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别人,是以自己為起點的。
家庭教育的起點就是,從認識自己、發展自己開始。
我們希望孩子出人頭地,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結果呢?晚上就是看看電視,玩玩手機,然後逼迫孩子念書學習,要求孩子不能用手機不能看電視不能上網不能打電話,你覺得孩子能沒有情緒嗎?
不如轉個方向,我們自己也學習。讀書看報,用沉靜的自己去陪伴孩子,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
有多少父母能從孩子的表現中察覺并認識自己呢?又有多少父母能去學習并改變自己呢?
我見過很多父母,在剛開始懷孕的時候,家裡都是育兒的書,每天都聽早教課,那為什麼等孩子真的長大了,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需要價值觀、世界觀正确引導的時候,反而不學習了。
沒有較高的認知和理念、觀念守舊,還不去學習,不提升自己,難道你要靠過去并不成功的三十多年的經驗去教育孩子嗎?
這時候,可能有些家長會抱怨,抱怨工作多、抱怨沒時間、抱怨輔導班太貴...這些确實是現實存在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每天給孩子灌輸的也是這些東西,你就不怕他長大後也會變成和你一樣的人嗎?
也有些家長會說,我在物質、生活上從來沒缺過他的,他還想要啥?卻不知性格、能力、眼界、逆商是決定人生高度的重要因素。
更有家長說,我不要求我的孩子大富大貴,他隻要健康幸福就好了。那你教過孩子怎樣才能幸福嗎?
所有人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實際上應該說“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父母的基因,父母的言傳身教,形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而他們與父母的相似度是極高的。
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無獨有偶,古希臘阿波羅神廟上也镌刻着“認識你自己”。
父母隻有先理性地面對自己,才能更理性地去面對孩子,先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才能了解到孩子可能的優勢和不足。
因此,讓我們自己成長,讓自己成為更出色的人,才能做育出更出色的孩子。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教育理念出現問題而表現出來暴躁、沉默、自卑、焦慮時,父母卻還在想孩子怎麼了,或者繼續忙自己的工作、事業,不理會。
那麼,當孩子的情況發展到不可控的程度時,希望各位父母也不要後悔。
父母不妨經常想一想童年時期與成人之後、績效與過程,哪個更讓我印象深刻?哪個更讓我覺得有意義?
這是價值判斷層面的思考。
我從孩子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哪些優點,哪些缺點,該怎麼去引導、培養?
這是以孩子為鏡子的内省式思考。
我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表現的目的是什麼?我去開家長會,希望了解的信息有哪些?
這是行動目标層面的思考。
我能關注到孩子的細節變化和情緒變化嗎?除了當面對話,我還用過哪些方式和孩子交流、溝通?
這是方式方法層面的思考。
一個家長,從自身宏觀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到微觀的具體實際操作都能有所思考,在思考中實踐教育,才是一位理性的家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