪的發音,形成了“突厥”的稱呼。
所以今天世界上約2億講突厥語族的人把阿爾泰山視為他們的神聖之地,2000餘公裡長的阿爾泰山延綿不絕,相當于天津到廣州的距離,蒙古占了900多公裡長的中段,我國有500公裡長的山脈中南段,斯拉夫人占了阿爾泰的主要山脈——金山。
隋朝建立前的20年期間,由于突厥接手的柔然版圖尚不牢固,跨過阿爾泰山進行西征,先是于560年聯合波斯人滅掉此地的其他白膚匈奴,然後又于569年聯合東羅馬帝國壓制波斯薩珊王朝,名聲大噪,此時乃突厥最鼎盛之期,就連中原王朝也要避其鋒芒,把長樂公主遠嫁到突厥。
581年,大隋建立,和近代某些戰略大師一樣,黃門侍郎裴矩戰略高遠、謀略超群,成功用計分解突厥為東西兩部分,雖然如此,但這也并未完全成功,東突厥仍然強大,裴矩繼續不懈努力分解東突厥,期間發生了隋炀帝楊廣一度被東突厥困于雁門的事實。
618年,大唐建立,東突厥之勢未頹,時不時南下擄掠人口,數量以千萬計算,也兵臨長安城下逼迫李世民訂下渭水之盟。但是突厥人這回碰到的是天可汗李世民,李唐與鮮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李世民的奶奶是鮮卑人獨孤信的女兒,外婆是鮮卑人宇文泰的女兒,妻子長孫皇後同樣是鮮卑人。
李唐皇朝對曾經是鮮卑的孫輩奴隸的脾性知根知底,沿用戰略大師裴矩之策,拉攏分化,敲打震懾,胡蘿蔔和大棒并用,以至于不時有突厥大族歸化中原,終于在630年滅東突厥,随後又在657年滅西突厥。雖然後面的東突厥反反複複,但還是在745年聯合鐵勒分支回鹘(畏吾兒先祖)徹底滅後突厥,在這些後突厥中,有的人融入了回鹘,有的人融入中原大家庭。
今天,阿爾泰山以西的"突厥人"早就忘掉了自己的古文字和曆史,依靠華夏史書尋求那遙遠的記憶,一百多年前歐洲人開始對世界文明感興趣,走訪世界各地,比如古埃及金字塔,華夏敦煌莫高窟等地,也包括殘存于中亞草原上的古突厥碑銘,這些研究發現在今天也引起了很多混亂。
最關鍵的就是:某些人把"突厥語族"混同為"突厥民族",這本身就是一件極為可笑的事情,就等同于把“日耳曼語族”混同于“日耳曼民族”,但是在現實中,同為日耳曼語族的德國德意志人和英國盎格魯人根本就不是一個種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