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薦讀學習心得

薦讀學習心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00:35:22

薦讀學習心得?19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是筆者比較喜愛的西方哲學家之一這部書是作者晚年的著作,較之他30歲所寫的曠世傑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部《人生的智慧》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受讀者的歡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薦讀學習心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薦讀學習心得(暑期薦讀)1

薦讀學習心得

19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是筆者比較喜愛的西方哲學家之一。這部書是作者晚年的著作,較之他30歲所寫的曠世傑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部《人生的智慧》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受讀者的歡迎。

叔本華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在本書中,作者以一位冷靜的哲學家的視角告訴你人生的本質是什麼,讓你讀懂“人是什麼”“人有什麼”“你在他人眼中是什麼”“怎樣才能獲得人生的幸福”。所謂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獲得幸福,因此這部著作也被後世稱作“幸福論”。

作者以“人是有意志的動物”為前提,認為決定人的命運的根本差别在于三個内容:第一,人的自身,也就是最廣泛意義上屬于人的個性的東西,它包括你的健康、力量、外貌、氣質,你的道德品格、精神智力,以及你潛在的能力等。第二,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比如财産、其他身外之物。第三,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樣子,也就是人們對你的看法,包括地位、名聲、榮譽等等。在厘清了這些關系後,作者逐層剖析健康、财富、名聲、榮譽、養生以及待人接物所應遵守的法則,引導人們智慧生活,享有幸福。

這本書告訴我們,唯有追求智慧本身,才能夠讓我們成為一個内心充盈而精神富足的人,因為它一旦存在就會伴随我們一生,而外在之物不但是間接的、不可靠的,也是會轉瞬即逝的,唯有保持我們自身内在世界的豐富充盈,才是獲得人生幸福的真正道路。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理論是從他的童年經驗和發展軌迹及醫學經曆總結反思得來的,他的發展軌迹恰好驗證了自己的觀點和理論。阿德勒從小就“先天發育不足”,患有佝偻病,直到四歲才學會走路,存在極為強烈的自卑感。但這些身體上的缺陷并沒有壓垮他,相反卻刺激了他的上進心。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會激勵人們不斷地追求卓越,補償缺陷,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他認為,遺傳、童年經曆等先天因素的确會對人造成影響,但并不能決定人的行為和命運,真正決定一個人行為的,不是過去的經曆,而是未來的目标。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把握自己的命運,完成自我超越。

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學生,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為20世紀三大心理學家。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之父,現代心理學和心理療法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創立了兒童指導臨床體系,一生緻力于培訓教師、社會工作者和心理醫生。阿德勒的理論觀點大多源于自身經驗所得,難免有一定主觀性,但他的很多觀點時至今日并不過時,對我們了解兒童、理解人生,提升幸福指數有很多啟示意義。

這是一部西方藝術史經典之作,但讀來并不枯燥,本人閱讀時像讀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根本停不下來。此書被譽為“西方藝術史的聖經”“藝術史的巅峰之作”,的确實至名歸。

作者貢布裡希曾任牛津大學斯萊德美術講座教授,倫敦大學藝術史教授,哈佛、康奈爾等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勳爵,他在藝術史、藝術心理學、藝術哲學領域,被公認為大師級人物。這部藝術史用生動樸素的語言概述了從最早的洞窟繪畫到當今的實驗藝術的發展曆程,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西方藝術史的發展。文筆淺顯易懂,而其藝術理念和見解卻十分深刻。

本書圖文并茂,每一張圖片都是作者精心挑選、在藝術史上具有曆史意義的藝術佳作;書中關于藝術品的評論也十分有見地,引發讀者對藝術的深入思考,引領讀者學會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大師的作品。

在本書的前言,作者談到寫作此書的幾條“準則”:盡量少用專業術語,不作藝術家名單的羅列,要在有限的篇幅中講述真正偉大的作品。在他的引領下,讀者不僅能欣賞到偉大的藝術作品,還可以探尋傑出藝術家在創作中是如何解決藝術上的難題的。本書自1950年出版以來已重印20多次,影響了一大批愛好藝術的普通讀者和專業人士。

筆者對于作家孫犁的印象,最初源自于他的小說集《白洋澱紀事》,對他散發着鄉土氣息的小說非常喜愛。這本《野味讀書》讓我對孫犁有了全新的認知,他癡迷收藏書籍,是一位嗜書如命、讀書很雜的人。他自述自己的讀書經曆:“從新文藝轉入舊文藝,從新理論轉到舊理論,從文學轉到曆史。”筆者的讀書過程與孫老的讀書經曆有某些相似,猶如遇到一位趣味相投的知音,尤其是他晚年讀史書的文章讓筆者讀興不減,深受啟發。

這部書收錄了作者對自己讀書生活的介紹、對書目的選擇以及一些讀書筆記等。在談到自己如何從文學“轉行”到曆史時,他自述說:“有了一些人生閱曆和經驗,我對文藝書籍的虛無缥缈、纏綿悱恻不再感興趣,即使《紅樓》《西廂》,過去那麼如癡如醉、傾心的書,也都束之高閣。”較之這些文學作品,中國的史書、筆記小說更受到晚年孫犁的青睐。他讀史書的特點是把自己的感受、體驗融入到對曆史的閱讀中,觀今思古,以史照今,其對史書及曆史人物的點評尤其精彩獨到,收錄在每篇文章後的“耕堂曰”中,十分有嚼頭。

《中國教育報》2021年07月28日第3版

作者:梁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