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檢越來越普及,低劑量胸部CT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中。經常有人做CT的時候,發現肺上有小結節影。很多人一看到這樣的體檢報告,就會覺得這是不是癌症?每天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輾轉反側,寝食難安。那麼,體檢發現肺部小結節真的就是肺癌了嗎?
什麼是肺部結節和小結節?
肺部結節是指肺部實質内類圓形、境界清楚、直徑小于等于3cm的軟組織病竈。臨床上把肺實質内小于等于3cm的病竈稱為結節,大于3cm的病竈稱為腫塊,而小于2cm的結節多稱為小結節,小于5mm的結節稱為微小結節
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又是什麼鬼?
CT檢查發現結節時,檢查報告中往往稱之為:實性結節、亞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等,又分别是什麼鬼?這其實是對結節密度高低的一種描述,密度最低的成為磨玻璃結節,稍高一點不是很均勻的稱為混合磨玻璃結節,進一步增高稱之為實性結節,密度最高的是鈣化結節。
發現肺部結節一定就是肺癌嗎?
體檢發現肺結節,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度驚慌。肺部結節有良惡性之分,良性的包括肉芽腫、錯構瘤、結核球、局竈慢性炎症等,惡性的則可能是肺部原發腫瘤或肺内轉移癌。總體來說,90%以上的肺結節均為良性,多為感染引起。一般來說,直徑小于5mm的小結節,惡性的概率不到1%,超過20mm,惡性的概率超過50%,所以是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越高。但不是絕對的。
體檢發現小結節,越早切除越好嗎?
體檢發現的小結節,如果CT表現高度懷疑惡性,确實需要積極手術切除。很多體檢發現的病竈,都是很早期的肺癌,手術可疑達到根治的目的。但越早切成效越好的說法不夠全面:肺部結節越小越難定性,但越小越傾向于良性。因此規律的随訪觀察動态監測結節的變化,一旦有增大懷疑為惡性,再行手術切除。
随訪是否會延誤病情?
患者常有這樣的擔心:“讓我過3個月再複查,要真是惡性腫瘤的話,會擴散轉移嗎?”答案是否定的。
體檢首次發現的肺小結節如果判斷是惡性可能性大,醫生一定會建議盡快手術治療。而如果性質一時不好判斷,臨床上目前又沒有更好的手段來幫助診斷,醫生常常建議抗生素治療後複查,或3個月後複查,來了解結節變化情況。
腫瘤的生長有一個倍增的時間,一般認為是3個月到12個月,在複查過程中,如果結節數年不變,或逐漸縮小,或短期内快速增大,往往提示是良性病變,比如炎症。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慢慢增大或密度增高變實的小結節或磨玻璃影。
對于一時診斷不明确的1cm以下小結節,即使是惡性,直徑增長1倍也還屬肺癌早期,手術即可治愈。磨玻璃結節即便是肺癌,其演變過程通常也很慢。相關研究顯示,單純的肺磨玻璃樣結節的肺癌體積增大一倍(或直徑增大1.25倍)的時間為813±375天或更長時間,少數可長達8~10年。因此,患者檢出肺部有小磨玻璃樣結節時,不必過于恐懼或盲目采取過激措施,最好是經多學科(MDT)會診做出适合患者自身情況的合理化治療方案。所以,随訪觀察是科學合理的,隻要按照醫囑時間定期複查,不會延誤病情。
哪些人需要做早期肺癌篩查呢?
一般我們指高危人群:即現在或既往有吸煙病史的,有被動吸煙史的;有氡或者其他職業接觸史的;有肺癌或其他腫瘤家族史的;有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間質纖維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年齡55-74歲,吸煙≥30包年,戒煙<15年,或者年齡≥50歲,吸煙≥20包年的是患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都要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對于各類肺結節,低危人群和高危人群需要進行相應的随訪和複查,具體指南如下:
那麼,做為肺癌篩查手段的低劑量CT和普通CT有什麼區别?需要手術的小結節,手術創傷大嗎?微創的胸腔鏡手術究竟是怎麼回事?敬請期待黃山首康醫院公衆号後續精彩内容。
特别提醒:
為了引導公衆正确認識肺部小結節,減少恐慌,并制定合适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避免過度診療或延誤診治,使患者受益最大化。2018年7月起,黃山首康醫院成立了肺癌暨肺小結節多學科綜合診治中心。黃山首康醫院多學科團隊包括呼吸科、胸外科、腫瘤科、放療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等學科專家,每周三下午定期為疑難肺癌病例以及胸部影像學發現肺小結節的患者進行商讨,制定合理規範的診療方案。對于發現肺部小結節的患者,通過多學科會診、協作的方式幫助确定哪些小結節需要外科幹預、什麼時候幹預,如何幹預;那些需要随訪觀察,何時随訪,如何随訪等。開啟集咨詢、診斷、治療、随訪等功能的“一站式”醫療服務模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